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媛 《今日民族》2016,(8):24-27
正说起云南,不得不提起的人有很多,杨丽萍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舞蹈家,她演绎的孔雀舞让观众久久难忘;作为一名云南人,她演绎的《云南映象》让观众憧憬云南。杨丽萍——一名怀揣着艺术梦想的舞者,将自己热爱的舞蹈跳出了剧场之外。2014年10月23日,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批文,核定了该公司的证券简称为"云南文化",证券代码为"831239",并已完成"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结出又一硕果。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一种富有动态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中,人体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舞蹈通过形体的表现来传承文化及理念;它不仅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而且还可以积淀古老的文化,传承延续民族的审美与风格;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参与社会生活,充满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舞蹈教育在舞蹈文化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舞蹈的艺术教育,在对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刀美兰,一位从西双版纳小竹楼飞向世界大舞台的少数民族杰出舞蹈艺术家,有着许多美丽的昵称:“孔雀公主”、“舞蹈女神”“、金孔雀”。在去云南代表团的路上,这些美丽的名字不停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在人群中,我一眼就发现了她,她的脸上荡漾着笑容,优雅迷人。我们的谈话就从正在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谈起了。她说:“温总理的报告非常实事求是,是一个难得的好报告,代表们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在报告中总理强调,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民族文化艺术,促进新农村建设。云南是个少数民族大…  相似文献   

4.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的文化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丽春 《思想战线》2001,27(2):62-64
"阿细跳月"是云南彝族支系阿细和撒尼人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流传较广的一种舞蹈."阿细跳月"的起源众说纷纭,种类繁多,并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产生了变化,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群众性、通俗性和地方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戏说云南——花灯音乐、舞蹈之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桐  杨璐 《前沿》2013,(12):169-171
云南花灯作为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是地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精髓.在漫长的探索与发展中,不少优秀的花灯作品逐渐问世,并深受群众喜爱.花灯作为一种戏曲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美学价值.本文旨在从花灯音乐的腔调美和花灯舞蹈的形式美两方面来对目前花灯的美学艺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杨丽萍:舞蹈着并幸福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孔雀之乡,我见到了刚获得第四届“荷花奖”的杨丽萍。这一标志着中国舞蹈专业最高成就的奖项,授予了她的大型原创舞集《云南映象》。从《孔雀公主》、《雀之灵》,到《两棵树》、《女儿国》……杨丽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舞蹈精灵”的美丽印象。朴素、谦善的语言神态背后,是与生俱来的凛然和空灵。这是一只暂且收敛羽翅的孔雀,她和你面对面地交谈,但却让你感到她的灵魂正在升腾向未知的高处。舞蹈,是她的语言,这语言的根,扎在云南。杨丽萍说:“人活着只有两种状态:跳舞,或者不跳舞。”  相似文献   

7.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符号和表现形态,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体制结构、文化教育环境等有着内质性关联。片面臆断旅游文化在原生态舞蹈上的影响而作肯定或否定,都不免流于局限性判断与非客观评鉴、决策。在此以贵州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对旅游文化与原生态舞蹈二者进行双向动态探讨,以舞蹈人类学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并祈能引起反思,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贵州苗族舞蹈经由仪式这个节点,将其文化注入并被内化为舞蹈精神。舞蹈中的情境转换、舞(观)者的心理角色定位等舞蹈行为和因素,形成一个操作行为的、符号的体系,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苗族舞蹈的生成与历史发展,并形式化为苗族舞蹈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舞蹈艺术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的舞蹈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在远古的图腾活动中能找到它最古老、最原始的形式。我们从甲骨文、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盆文饰以及古文献的有关记载中可以看出,原始舞蹈与巫术礼仪是混合在一起的,并已有了观念内容和情节意义。中国史书中记载的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的“六代舞”,就是由原始社会祭祀舞蹈发展而来的。“六代舞”包括六个舞蹈,反映了六个朝代的历史。《云门大卷》是黄帝时代的舞蹈,它歌颂黄帝盛德如云。传说黄帝部落的图腾是云,他即位时天上彩云呈祥。帝尧时代的舞蹈《咸池》,以主管五谷的星宿比喻帝尧,表现出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大韶》是舜代的舞蹈,歌颂帝王礼让的道德风尚。《大夏》是歌颂夏禹治水的舞蹈,《大护》是纪念商汤求雨之功,《大武》是表现周武王伐纣的功绩。从这六个舞蹈可以看出由崇拜图腾到崇拜自然,由崇拜神到崇拜人,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向奴  相似文献   

10.
舞蹈与舞者     
作为形体艺术的舞蹈,台湾的舞种不管有多少,其中华文化的根基都是根深蒂固的。 “民族舞蹈运动” 1949年,蒋介石政权溃退台湾。为了应对当时的窘迫处境,他们制订了一套以“反共抗俄”为主的文艺政策,并建立了“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意在一方面借用舞蹈去强身健体,激励士气,以早日实现“反攻大陆”的梦想,另一方面则强调“发扬民族文化”的宗旨,以同大陆争夺中华文化的“正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这样一个众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舞蹈独树一帜且神奇美妙;曼妙绝伦的少数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舞蹈艺术的骄傲与自豪,而且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揭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深层文化内涵对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而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先利  苏峰 《前沿》2013,(12):176-178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由很多支系组成,阿哲支系是彝族的主要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和五山乡一带,交通便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阿哲支系的舞蹈在充分吸收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接受外部文化元素的熏染,发展成为内涵丰富、配乐巧妙、具备显著个性特征的一种舞蹈形式.本文从弥勒彝族阿哲支系的舞蹈、舞蹈配乐以及使用的乐器和服饰方面来对阿哲支系的舞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芳 《青年论坛》2004,(4):112-113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应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各类舞蹈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李霞 《青年探索》2006,(2):58-59
舞蹈在教育中,特别是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给人启示,发人深思,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架起词语与非词语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感悟之间的桥梁,去更完美地理解这个世界。舞蹈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不仅仅是它技艺的展示,更吸引人的是它所表达的内涵和文化。古代书法家张旭观看孙大娘舞剑,引发他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的——狂草,这是一段闻名于天下的佳话。由此可见舞蹈文化是不能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周黔玲  王炎琪 《求索》2013,(6):268-268,156
《舞蹈与传统文化》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著述者袁禾教授是中国第一个舞蹈学博士、中国舞蹈意象理论创立者。袁禾教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舞蹈学科副主编、古代舞蹈史分支主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舞蹈史》首席专家,荣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该书探讨了舞蹈与哲学意识、舞蹈与典章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孙磊 《传承》2009,(18):146-147
舞蹈与武术一样起源于生产劳动,在狩猎驱赶活动中形成攻防格斗的习惯动作,都具有歌舞的性质。我认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侧重表演的就发展为歌舞,注重实用的就发展为武术,各自朝适应于自身规律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功能。到了现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舞蹈与武术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两者相互借鉴与交叉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就舞蹈与武术的渊源及到现代的发展,来探讨当代舞蹈与武术的融合,并举醉拳为例,分析醉拳中舞蹈的美与武术的美来说明舞蹈与武术融合之美。  相似文献   

17.
舞蹈与武术一样起源于生产劳动,在狩猎驱赶活动中形成攻防格斗的习惯动作,都具有歌舞的性质.我认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侧重表演的就发展为歌舞,注重实用的就发展为武术,各自朝适应于自身规律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功能.到了现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舞蹈与武术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两者相互借鉴与交叉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就舞蹈与武术的渊源及到现代的发展,来探讨当代舞蹈与武术的融合,并举醉拳为例,分析醉拳中舞蹈的美与武术的美来说明舞蹈与武术融合之美.  相似文献   

18.
张鹏海 《前沿》2011,(22):139-141
针对"嘉绒"藏区的民族体育舞蹈"铠甲舞"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介绍了其起源和历史变迁,在广泛查阅现有历史文献、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文化背景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深入探讨了"铠甲舞"的多元文化特征,着重从多区域文化、多民族文化、"巫""武""舞"相结合的多元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事实证明,"铠甲舞"能够保留至今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应归功于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的多元文化融入,其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9.
萨岁是侗族人对去世祖母的称谓,并且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文化里,萨岁被看作是具有大神通的一种神,可以帮助本族人打败敌人和抵御各类灾害,是村寨的保护者,关系着族人的幸福,在该民族精神层面占据非常高的地位。阐述了该民族祭祀过程中萨岁相关的侗族舞蹈,也对围绕萨岁的侗族崇拜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是少数民族信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祭祀仪式中,巫师以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是巫和巫舞的重要特征。至近世,大部分与传统的民族年节仪式和舞蹈相融合,其表演形式和功能多已发生演变。近现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基本属于原始舞蹈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