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干情形下脱逃罪主体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脱逃罪主体的认定,无论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在刑法理论界,均存在争执。本文就留置盘问、收容审查、超期羁押和无罪羁押等四种情形下的脱逃者之脱逃罪主体认定进行了探讨。主张对于依法被关押之主体特征应作广义上的理解,并提出了立法修改和司法解释的建言。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被告人因故意杀人罪被逮捕,查讯待审期间越狱脱逃(后被抓获)。经审理,被告人的故意杀人罪不能成立,而构成流氓罪。对被告人是否构成脱逃罪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故意杀人罪不能成立,因此罪而被捕期间的脱逃行为则不构成脱逃罪;  相似文献   

3.
论脱逃罪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脱逃罪的主体齐文远刘代华修订后的刑法第316条第1款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规定与原刑法第161条规定的脱逃罪罪刑规范在主体条件上有无差别,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修订后的刑法,构成...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目前关于脱逃案件的管辖问题存在认识不一的情况。比如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网上追逃行动中,2009年8月,笔者根据公安部在逃人员信息系统统计,发现涉及脱逃罪的有2575人,其中监狱脱逃犯多由监狱主办侦查,看守所、拘役所脱逃人员多由公安机关主办侦查,也就是同一种罪名的刑事案件、同一种脱逃类型,目前全国由不同司法部门管辖。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司法部门对脱逃罪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司法管理活动脱节造成。  相似文献   

5.
根据刑法第400条第2款的规定,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在规定脱逃罪的刑事责任时,使用了“加处”一词。而在刑法分则其他条款中从未出现过,因此,司法界对于“加处”的理解颇有争议。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逃脱羁押和监管的行为。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脱逃的,除按其原犯罪行判处或者按其原判刑期执行外,加处五年以下有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在押犯中不仅脱逃案件增多,组织越狱罪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明确组织越狱罪的特征,划清它和脱逃罪的界限,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地同这种犯罪分子作斗争,对于进一步整顿好监狱、看守所改造秩序,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刑法中的脱逃罪不属于连续犯和继续犯.且行为人的脱逃行为发生在司法机关采取专门调查工作和强制性措施之前.因此不能适用刑法追诉时效延长的规定。基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以及刑事政策之考量,脱逃罪应当适用追诉时效的一般规定,即该罪存在诉讼时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甲某因强奸罪被逮捕在押,在案件审理期间脱逃未遂。原审法院按强奸,脱逃罪数罪并罚。后经申诉复查,强奸罪被否定了,  相似文献   

10.
论脱逃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脱逃罪的主观故意、主体、罪数的认定问题开展研讨,着重探讨分析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人、保外就医的罪犯、探假期间的服刑犯、被羁押的无罪者、被超期羁押的人等五种人员能否成为脱逃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脱逃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监管秩序的犯罪,是罪犯抗拒惩罚和改造的重要表现.为了严惩脱逃犯,制止脱逃行为,刑法第161条第一款规定:“依法被逮捕、关押的  相似文献   

12.
这起脱逃案是否需要办理逮捕手续?编辑同志:我院最近办理了一起脱逃案,案犯在即将刑满释放时,逃离监管场所,后被追捕归案。但在对该犯以脱逃罪移送起诉之前,其刑期已满。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对该犯是否需要办理逮捕手续?江西省乐安县人民检察院吴寿生邹力强吴寿生、邹...  相似文献   

13.
李某的脱逃行为可否按共犯论处?编辑同志:某县公安局看守所发生了一起8人脱逃事件,其中4名既遂,4名未遂。未遂者中有一李某,在脱逃时系在押嫌疑犯,后证实其无罪,但在事件发生时曾积极协助4名重大案犯脱逃。请问: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可否按脱逃的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14.
定罪要准确     
黄天成是在押劳改犯人,于一九七八年七月间脱逃后,进行新的犯罪活动。归案后,一审法院以黄犯携带枪支、子弹、匕首等凶器,盗窃大量财物,定为抢劫、脱逃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黄犯不服,上诉后,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黄犯的罪行,应定为惯窃、盗窃枪支弹药、脱逃罪,并已改判无期徒刑。黄天成从劳改场所逃跑,已经触犯我国刑  相似文献   

15.
[基本案情]某市公安局看守所所长王某,其妻开一超市,因进货需要人力,王某开着一辆警车从看守所内提出四名在押人员,交给其妻看管。自己开车返回单位上班。一名在押人员在装卸货物时脱逃,截止案发时仍未被抓获。[分歧意见]王某构成何罪?有三种观点:观点一:王某的行为构成失职致在押人员脱逃罪。理由是,对在押人员的监管职责本应由看守所来承担,在王某提出在押人员后,监管职责己发生转移,王某应承担对所提在押人员的监管职责。而在装货期间,王某仅让其妻看管,这是导致在押人员脱逃的主要原因。因此,王某具有主观过失,客观上有失职行为,并造成…  相似文献   

16.
宋建伟 《检察风云》2006,(18):50-51
“被告人介喜生,在服刑期间不思悔改,乘机脱逃,其行为已构成脱逃罪……鉴于被告人介喜生能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可从轻处罚……”这是2006年1月,山西省永济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6)永刑初字第23号,对脱逃11年之后又投案自首的罪犯介喜生所做出的结论。一名正在服刑的罪犯是怎样越狱逃脱的,他为何会在逃脱11年后又自首归案?近日,在山西永济监狱开展的“认真悔罪寻自我,踏实改造奔新生”的演讲比赛中,罪犯介喜生的讲演获得了好名次,受到各方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脱逃罪是罪犯在羁押、服刑期间最常见的一种又犯罪。它不仅直接破坏监管机关的拘禁活动,而且罪犯跑到社会上之后又会重新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因此,研究脱逃犯罪的原因,探讨预防其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2002年8月26日,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河北省第六监狱,对一名在死缓考验期内脱逃的罪犯进行了公开宣判。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罪犯赵志良在死缓考验期内犯脱逃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依照法律规定,报请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赵志良复核执行死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宣读了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对罪犯赵志良执行死刑的裁定和执行死刑的命令。随后,对罪犯赵志良执行死刑。①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罪犯赵志良在死缓考验期内所犯的脱逃罪作出判决,且依法报请核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对罪犯赵志良执…  相似文献   

19.
脱逃在外5年9个月的陈如军万万没想到,即便逃到千里之外的北国,最终还是被缉拿归案,让他再次体验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的内涵。近日,陈如军已被青阳县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脱逃罪两罪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20.
论无罪推定     
裴苍龄 《河北法学》2015,33(1):2-12
推定是认定事实的特殊方法,它有三大要素构成。法国《人权宣言》第9条规定:"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这一推定并不具有推定的构成要件,且既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也不能执行,故为虚假推定。中国社科院林欣研究员认为:这个原则"应该译为‘无罪假定’"。法国《人权宣言》第9条的规定如果是无罪假定是可以成立的,也具有一定的价值。需要澄清几个问题:一是现代法治国家并没有普遍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二是无罪推定并不能构成扼制刑讯逼供和保障人权的理由和根据;三是真正的无罪推定是指,不能证实有罪,应推定为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