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明 《政府法制》2013,(32):22-22
古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根本不相见,只能依脚的大小衡量女人的俊丑。因此,媒婆说媒时必先请男方看女方鞋样。男方同意亲事,就按尺寸做一双绣鞋连同订婚礼物送到女方家。成亲那天,  相似文献   

2.
张可梅 《政府法制》2012,(33):24-24
“一字千金”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出奇的好,一个字也改不得。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相似文献   

3.
钱国宏 《政府法制》2013,(23):36-36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俗称"倒插门"的婚姻形式——赘婚,即男方到女方家落户,成为女方家庭中的一员,赡养女家双亲,继承女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姓,为女方家传宗接代续香火.这种男子,民间俗称为"上门女婿". "倒插门"的婚姻风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据考证,我国古代即有赘婚制,初始于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史记·滑稽列传》中载:"淳于髡为齐之赘婿".赘婿,指的就是上门女婿.《汉书·贾谊传》中载:"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意思是说,秦朝的人家如果是富有的话,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跟父母分居,娶妻生子.如果这个家庭比较穷,那么儿子长大后,就把他送给别人家做女婿.当时提倡这种婚姻形式,不单单是穷富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和调节劳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李智 《政府法制》2013,(11):14-14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此种认识,尽管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5.
周尚君 《政府法制》2014,(12):20-21
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被无限扩大化、泛化,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重要的法治追求被抛到脑后,我们的社会也因此遭受重大创伤。  相似文献   

6.
7.
梅子 《政府法制》2012,(8):49-49
“走后门”一词是当代社会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熟语,其词义为比喻通过托熟人、拉关系、送礼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来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私底下获取某种利益。  相似文献   

8.
梁爱诗 《中国法律》2007,(3):6-7,75-78
今年7月1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香港回归祖国整整十年。回归十年,我们不再停留在“一国两制”能否实现,如何去实现,是否成功地实现——因为这些不再是受争议的事——而是我们怎样向前走,在过去十年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踏上新的起跑线。面向新挑战,让我们重温历史,反思“一国两制”的由来,努力策划前进道路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阿迪达斯三道杠案到红色鞋底案,我国司法判决对位置商标的态度日渐明朗;从《商标法》及相关规定看,我国立法亦未完全限制其出位的可能;而参考司法实践对位置商标现实需求及诸如美国、日本及台湾地区已存相关法律规定,我国位置商标存在乃应时之需。我国应整合现有商标体系,将位置商标纳入非传统商标类型,进而进而统一对其功能性审查(尤以单一颜色商标为重)与显著性审查,以此实现法律体系内部自洽,维护有序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方奎宁 《法制与社会》2014,(14):232-233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像离婚率问题。根据近几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0后这个群体的离婚率非常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的寻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涵是应当发扬广大的,但是,"马锡五审判方式"所折射出的群众路线、大众司法能否成为具有普适价值的司法理念?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封捧儿"婚姻申诉案"所体现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司法理念似乎更加适合于"熟人社会",更加适合于简单案件。  相似文献   

12.
配偶权是由英美法系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完善的,我国的《婚姻法》并没有将配偶权写入其中。随着中外文化不断交融、学者对婚姻关系的深入研究及社会对于婚姻关系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包二奶现象的层出不穷,因配偶权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立法尚未采纳配偶权这一概念,本文试图立足于《婚姻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对这一权利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我国在婚姻立法上完善配偶权的相关内容,以法律手段对包二奶的行为加以有效的调整,从而使配偶权的被侵害者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社会,门当户对是择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古代社会中的家长总是倾向于为其子女选择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相当的配偶。并且相对而言,这种两性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离婚则成了罕有的现象。本文笔者,从门当户对的由来、内涵和在中国古代社会这种择偶观盛行的成因来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逸民 《政府法制》2012,(9):31-31
“翘辫子”一般喻为“死”。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原来清朝时,国人都留辫子,那时候判死刑都是砍脑袋。但犯人头上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不好砍,  相似文献   

15.
夫妻"忠诚协议"是我国婚姻家庭法律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无论是立法者、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中对其效力的争论一直未曾休止。本文以探究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为目的,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效力判定的因素、不同判断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等进行考察,得出法律不宜介入夫妻"忠诚协议"对其进行规制的结论。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引发学者们对夫妻人身关系法律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行政法学界开始对我国行政法的起源给予关注,但对汉语"行政法"一词的由来及其语义的演变却鲜有考研。据考察,汉语"行政法"一词,于1889年首次出现在梁启超编译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一文中。其后,广泛出现在译著、著作、论文、大学讲义、法令汇编以及文官招录考试科目之中,到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政治法律学说中的基础性概念,其语义也由一个单纯的外来词演变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本土化术语。  相似文献   

17.
覃业坤  吴桃  于丽 《法制与社会》2013,(25):279-281
"办酒席"风俗在我国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明成就。然而,一方面这一风俗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陋习,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转型,"办酒席"风俗出现了一些恶性异化,也具有导致犯罪的可能性。从刑法学角度来看,应当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8.
“AA制”的婚姻有爱情吗? 这是我编辑本期家事奇事《老张的“AA制”婚姻》时产生的疑问。也许老张的初衷是好的,也许他是真的想避免日后夫妻、儿女间的财产纠纷,可是他那界限分明的一纸协议,在我看来,绝对得近乎绝情。  相似文献   

19.
“口口声声为人民,一心一意谋权利”,这是张廷登的“两面人生”在他成为阶下囚后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20.
子午 《江淮法治》2010,(4):32-33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试离婚”争议声中频频出现。那么,“试离婚”是挽救婚姻的一剂良药,还是面对需求的炒作市场?它能否真的成为婚姻的缓冲带?又如何从程序上避免草率离婚?目前,“试离婚”游走在法律边缘,备受质疑,频惹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