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罪刑相当亦称“罪刑柙适应”、“罪刑均衡”,一般是指根据罪刑危害性的大小决定罪刑轻重的刑法原则,是我国刑法几大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是修订后的新刑法确立的两项基本原则。它体现了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核心是限制和削减死刑。我国刑罚的改革最终将走向现代化和轻刑化。  相似文献   

3.
刑法的基本原则问题不但是刑法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也是刑事司法中具有指导性和统帅性的问题,历来为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所关注。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充分认识犯罪与刑罚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的,它反映着刑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对刑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制定刑法和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准则。1997年3月14日经由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和颁布,将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97年刑法),设立专条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法定化,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法律面  相似文献   

4.
“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是根本对立还是和谐统一 ,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终极追求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 ,“严打”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的论述 ,提出“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指出贯彻“严打”刑事政策中的偏差并不等于该政策本身违背刑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法将犯罪与刑罚,以及两者的关系明确加以规定,在司法中,法官依据刑法的规定进行定罪和量刑的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古代刑法中不乏光辉的“罪刑法定”思想之存在。它渊源于古代氏族习惯法中的“调处息讼”理念,并在成文法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罪刑法定思想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为胚胎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对于我国刑事法治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时至近日,习惯性的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之意理解罪刑法定注意不免有所缺漏,难以领略该思想的实质内涵,也难以深刻体会刑法先哲们提出这一思想“保障人权”初衷。只有从罪刑法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价值内涵,从刑法先哲的思想深处去体会品味罪刑法定主义的应有之意,才能探析罪刑法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刑法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我国特色的刑法司法解释作为刑法解释中的一种,从其诞生起一直备受争议。现行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司法解释存在就缺乏法律依据,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罪功能,其应该退出司法实践活动,取而代之的应为司法刑法解释。  相似文献   

8.
私人使用的小轿车是否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交通工具’’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由于小轿车属于国家标准中“汽车”的范畴,将小轿车认定为刑法中的“汽车”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符合常情,且私人小轿车自身具有公共性,因此私人使用的小轿车应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中“交通工具”的范畴。破坏交通工具罪中“交通工具”的认定应具备公共性背景特征、对象性特征,而不要求必须具备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刑法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我国特色的刑法司法解释作为刑法解释中的一种,从其诞生起一直备受争议.现行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司法解释存在就缺乏法律依据,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罪功能,其应该退出司法实践活动,取而代之的应为司法刑法解释.  相似文献   

10.
罪刑相当亦称“罪刑相适应”、“罪刑均衡”,一般是指根据罪刑危害性的大小决定罪刑轻重的刑法原则,是我国刑法几大原则之一。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演变过程及背景罪刑相适应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以血还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罪刑相当最早最原始、最粗糙的表述形式。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在《伦理学》一书中曾指出:“击者与被击者,杀人与被杀者,行者与受者,两方分际不均,法官所事,即在施刑罚以外其利益不均而遂之。”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法律篇》中也曾明确地表达了罪刑相当的思想,指出“对于违反任何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