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汉景 《西亚非洲》2006,24(6):18-23
内容提要伊朗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始就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70年代前、中期,伊朗核计划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呵护”,因此,没有成“问题”。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伊朗同美国及以色列等国的关系降至“冰点”,伊朗核计划逐渐向“问题”方向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一超”独大。9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总体是防范、遏制非敌、非友的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等等。乔治·沃克·布什上台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受到九一一事件的影响,变得更具进攻性,将追求“绝对安全”突出到战略高度。在措施上,布什公开把伊朗等国作为重要“关注国”。近年来,伊朗核计划快速推进,随之伊朗“核问题”亦逐步“危机”化。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乃至多重标准表明,伊朗核问题的本质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
陈向阳 《亚非纵横》2012,(1):30-34,60,62
随着中国崛起、亚洲振兴与美国“重返”,中国的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中国、中国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中国在周边机遇与挑战交织联动,中国应加快制定并实施“周边战略”,通过主动经营赢得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23,(5):26-51+179-182+173-174
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具有四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即与“印太”地区的长期联系所奠定的历史基础、本国强大综合实力所提供的重要物质基础、“印太”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生态所创造的外部条件以及参与并赢得大国竞争经历所积累的丰富战略经验。美国“印太战略”在认知层面、政策层面以及战略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提升了国内两党对“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促进了其他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印太”地区的关注与政策跟进。其次,美国“印太战略”的总体政策架构已经形成并日益完善。再次,美国“印太战略”对被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中国构成了较大挑战。然而,该战略的推进也面临着六大制约因素。因而,“印太战略”的前景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意志与行动,还取决于其他诸要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较“尼克松主义”与“再平衡”战略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只有从外交、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综合理解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采取灵活的战略应对,才能保证自“尼克松主义”以来开创的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 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 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 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 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 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 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 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6.
许可 《亚非纵横》2014,(4):45-52
随着亚太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升,美国和印度都更加重视该地区并努力拓展自身影响力——一边是美国“重返亚太”紧锣密鼓,一边是印度“东进战略”稳扎稳打,两者已在东南亚产生交集,且直接影响到中国。当然也需看到,虽然两国的战略在“制衡中国”方面有呼应作用,但由于各自战略设计、利益核心以及基础条件的巨大差异,使得这种“共处”难以最终演变为“共治”,最有可能的依旧是一种若即若离“有限伙伴关系”。中国在压力面前需调整思路、拓宽途径、强化实力和积极斗争多管齐下,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7.
朱锋  周新政 《和平与发展》2012,(3):1-6,73-76
2011年东北亚局势出现了历史性新发展,其中尤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军事战略”调整全面“转身亚太”;军队转型能全面应对“后后冷战时代”美国军事与防务需要;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重新定位,也是为了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资产(盟友关系)不会流失,还有奥巴马政府出于2012年大选需要而表现出的对华政策强硬。美国“亚太转身”对中国的冲击非常明显,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合作,甚至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潜在对抗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赵菩 《现代国际关系》2023,(3):46-61+150
拜登政府虽然宣布回归多边主义,但并未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是创建“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一新型区域经济架构。IPEF“四大支柱”明确了美国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不同支柱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勾勒出美国在亚太地区践行经济战略的具体行动路径。与TPP相比,IPEF在战略方式、组织架构、合作形式等方面均与之存在实质性差异。两者都可以被视为美国在亚太“竞赢中国”的地缘经济武器,但IPEF的推出是美国根据现实变化做出的战略制度创新,既是其适应自身政治和经济条件的需要,又是为配合大国竞争与争取盟伴国家支持的需要。IPEF的推出标志着美国亚太区域经济战略的再转型,其目标是有的放矢地削弱中国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
周敏凯 《和平与发展》2012,(3):7-12,77-80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上台后中关关系大起大落,两个《中美联合声明》对中美关系作出新定位,但是奥巴马政府又在积极实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向“合作加牵滞”调整的新取向,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是,中国迅速和平崛起,亚太地区力量平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美国需要做出必要的回应。美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战略围堵中国。但要落实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需要两国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分析自身安全形势时,应该警惕美国打蒙古牌。因为苏联剧变后,美蒙关系在不断升温,美国通过对蒙古的力量渗透日益缩紧对华战略包围圈,美国势力向蒙古的渗透势必会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打入一个“楔子”,避免中俄强强联合、与美国作对。另外还存在“泛蒙古主义”的潜在威胁。因此,中国对蒙古应采取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积极加强经贸合作等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12.
顶层大国实力占比面临“关键门槛”时,霸权国为维护霸权地位有可能对崛起国施加“战略阻断”行为,动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种手段对其崛起进程予以阻断。崛起国对霸权国GDP占比存在60%到80%两个“关键门槛”,二战后作为霸权国的美国一般选择在60%门槛前后对崛起国实施“战略阻断”行为。自2018年3月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始,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先后以极限施压和“高强度竞争”对中国实行了两轮全面遏制打压,造成中美关系深度恶化。这是霸权国对崛起国实施“战略阻断”行为的最新案例。由于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逆转和对美实力占比已经越过3/4线,美国对华“战略阻断”行为实际上已经陷入困境。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作为崛起国的中国制定正确的国家战略并推行成功外交,能够有效反制霸权国的“战略阻断”行为,从而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3.
叶海林  李铭恩 《拉丁美洲研究》2023,(1):28-49+153-154
中共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周边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效应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美国通过调整“印太战略”收紧对华政策,不但导致中美关系严重倒退,也使中国周边环境受到了强烈扰动。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推动的“印太战略”摆出了“常山之蛇”阵势,这一战略在手段运用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多点布局、缺乏重心的缺陷,很难充分发挥美国联盟体系的整体力量。然而,它仍对中国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周边地区主要行为体随美国战略调整而出现的因应策略变化,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在中美矛盾激化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经略周边,这要求中国转变周边安全工作思路,实现从维护周边稳定到塑造安全秩序的思路转变,强化对周边秩序的塑造和引领能力,打造中国周边安全架构的伙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作为印太地区的节点国家,却难以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是一个在印太体系中缺乏存在感的国家。但巴基斯坦也有着对“印太战略”的独特看法和主张。一方面,巴基斯坦对美国将印度塑造为印太地区“净安全提供者”的行为感到极为不满,将印度的这一身份转变视为一种迫切的现实威胁;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希望在美国“印太战略”中寻求一定的角色担当,充当“调解人”身份以期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巴基斯坦也试图借美国的“印太战略”来提升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借此摆脱来自印度的战略孤立。面对美国借“印太战略”在印太地区持续的势力扩张,未来中国可在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基础上扩大区域多边关系的接触,同时借助双方现有的技术、地缘等资源优势以加强互补,化解对美依赖的风险。通过打造中巴更加完善的双边和区域治理安排,不断增强对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形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菩  李巍 《东北亚论坛》2022,(4):24-46+127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6.
胡娟 《东南亚》2013,(2):20-24
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在遭遇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海洋安全问题尤其突出,而南海则首当其冲。如何处理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域外国家纷纷介入,其中印度的介入格外引人注目。印度介入南海问题,是与他的大国梦想、海洋战略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对他的“鼓励”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1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乱象”为分析起点,认为透过2011年国际乱局可以观察到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国际大趋势,包括西方将整体性“下沉”、亚太已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多极化势头削弱、国际格局将日益“G一2”化、“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正在经受新的挑战、“战争与和平”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等。文章还对中国战略环境孰优孰劣、中国未来的战略危机因素进行了评估,主张中国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战略形势,要趋利避害,积极“塑造”战略环境,尤其要着力解决好与美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力避周边地区酿成战略危机引爆点。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过去 面向未来——评中美关系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几十年来跌宕起伏,今年则更胜往昔,太平洋彼岸“战略竞争”叫得比“战略合作”更要响亮。回顾历史,两国关系何以无法走出这种不平稳的怪圈,其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一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打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1944年毛泽东曾以“战友们”来形容中共欢迎美军观察组来延安的心情。①然而此后仅五年,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美双方已演成敌国: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美国内以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盛行,“谁丢掉了中国”的辩论,确定了美稳住台湾小朝庭、拒绝承认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美国学者近来提出的“绝对核优势论”入手,对“9·11事件”以来美国核战略的变化及其影响做了分析。从指导思想、战略手段以及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角度看,美国追求核武独霸战略有新的表现,这将对国际军事和军控格局产生多重影响。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核战略针对的主要对手,面临的战略压力将会增大。对此中国应客观分析,应多管齐下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网络自由”战略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操控国际互联网的政治传播,近期美国政府制定并加紧推行一整套“网络自由”战略。该战略包含理念输出、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组织运作等几个方面。究其实质,美国“网络自由”战略是信息时代美国家利益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美式“民主”、“人权”和美国霸权主义在虚拟世界的扩张和体现。认清美国“网络自由”战略对世界和中国的负面影响及其“网络自由”主张的虚伪性和危害性,加强对互联网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具有战略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