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湘西北武陵山腹地的酉水河畔,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处,有一个出土了3.6万余枚秦代简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山县里耶镇。  相似文献   

2.
在湘西北武陵山腹地的酉水河畔,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处,有一个出土了3.6万余枚秦代简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山县里耶镇。  相似文献   

3.
李桂英 《湘潮》2021,(4):39-40
湖南省公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于1912年由宋教仁创建于桃源县城,1914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二女师)它是民国早期湖南仅有的3所女子师范学校之一,面向湘西北5府29县招生。省立二女师的革命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湘西北妇女的解放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湘西北妇女革命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5,(1)
1月上旬中央同意了贺龙的要求,由周恩来找他和周逸群谈话,任命他们组成湘西北特委,前往湘西北发动群众,建立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特委委员有贺龙、周逸群、柳克明、徐特立等,郭亮为书记。1月10日左右偕周逸群、卢冬生、张  相似文献   

5.
在湘西北边陲,舒展着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繁花似锦的大地。这里,就是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并被历代誉为湘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常德。1988年,常德由地区改为省辖市,管辖着武陵,鼎城二区及桃源、汉寿、石门、临澧、澧县、安乡等6县和津市市,总人口551.5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0.6万。  相似文献   

6.
常德素有“云贵门户,战略要地”之称。20世纪初叶,常德是湘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二师),是湘西北文化中心常德的主要标志。二师位于常德城北门内玛瑙巷。它的前身是1902年由清朝地方政府在湘西北一些知名人士赞助下创办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湖南公立第二师范学校,1915年改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省立二师是当时湘西北的最高学府,它与长沙的省立一师、衡阳的省立三师鼎足而立,为湖南的三大育才基地之一。二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西路师范创建初期,蒋翊…  相似文献   

7.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8年1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湘西北特委委员贺龙等从上海出发,历经艰险,辗转武汉、荆江,回到家乡湖南桑植洪家关,领导发动桑植起义,拉开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至1928年7月,湘西北特委与湘西特委合并,贺龙履职湘西北特委180天。这是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一段传奇经历,在其革命生涯中留下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关于1928年初湘西北爆发的桑植起义,不少论著多从贺龙不甘心南昌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的失败讲起,说他经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后,再三要求党中央批准他回湘西重建革命武装,决心与国民党反动派大拼一场,于是产生了这次著名的起义。这样阐述这一段历史,从一个方面看,即从贺龙本人方面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1927年底,1928年初革命转入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的局势下,贺龙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胆略,表现  相似文献   

9.
七十五年前的三月1923年3月3日,共产国际发出告中国铁路工人书,这是共产国际就二七惨案发表的宣言。宣言指出,中国京汉铁路工人通过最近的罢工斗争和牺牲,已经同各国为反对剥削者而斗争的无产阶段联合起来了,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进入了共产国际的战斗行列。七十年前的三月1928年3月,周逸群、贺龙从洪湖地区到达湘西北的桑植地区。贺龙根据湘西北特委的决定,集中其亲属和旧部下所掌握的武装约3000人,组成工农革命  相似文献   

10.
说起湘西,人们熟悉的是充满奇异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土家山歌、奇峰异岭,美丽的张家界渐渐被世界认同后,人们心目中的湘西又扩大了许多。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出台后,湖南的“大湘西”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大湘西”的家底到底有多少?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大湘西”究竟存在哪些差距?怎样创造条件去追赶?这些不仅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心,也为支持“大湘西”发展的热心人士所关注。美丽富饶的“大湘西”历史上的“湘西”主要指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省将怀化市及邵阳市的洞口县、绥宁县、城步县、武冈市、隆回县、新宁县也…  相似文献   

11.
湘西,一块古老的土地─-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早在先秦以前就以酉水、玩水流域为中心勤耕劳作,繁衍生息。湘西,一块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创造出无数瑰丽的自然凤光和名胜古迹。湘西,一块红色的土地─-任弼时、贺龙、王震、肖克等领导数万湘西儿女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湘西的经济发展长时间停滞不前,直到50年代初,随着全国解放,湘西才结束兵荒马乱、土匪当道、民不聊生的漫长历史。此后,在党中央、湖南省委的亲切关怀下,湘西州在全国较…  相似文献   

12.
阿森 《学习导报》2012,(3):39-41
"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随着这首淳美质朴的湘西民歌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宋祖英唱响大江南北,湘西吊脚楼便深深映入了熟悉和不熟悉湘西的人们的脑海里。吊脚楼是湘西民居中颇为流行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土家、苗、汉等民族都有建吊脚楼的习俗,尤以土家山寨中最为常见。今天,行走在凤凰县城沱江两岸,凝望着那屹立在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吊脚楼,你似乎可以看见沈从文《边城》中那二老、牛保们奔放无拘的真趣,翠翠们秀丽娴静的品性,以及古城山水间深远悠长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龚德汉 《新湘评论》2012,(23):40-42
在美丽富饶的湘西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她以境内的人间仙境“桃花源”而得名,孕育了宋教仁、覃振、刘炎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也有享誉中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这个地方就是桃源。2012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军事方针上,与军委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两军团是集中行动、统一指挥,还是分开行动、各自直受军委指挥?是集中兵力挺进湘西北开展攻势作战,还是红六军团单独进入湘西建立苏区?55年过去了,争论的是非曲直早已为实践所证明。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争论的由来和主要分歧,了解争论的实质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全面认识“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龚德汉 《学习导报》2012,(23):40-42
在美丽富饶的湘西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她以境内的人间仙境“桃花源”而得名,孕育了宋教仁、覃振、刘炎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也有享誉中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这个地方就是桃源。2012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16.
王跃飞 《党史文苑》2005,(12):17-1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八七"会议指引下,我党先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贺龙、周逸群同志领导下,利用桑植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举行了著名的桑植起义.桑植起义是继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之后在湘西北爆发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八七”会议指引下,我党先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贺龙、周逸群同志领导下,利用桑植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举行了著名的桑植起义。桑植起义是继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之后在湘西北爆发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任征  齐士英 《前线》2021,(1):61-62
湘西,沈从文笔下一个美得令人向往的地方。然而,7年前,这里还是湖南省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有近75万贫困人口。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湘西各县市均实现脱贫摘帽,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乡村旅游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之路。2020年11月,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韶山市银田村、吉首市坪朗村和隘口村、桃源县杨溪桥镇等地调研采访,共同感受湘西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9.
张干太 《新湘评论》2010,(19):30-31
慈利是省级贫困县,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壮大四大产业,夯实一个平台,强化四项保障,把慈利建设成为湘西北工业重镇。  相似文献   

20.
王菊苹 《湘潮》2013,(5):28-30
湘西凤凰人杰地灵,出过不少的历史文化名人。秉承凤凰人杰,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龙大位在新时代谱写了一曲铿锵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