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者辞职权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是劳动关系的弱者,是劳动法立法保护的重点。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辞职权的规定符合了现代劳动法保护劳工的立法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期使社会人力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立法意图。但是由于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宽泛,不便于操作。难免会导致立法的冲突与司法实践上的困难。本文就劳动者辞职权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对劳动者辞职权的立法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劳工公约的由来与发展出发,分别从立法层面与执行层面分析我国在五项核心劳工标准中的现状,其中包括废除强迫劳动、结社自由、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权、消除剥削童工、消除就业歧视。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以贴牌制造生产为主的中国在执行国际劳工标准上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颁布1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立法背景、对劳动关系本质认识的不足以及社会关系在转型时期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严重缺陷,全面修改《劳动法》已为识者所共见。在深入研究劳动法的基本理念和认真分析各项劳动制度的基础上,比较、借鉴其他国家劳动立法,结合国际劳工公约的具体规定,将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贯穿修改的始终,并注意与相关部门法的配套与衔接,完善而科学的劳动法体系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4.
柯振兴 《工会论坛》2014,(2):108-111
美国劳动法在解雇方面一直奉行雇佣自由的原则。但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立法和法院发展出了一些解雇保护的例外。为了使州和州之间的解雇保护形成一致,美国统一州法律委员会通过了《统一解雇法案》,规定了雇主的合法解雇事由,并规定了救济措施,仲裁方式以及豁免条款。其中一些条款对雇主做了妥协。但是这个法案最后没有被州立法采纳,原因是雇主反对该法案,而雇员认为对他们保护不够也不愿支持。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的范畴,除了法典式的劳动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外,还包括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劳工公约。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迄今国际劳工组织已制定了174个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公约经会员国的政府批准,在该国便具有了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派遣现状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派遣为近年在我国发展迅猛的一种非正规就业模式,其优点在于解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问题,缺点在于发展过快、定位模糊以致损害了派遣劳工的合法权益。应通过重新构建我国劳动合同相关法律制度、适当降低劳动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单独立法规范等手段,合理定位劳动派遣在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中的地位,保护派遣劳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 ,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面临一些问题 ,如事故、职业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资金投入不足 ,管理人员质量不高 ;国际劳工标准的压力等。因此 ,工会必须抓住机遇 ,采取措施 :正确运用《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 ;重视集体合同中劳动保护条款的协商与签订 ;加强职工群众的监督工作 ;注重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培训等  相似文献   

8.
对于雇佣救助合同的性质及法律适用,我国学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雇佣救助合同应当适用《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及《海商法》第九章"海难救助"的相关规定。雇佣救助合同适用一般民事法律存在弊端,不仅忽视了雇佣救助合同的特殊性,也不足以调整雇佣救助合同,并且难以处理雇佣救助合同与其他海事法律制度的衔接。关于雇佣救助合同的救助款项,《海商法》第176、180条以及第183条的规定均可在特定条件下予以适用。尽管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61号民事判决与《海商法》修改并无直接联系,但该法修改时应对雇佣救助合同作出明确规定。各界应审慎看待本案。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发达国家主张将劳工标准引入WTO,而发展中国家则坚决反对.中国作为WTO的重要成员国,应一方面在国际层面上与发达国家谈判,可以同意将劳工标准纳入WTO规则体系,但需坚决反对劳工标准的西方化;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国内劳工立法,达到ILO标准的要求,改善中国劳工状况.  相似文献   

10.
劳工保护法     
不当解雇根据已由 EA,80(1980年雇佣法令)修正过的 EPCA(劳工保护统一法令),具有五十二周或更长连续工龄的雇员享有不得被不当解雇的权利。对雇佣期始于1980年10月1日或其后的雇员来说,如果他们的雇主和雇主的子公司在两年间雇佣了二十人或不到二十人,他们的连续工龄必须超过两年才能享有该项权利。这并不意味对享有此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