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生才 《传承》2014,(9):104-105
网络的合理使用能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正能量,但如果过度使用网络,就会引发青少年网瘾问题,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通过探讨网瘾的涵义和界定标准,分析我国青少年网民和网瘾青少年的规模及网瘾类型,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都市生活中的青少年成长和青少年工作,一方面反映出大都市生活逻辑对青少年成长和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青少年成长、工作观念的独立和变化。因而,有必要从现代性大都市生活世界图景的变化还原这一情势,并在"人与都市"的交互关系中,调整"未来指向当下的规划"的生活观和对未来生活"遗赠"的工作观。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学校教育 ,正面临着现实和未来的双重挑战 :从现实存在的问题看 ,现在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变迁 ,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等竞争压力的冲击 ,以及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加突出 ,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 ,更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也因之具有了一定的难度 ;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看 ,未来社会的公民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健康全面发展 ,必须身心健康 ,这是因为 ,青少年各种素质的形成 ,均以心理素质作为中介 ,心理素质的提…  相似文献   

4.
北京青少年学生基本生活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一项定量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青少年学生对家庭与父母的态度、对学习与成绩的看法、对朋友的理解、对生活的满意度及未来的期望等基本层面的生活观。家庭价值观念在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观中依然具有核心的意义,学习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心,朋友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群体。青少年学生对未来充满各种期望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青少年学生在生活观的这些层面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传媒日益多样化发展的今天,现代传媒的舆论力、信息力甚至价值观均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文化生活等产生着巨大影响。现代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旨在研究现代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从政府、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角度,提出解决构建现代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6.
何芳 《青年论坛》2009,(2):30-34
青少年是新生活方式的忠实倡导者和实践者,从其现实生活入手,以哲学的视角,辩证理性地引导他们选择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引导青少年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人生的有限与无限,拥有和谐幸福的人生,引导青少年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正确处理个体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引导青少年学会把握“适度”原则,建立合理的消费观、朴素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当下最普遍最热点的传播媒介,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及未来的世界,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青少年是网络传播及使用的主体,80后90后的青少年更是从网络中成长的一代,网络深深渗入其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少年所创造,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表现出来,相对于网络主流文化而言的文化形式,以其边缘性、颠覆性、叛逆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并成为网络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所结合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其传播的广泛性、内容的叛逆性及超前性等特点,让大批商家看中了其中隐藏的商机,并通过生产再创造的方式,使网络青年亚文化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消费的物质形态,从而形成一个创意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处在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发展趋势上看 ,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龄介于14至28岁之间、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闲散青少年人数剧增。家庭生活的持久性和基础性,使家庭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关系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养成和心理发展。为探索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问题的解决路径,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闲散青少年的帮扶试点为研究案例,从青少年家庭关系视角入手,探究服务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海淀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流动青少年进入城市以后,由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变化慢于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而产生的"文化滞后"现象严重影响着该群体的社会融入。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不适应、角色定位不清、身份认同感较差、主观规范意识模糊以及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等。为此,需要从加快制度创新,促进文化融合与物质融合的协调发展;加强文化适应性教育与宣传;从促进流动青少年"文化自觉"能力的形成入手,尽快消除文化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