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探究.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现阶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至今己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很难创新。张博颖博士、研究员的新著《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视角》,从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尝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表明了我党已经把公民道德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但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时,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等方面,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即没有把生态伦理建设也纳入到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域。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在今天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必不可缺且势在必行。其实,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已经明确强调了生态伦理的道德建设。遗憾的是,它没有引起人们足够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方式由道德教化与制度安排构成,就总体地位与作用看,后者重于前者,这是因为制度建设为公民个体道德建设提供行为规范及价值评判标准等诸方面的基础性支持。一旦社会制度出现不合理、不正义、不道德,则公民道德建设就会出现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个体行为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必然是社会制度合伦理性的正义安排,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不容许用不正义的伦理制度体系去要求公民个体提升其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身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系公民与社会、国家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民权利和道德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尊重价值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加强公民道德责任宣传和教育;积极开展制度伦理建设,为公民道德责任的形成营造公正和谐的土壤与氛围,并将公民道德责任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会资本;通过实践强化公民角色认知,做到公民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实现公民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促使资本主义发展的伦理道德动力。通过辩证分析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在于正确处理"三对关系",即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物"得"与道"德"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方位、有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历史方位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意味着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呼唤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公民,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涵摄了扬弃“物役性”、推进公民主体性独立人格成长与社会共同体属性之有机统一的价值主线,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由主体性实践理性的自身特质所决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表现为知行合一、伦理与治理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物质利益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物质利益与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关于物质利益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还有很大争议,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在这里弄清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考察物质利益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这其中内在包括了爱亲、爱众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爱人的条件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克己复礼"实现爱人,以"孝弟"之道实现爱亲,以"忠恕"之道实现爱众的道德实践。基于孔子仁学思想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性,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要以仁、礼、孝和忠的基本伦理理念为指引,增强个体道德修养、公民规则意识、家庭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新时代道德新风尚。进而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实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一、党的作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有着天然的、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党的作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联系是多方面、千丝万缕的,同时又是本质的、深刻的。首先从理论上来分析,党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党风建设既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又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作用;公民道德建设既对党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又以党风建设带动自身建设。从党风建设角度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也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根本愿望,同时在我们国家意…  相似文献   

10.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和谐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已成为时代的强音。在2007年11月1日至4日举办的"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上,与会的领导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儒家伦理·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论坛旨在充分挖掘伦理道德智慧,努力丰富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资源;深入探究中和之道,以挖掘其育人价值,致力于健全人格培育;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贵在行动,介绍各具特色的儒学普及教育活动的有益经验,搭建对话与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