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姿势的随想     
人的姿势有种种.此时彼时,此地彼地,是站是坐是跪是蹲,本属自然。可在不同的国度,或者在同一国度的不同时代,站坐跪蹲却生发出种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就说中国古代,臣民在皇帝面前最主要的姿势是跪,跪成了对王者敬仰与服从的检验形式,并且,这种检验形式后来发展到有罪也得跪,跪着被砍去脑  相似文献   

2.
李沫潼 《政府法制》2014,(26):14-14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皇帝似乎永远是不受法律约束、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他们手握生杀予夺之大权,臣民和官吏只能逆来顺受地任其摆布,稍有忤逆便会遭家破人亡之祸.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封建历史真的是“没有真正法律”的绝对专制吗?  相似文献   

3.
周碧华 《政府法制》2011,(24):13-13
纵使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只要皇帝稍稍看不顺眼,就有可能遭贬或失去性命,谁吃了豹子胆,敢与皇帝争妓呢?历史上确有一人,非舞刀弄枪之武夫,而是一个善写艳词的作家,名为周邦彦.  相似文献   

4.
屈子 《政府法制》2013,(3):38-39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之长无事不怪。历史见证了一连串奇迹,也创造了一系列闹剧,比如,有一些亲姐妹两人嫁给同一个皇帝。古代皇帝三宫六院,妃子间难免争风吃醋,那亲姐妹共侍一个皇帝会有怎样的奇妙故事?  相似文献   

5.
肖明舒 《政府法制》2010,(22):16-16
说来也奇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拥有全天下财富的皇帝,却有热衷于做买卖赚钱的,你相信吗? 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就有这样的皇帝。南朝萧齐时代的皇帝萧宝卷就曾在宫苑之内建了一个集市,命令宫女、太监们扮作小摊小贩和往来的客人,让他最宠爱的贵妃潘玉奴做市场主管,自己则担任一名抄写文件的小吏。  相似文献   

6.
漠涵 《政府法制》2014,(16):44-44
公元618年,高祖李渊称帝,唐朝建立;公元907年,后梁朱温将唐哀帝鸩杀,历时289年的唐朝灭亡.从高祖到哀帝,共经历了20位皇帝.如果问,在唐朝的20位皇帝中,有作为的是哪几位?许多人都会说出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一个创造了贞观之治,一个开创了开元盛世.其实,唐朝还有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就是宣宗李忱.  相似文献   

7.
向斯 《政府法制》2013,(12):44-44
中国皇帝和妓女的纠葛是由来已久的,几乎每代存在。妓女起源于卖艺的女子,又称倡优。明代的皇帝和妓女有何瓜葛?  相似文献   

8.
张鸣 《政府法制》2014,(14):27-27
皇帝坐车吗?当然坐.秦始皇兵马俑坑里发掘出来的安车,就是皇帝坐的.当年秦始皇周游天下,坐的就是这种车.再往前推,周穆王也是坐车满世界走,据说还去见了西王母.帝王坐车,驾车的人当然得坐在乘车人的前面,在轿子发明之前,没有人在礼仪方面对此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9.
李晓 《公民与法治》2013,(12):43-44
奢侈亡国 如果说,北宋之兴,靠的是成由勤俭的定规;那么,北宋之亡,则是基于败由奢侈之铁律。北宋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上台后,开始几年还励精图治,不久就露出了骄奢淫逸的嘴脸。  相似文献   

10.
康熙帝常言:"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明清两代皇帝,在登基之后,除处理政务、躬身祭祀之外,读书是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作为嗣君继位之前,曾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皇帝为其延请名师,并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但是,总的说来,清代皇帝出身满族,入主中原后,为统治全国,更需如饥似渴地学习.清代皇帝的读书好学,以康熙帝为最.  相似文献   

11.
师永刚  张凡 《政府法制》2011,(20):33-33
1903年,凯瑟琳.卡尔,一位美国的业余画家描述了自己看到慈禧真实的容貌。正如一位美国人所言:"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了国家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利的国度。说她是19世纪后半叶最了不起的女人,这不算是夸张吧?"慈禧晚年喜欢为自己画肖像,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分社会都对贪官污吏保持法律上的高压,以维持社会管理机构的权威和政权的正当性,以实现起码的社会公正.中国古代社会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官之道,最为人津津乐道.这个出身乞丐、造反起家的皇帝深知民之疾苦与贪官污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知道"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因此,他把贪官污吏看作挖朱家王朝墙角的大敌,故而打出"明君治官不治民"的招牌,对贪官污吏下死手.……  相似文献   

13.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呙”。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故事: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答,贴身太监姚郧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你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相似文献   

15.
轶名 《政府法制》2013,(8):44-44
有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踞坐在地上休息。“踞坐”又叫“箕踞”,就是两腿像八字形一样分开蹲坐于地,这种坐姿在古代是非常不礼貌的。古籍《猗觉寮杂记》里说:古人“席地而坐,坐则跪,行则膝前,足皆向后,以为是敬;若伸两足,则手据膝,故若箕状。箕踞为傲慢不敬之容”。  相似文献   

16.
陈令申 《政府法制》2014,(14):23-23
许多影视作品和小说针对“皇帝”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极其丰富.我们经常看到的有康熙、乾隆微服私访民间,体察民情,惩恶扬善,其间也会因某事被地方恶吏抓进衙门,训斥杖责,最痛苦的是莫过于被关进大牢受刑罚之苦.其实这些都是作者捕风捉影的虚构,着实吸引人,混淆是非,毫无历史根据,以至于把看客们都给糊弄了.但是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被杖责的皇帝,说出来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位皇帝就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事实终归是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天人三策"之后,西汉朝廷确立了"独尊儒术"的统治策略。此后,汉朝又不断地推进儒家的德礼之教向郡县法秩序的渗透,皇帝诏令及地方官的政务均为此种努力的表现。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律独尊时代,郡县是皇帝对民众之垂直统治的基点,法律则成为民众的唯一行为规范。然而,在重视儒术的汉代,郡县既是皇权统治的施展空间,也是朝廷将儒家的德礼之教付诸实践的空间。正因为此,儒学对郡县法秩序的影响不断扩大,此种影响的扩大则又是中国古代儒教国家得以形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期过渡到垄断时期,资产阶级民法的指导原则,也随着从传统三原则演变为以三原则为基础而补充以一些新的指导原则。本文对这一演变情况作一浅述。资产阶级民法的指导原则建立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基础之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历史上不是无缘无故地提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一个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特征是等级制度,处在等级之巅的是封建皇帝。封建皇帝拥有生杀予夺之权,不要说一般老百姓,就是皇亲国戚,稍一不慎,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社会,皇帝能否采纳臣子的意见是决定国运盛衰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皇帝提意见,也有专用的术语,即“谏”;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皇帝,则有“从谏如流”这一成语加以褒美. 此语出白东汉史学家班彪所著的《王命论》一书,评价刘邦“从谏如顺流”.意思是刘邦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像流水一样自然.刘邦到底是否如此,恐怕不能仅凭班彪一面之词来断定.皇帝毕竟是皇帝,高高在上久了,不可避免地会“独裁化”.别说刘邦,就连以“从谏如流”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与犯颜直谏的魏征之问,事实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所谓的“谏”,不过是一个权力游戏罢了.  相似文献   

20.
史新 《政府法制》2014,(20):51-51
清朝咸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书目编辑.一天,咸丰皇帝询问他:“你闲暇时常用什么方式消磨时间?”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恰巧咸丰皇帝当时也在读《汉书》,听到他的回答很高兴.因此便谈起书中说诗解颐的内容,谁知这个人原来并没有读《汉书》,一时间惊慌失措,答不出皇帝的问题.咸丰皇帝顿时感到非常恼火,命令他回到原籍读三年《汉书》再来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