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艰苦的谈判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国际气候机制。国际气候谈判的过程是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尝试用博弈论来分析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5,(4)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上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从而使其成为自1997年产生《京都议定书》的京都大会后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次有关气候变化的会议。  相似文献   

4.
话题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  相似文献   

5.
杨艳新 《党课》2010,(3):82-84
2009年12月19日,被称为“二战后最重要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曲终人散,但13天的漫长谈判只换回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谭扬芳 《党建》2010,(4):62-62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会议期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激烈对抗,并最终因意见分歧严重未能达成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和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仅由美国、中国、印度等五国签署发表了一份未获大会全面通过的备忘录《哥本哈根协议》,所有相关问题不得不延至2010年的墨西哥会议再做讨论。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让全球目光都集中在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最后一天,迫使美国签署了《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为今后气候变化谈判指明了方向、设新时间表,商订了《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各国在减少碳排放上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谌力 《求实》2010,(Z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中心开幕.会议重点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会议很快在两大阵营互不相让的交锋对峙中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正式签署,1994年3月生效。《公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  相似文献   

10.
话题背景 《联合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围气候变化大会。  相似文献   

11.
[案例]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确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排减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让全球目光都集中在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最后一天,迫使美国签署了《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为今后气候变化谈判指明了方向、设定了时间表,商订了《京都议定  相似文献   

13.
王春燕 《求实》2005,(Z1):211-212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但其正式生效的时间,却一直拖到了2005年2月16日.  相似文献   

14.
CDM是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基点,有望成为区域发展的有力利器和重要引擎。刚刚过去的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濒临流产的最后一刻终于艰难产下一份《巴厘路线图》,为2012年之后的“后《京都议定书》”谈判定下了明确的时间表。欧盟在其中表现了良好的合作愿望,它甚至在其它国家不参与的情况下,愿意独自承担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给出的硬性减排指标。引人注意的事件还有,在此半月之前,法国总统萨科奇访华,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为发达国家单方面规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体义务的法律文件,它不仅标志着人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程正式启动,还将影响人们对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基本理解,促进国际社会增加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京都议定书》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面临潜在的挑战,也存在现实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木木 《学习导报》2012,(1):61-61
加拿大2011年12月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德班气候大会马拉松式谈判谈出的成果转眼间被击成泡沫。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恶劣的头。作为老牌碳排放大国,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至今仍以"自律"等托词敷衍搪塞。  相似文献   

17.
薛琳 《党课》2012,(3):82-84
电影《2012》的公映、《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南北国家的争论,将人们的目光投向了全球气候问题。臭氧空洞、气温上升、马尔代夫等岛国面临消失,这一切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冷静地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子孙繁衍生息,怎样才是合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2011年12月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德班气候大会马拉松式谈判谈出的成果转眼间被击成泡沫。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恶劣的头。作为老牌碳排放大国,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至今仍以"自律"等托词敷衍搪塞。  相似文献   

19.
晓司 《支部生活》2004,(3):37-37
2000年11月15日,在第55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项《公约》于2003年9月29日生效。2000年12月12日,中国政府签署了这一公约。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达7年的讨价还价,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在今年2 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旨在限制各国排放工业废气,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条约,它为地球生命架设起了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