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前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着资金支出不合理、覆盖面不足等问题,而西方国家有能调整失业保险制度以促进再就业的实践和制度创新,中国应加以借鉴,以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功能。无论是中国当前经济取得的成就还是考虑到失业保险基金的积累规模,都应适度加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资金投入;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加大依靠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失业保险制度要破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瞭望》2007,(23)
农民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和享受保险待遇,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三大难题《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在山东、北京等地调研时发现,当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三大新难题,即农民工难以切实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部分大学生得不到失业保险待遇、灵活就业人员难参保。这成为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绊脚石”。接受采访的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应尽快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强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介绍了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一系列过程,并总结了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规律,分析了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预测了失业保险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图难和挑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法制化、社会化、规范化、就业导向化,并提出一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始自20世纪30年代,其失业保障制度建立在社会保障立法基础上,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阀”。湖北省总工会对美国享受失业保险的范围和条件、失业救济金的计算和发放、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及其主要作用进行了较详尽考察,相信会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通过对英中两国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汲取英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有益经验,要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扩大覆盖范围、健全基金筹集和使用机制、提高待遇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增强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与预防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谭婉琳  王庆莲 《学理论》2012,(18):38-39
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保险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一些缺陷使得道德风险及负激励效应等问题成为了失业保险制度低效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分析产生失业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的原因,研究规避道德风险的有效措施,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晨 《学理论》2013,(23):176-177
结合国外运动员失业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就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加强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法律体系的建设;扩大受保运动员的覆盖;提高运动员参与失业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完善退役运动员转业培训制度;实行教体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卢驰文 《理论探索》2012,(6):91-94,99
2010年3月发生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的郑民生杀人案件,暴露出我国失业社会保险、以家庭为单位的失业社会救助以及离职者社会管理关系转接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保障的对象不包括辞职者,这种现状无法满足目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具有再就业意愿的辞职者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制度会培养懒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缴费满一年的愿意再就业的失业者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对于单身的失业者,政府要以个人为单位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要建立离职者社会管理关系转接制度,以编织更加严密的失业社会保障网。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严峻就业形势,导致了就业总量矛盾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民工潮"加剧了城镇的失业问题,为失业保险新模式构楚提供了机遇.从制度的视角看,要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强失业保险金发放管理;尝试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依法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转型期形势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面临第六次失业高峰。公开失业人口大幅增加,失业问题突显。能否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失业保险基金法律制度也是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核心部分。因此,完善失业保险基金法律制度,增强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经济实力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之治”取得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本文从六个方面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创新逻辑,即:“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制度创新的终极主体是人民群众;制度创新的效率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是民族复兴。这一制度创新逻辑是“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成功“密钥”。其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为:厘定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率;加强治理评价,凸显“人民至上”的治理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要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当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的缴付和社会化管理、监督尚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改革攻坚就缺乏有 力的支撑。”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在审议和讨论“十五”计划时,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热切关注溢于言表。据本刊采访“两会”的记者观察,社会保障问题是“两会”上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少代表和委员在到京参加“两会”前,都对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十五”期…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三条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难以避免城镇职工下岗、失业及贫困现象的发生。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于重塑科学的城市制度性扶贫体制,实施“三条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即:最低工资标准线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或失业人员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14.
第一,从改革发展具体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已经结束了初创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依靠社会公正的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在中国的现阶段,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破除旧体制”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如果说中国改革初期得益于某种意义上的“无序”的话,那么,中国现阶段的改革离不开“有序”;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启动”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为主。中国现阶段的初次分配领域和再分配领域之所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便是…  相似文献   

15.
失业保险制度,在我国才有19年的历史.19年来,它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改革.但它还很不完善.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做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丰富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重要意义。要着眼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能廉”制度建设;要着手于完善领导干部激励保护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促廉”制度建设;要着重于实现权力运行的法制化,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保廉”制度建设;要着力于完善监督约束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必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日本:加紧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日前,记者就此走访了主管制定日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厚生省保险局。该局计划政策处副处长大西友宏说:“在日本,医疗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加入了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日本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  相似文献   

18.
政府雇员制产生的动因:一是建立“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需要;二是满足政府职能动态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雇员制有三种模式:即吉林模式、珠海模式和深圳模式。这三种模式对中国公务员制度产生了冲击:首先,它突破公务员的永业制与稳定性,增强了政府雇佣关系的弹性;其次,改变公务员管理的“规则控制”,实现了工作考评的“结果取向”;再次,它改变了公务员的“通才性质”,实现了“技术精英”管理。若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监管和行政体制改革配套而行,“政府雇员制”可能呈现“双刃剑”效应,积极作用与负面效应同时并存。因此,在推行“政府雇员制”时应着力解决:制度创新与制度连续性问题;政府职位“公共性”与雇员“自利性”结合的问题;政府与雇员双方与权利规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传统土地“供给管理”注入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内容与新要求,提供了如何再建构土地调控功能角色的窗口。从理论回溯、实践逻辑和政策方向三个维度对中国土地供给侧改革进行系统性梳理,以重构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创新路径。理论溯源能够有效解释和引领改革,以传统经济学关于土地“有限”供给功能的认知分歧为出发点,从“介入”合理性分析入手,为阐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供给管理”特征构筑理论基础;实践逻辑是理论应用于现实的制度安排,在从“供给管理”到“供给侧改革”的中国特色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范式转向中,揭示土地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性和方向性问题;政策方向是更大改革愿景的起点,探讨我国土地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的延续性问题,最终为结构性改革奠定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基础和土地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持续增长,保障功能稳步完善,制度发展更为可持续。然而,生育保险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发展表现在城乡结构发展失衡、区域结构发展失衡、群体结构发展失衡、性别结构发展失衡;不充分发展表现在覆盖范围不充分、待遇给付不充分、潜力释放不充分。进入新时代,我国低生育风险正在日益凸现,要根据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在“二险”合并实施政策指引下,坚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三个理念:公平、正义、共享,把握生育保险改革的三大要点: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调整支出结构,发挥生育保险制度在二孩生育行为与意愿中的利益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