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控制公共权力的四条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祖云 《理论探讨》2005,2(2):21-23
公共权力的"悖论"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控制与约束,近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就是围绕着限制与约束公共权力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公共权力的控制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的控权架构与微观的控权设计,这两个层次的控权,实际上可以细分为四条途径,即道德控权、政治控权、法律控权与责任控权。  相似文献   

2.
论加强党内权力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控制 ,是搞好党风建设的根本途径。对权力的约束和控制措施 ,概括起来大体上可分为自控、互控和监控三类。自控 ,即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 ,自觉地、规范地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公共利益。互控 ,即行为主体之间的互相制约。监控 ,即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从外部对权力行为主体实施监督和控制。目前 ,在我们党内 ,这样的权力控制机制已大体上建立起来 ,但其运行还不够理想 ,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党内的制度不完备。因此 ,要形成对党内权力严密而有效的控制机制 ,就必须加强党内的制度建设 ,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  一、加强权力自控…  相似文献   

3.
控权与保权是党内监督的两个方面,党内监督既是对权力的控制,又是对权力的保有.既是一党执政体制下执政党自我的民主政治控制行为,也是党委领导体制下执政党维护权力的长效行为.作为下行武党内监督方式的巡视制度,以控权作为其制度设定的基点,同时亦维护党委领导体制的权威性,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梁波 《学理论》2008,(16):26-28
我国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必然会对政治体系提出多种要求,需要公共权力的运行作出相应的变革,从而确保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生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的公共权力必然以有限政府的形态呈现,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由政府公共权力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领导权力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运行的"有限权力",在此条件下,领导干部要注重发挥民主作用和意识,大力营造出团队的民主氛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有限,制度也还不够完善。要从加强领导权力监督意识的培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司法的权力体制,改善权力监督体制等路径加以建设。正确定位权力,严格约束权力,真正做到科学运用领导"有限权力",有效用权为民服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权力制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包括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等。这些宝贵的探索,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加强权力制约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41)
依照建立“强政府下的市场经济”总体目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照“强政府下的市场经济”总体目标,改革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那一部分政治体制,强化国务院的权力,削弱部门权力。尤其是权力过于集中的部门的权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弱化微观干预,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有限资源转移到公共产品与服务上。  相似文献   

8.
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正确树立和践行人民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人民权利观执政理念,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的蜕变是党内腐败的一个主要标志.基于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异化现象的分析,领导干部只有明确手中权力"是谁赋予"、"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受谁监督"观念,树立人民权力来源观、人民权力责任观、人民权力服务观和人民权力监督观,方能确保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9.
刘伟 《行政论坛》2005,(4):12-14
在西方政治理念中,存在着对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关注。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成为自由主义与其他理论流派之间争论的焦点。到了现代社会,公共权力边界问题更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适性的理论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即: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区分到公域与私域的分野;从权力的本性到对人性的不信任;从人类的自由本性到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存在着权力来源有误区、利益模糊、权力边界不清、“情”、“义”干扰的困局.在高校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应从师德约束、制度约束、权力约束、文化约束、家庭约束等五个方面着手,有效净化高校廉洁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