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殊信使     
《湘潮》1985,(3)
一九三六年二月的一天,一位自称是国民党中央财政部西北经济特派专员的人来到了张学良住地,一见张学良便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向你借飞机到红区去的”,“什么?!”张学良大吃一惊,瞪着眼睛喝问:“你敢到这里来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不怕枪毙吗?”  相似文献   

2.
大年三十晚上,多年没联系的一位大学同学突然打来电话拜年,并热情地邀请我有机会到他那里去玩。我对他的好意表示了感谢,并说自己很少有机会出差。“都什么年代了,还老想着出差时才出来转转?我们这里出国旅游已成了风气!到我这里你什么都不用管,你要是怕花钱,来回的机票我给你包了,一切由我给你安排。”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视察南方时的讲话中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里我就防止“左”的问题说一些看法。主要说两个问题,一、当前防“左”,防什么?二、为什么产生“左”,怎样防? 先说第一个问题。警惕右,警惕什么?非常明确,就是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然破坏国家的安定,破坏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动乱,这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候,由于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报刊上谈读书、谈学习的文章确实多了起来。这里,我也想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在学习的问题上,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么几个关系:一是专与博的关系。鲁迅有一篇文章,叫作:《名人和名言》,对此说得非常深刻。他指出:“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悻。”为什么博识家的话多浅呢?因为天底下的学问门类万千,奥秘无穷,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如果满足于这样也学一点,那样也学一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那就不免失之浅薄和浮泛,很难有深刻…  相似文献   

5.
在单位组织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座谈会上,有位青年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雷锋当初学的谁?”我觉得这是个十分有趣、有益而又值得探讨的话题。带着这  相似文献   

6.
我有位朋友在一个单位做主要领导工作已经两年多了,没听说有什么政绩,领导水平也没见有什么“长进”。最近在一次聚会中我发现,此君唱歌、跳舞的水平有惊人的提高,不仅早已摘掉了“歌盲”“舞盲”的“帽子”,甚或可以与“专业水准”相媲美了:我惊奇地问道:“你老兄这‘两手’是什么时候练的?”他神秘兮兮回答:  相似文献   

7.
这里提出了一个“苗头性问题”概念。显然,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然而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令人深思的“社会学概念”。那么“什么叫‘苗头性问题’?它有没有具体指标?怎么掌握?请看专家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当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究竟是什么经济?商品经济是否必然消亡,如何消亡?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留待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自己去解决为好。但是,问题既然提出来了,作为学术探讨,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向同志们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究竟在什么著作里明确提出过计划经济这个概念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是“计划经济”?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列宁提出过“计划经济”,但他不是作为商品经济形态的对立物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而是作为无政府市场经济制度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这次动乱中自称“黑手”的刘晓波有一句名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要说我叛国,我就叛国!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刘晓波居然也会谈论什么“光荣”的问题。我们知道,刘晓波做事,历来是不顾什么脸面的。他的主张是:“我的文学观就是没什么  相似文献   

10.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松柏问:“以人为本”是一个理论问题,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有“‘以人为本’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工作究竟如何具体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这一问题困惑不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正确理解把握“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它的科学标准是什么?我们期盼得到专家的答复。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如何从理论向实践飞跃这样重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高校工委在大学生中组织的“我与班集体”的调查材料出来了:“班集体——我温暖的家”;“班集体——一盘散沙”;“班集体——我对它若离若即……”,种种描述,真实而生动,喜怒哀乐,如泣如诉。这里,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班集体的曲折兴衰,同学的聚散离合。大家都在探讨:什么才是好班集体?怎样才能建设好班集体?大学生的班集体与中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是班集体,有的感受如散沙,由向往到离弃?有的则感受如家,由远离而至靠近?其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在首都各高校及全国院校的大学生中出现了“寻找毛泽东”现象。为什么学潮后会发生这样一股热潮?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动机是什么?其作用和意义何在?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里就最近有关方面的论述作一概述:一、“寻找毛泽东热”何以在学潮后出现?一位专职学生工作的干部说:“很多同学寻找毛泽东是为了建立心理平衡,西方的  相似文献   

14.
每逢“三八”妇女节,人们自然要联想到各条战线妇女同志的贡献。这里发表一篇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董锁箴同志的蓝天历险纪实回忆文章。从中,可以看到:一位女同志成为一个专门家,成为一名事业上的强者,是需要做出怎样的付出,经历多少艰险?然而,只有敢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董锁箴同志现已从空军沈阳医院领导职务上离休了,但她25年的飞行事业在她生命中永远是光彩的篇章。如今,她的女儿已经继承母志,成为我国第六批女飞行员。中华儿女多奇志。这样的母亲与这样的女儿,不正是祖国的骄傲吗? ——编者  相似文献   

15.
文无定法     
写文章,特别是写好文章,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古今中外,哪一篇名篇佳作是按照什么套路写出来的?所以,“怎样写好文章”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各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几点体  相似文献   

16.
倘若有人问我:“真正共产党人的心是什么?”我会一下子打住,说也说不清。不过,在我的心目中却是明朗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共产党人,他们用自己高尚的行为向人们勾画着自己心地的赤诚。今天,我要向读者介绍的便是那许许多多中的一人。  相似文献   

17.
“三个想一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他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这是向全党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份政治问卷。这份政治问卷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做出自己的回答。而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等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正确地回答了“三个想一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全民所有制经济体系内部各个层次应有哪些经济职能,如何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实践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股份制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或者说重要途径。理由是股份企业同政府的关系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政府不插手企业内部的事务。这里有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需要弄清楚,什么叫“政企分开”,股份制同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政企分开”有什么关系?与此相关,股份制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什么关系,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不是离开了股份制,就不能实现“政企分开”了呢?下面,我们围绕着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政企职责分开”同股份制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0,(23)
<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全党上下都在学习贯彻执行。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老科学家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他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还要向我们政协委员作个检讨,特别是有一位叫张如学的政协委员,我要向他作检讨。因为就是去年,也在这里,我当场跟他答复了他建设荆州美术馆的建议,‘2020年会给你交一个满意的答卷’。结果现在没有满意的答卷,就是我说话不算数,现在还是设计图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