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4,(35):34-35
一般来说,承担管理社会的政府官员是社会成员中的精英部分,那么,与他们的社会职责、劳动付出相匹配。政府官员应该获取一个什么样水平的经济报酬,这是一个历来争论不休直至今日还被经常提到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封建专制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吏治之好坏,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关系极大。所以,必须以法令形式约束、规范官员行为,舍此不能管理好官员。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便就此制定了不少法规。  相似文献   

3.
何家弘 《中国法律》2010,(4):23-27,73-81
官员腐败是一种特别令民众痛恨的社会现象。其本质与盗窃、抢劫等犯罪并无差异,而且是借助官员手中权力实施的,因此对社会危害更大。一个人偷偷地把他人的钱财拿走了,据为已有,那是盗窃;一个官员利用职权把大家的钱财拿走了,据为己有,那就是贪污。一个人以暴力相威胁,让他人把钱财交给自己,那是抢劫;一个官员以职权隐含的暴力相威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几个事例,阐述了基层政府官员素质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影响,并针对基层政府官员在处理基层事物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几项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施娜 《法治与社会》2012,(12):44-46
为探讨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密切联系,总结和推广政务机构与官员应用微博的新思路、新经验.8月25日,中国第一个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诸多身为政府官员的“微博红人”到场,将网民对于政务微博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刘漩 《政府法制》2014,(24):60-61
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7.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3,(27):20-20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夏炎 《政府法制》2012,(14):4-5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日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腐败横行,重要原因为“做官发财”行为在当时真正发生作用的社会集体意识中并不是一种不可接触的“罪”。传统社会对官员的腐败,正式话语与实践存在着背离。传统道德和国家的行为规范均要求官员应廉洁,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惩罚违规的官员;但实践中大多数时候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国家都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官员表面上都愿意标榜自己是清官,但实践中大都选择成为贪官。普通百姓呼唤清官,痛恨贪官,但又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默许自己做了官的子孙成为贪官。传统国家“道德立国”统治方略的弊端,官员为适应该逻辑形成的两面人格,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形成以上背离的基本背景。  相似文献   

10.
王宝静 《政府法制》2012,(28):36-37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感慨。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级干部退休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很多退休高官来说,退休后的生活模式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8):20-21
我闲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盛行一夫多妻的“妻妾制度”。但凡有社会地位的文武官员、豪门大户,几乎无不妻妾成群。“中华民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社会各界逐步推行“一夫一妻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知识界、文化界,以及政府的文职官员里面.  相似文献   

12.
廖楠 《政府法制》2010,(24):36-37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一直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但近年来,我同粮食领域官员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却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八议、官当     
何进 《江淮法治》2008,(8):37-3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员和贵族总是会堂而皇之地得到特别的优待、享有特别的权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些“优待、宽宥、特权”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等级社会,法律中贯穿着不平等的精神和原则,规定了很多的特权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八议、官当”制度。  相似文献   

14.
韦森 《公民与法治》2010,(20):31-32
社会问题出现与财政体制密切相关 近些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种种社会问题不断积累。尤其是进入21世纪这10年来,在我们的社会内部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一起接一起,且不断增加,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纵观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我觉得可以粗略地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归纳为四大类:政府官员腐败案件不断曝光,大面积地发生而又屡治不果;  相似文献   

15.
最近10年来频发贪腐大案,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的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然而,对官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研究,却受限于少得不能再少的科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廖保平 《检察风云》2014,(21):10-12
回顾历史,回避制度对防范地方官员圈子化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无法治根治本,由于圈子文化的存在,官员在一地任职即便时间很短,也能迅速“举贤不避亲”,称兄道弟,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结成利益联盟,形成自己的利益小圈子,视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如敝屣,使自己在当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7.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0,(2):5-5
针对中国社会深恶痛绝的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等“造假”现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加重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严防官员统计“造假”。  相似文献   

18.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感慨。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级干部退休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很多退休高官来说,退休后的生活模式也大不相同。有人选择著书立说,有人到高校等机构继续发挥余热,也有人过起田同躬耕生活……对此,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些人,不是官员,不是记者,不隶属于任何职能部门,但他们却做着社会监督的工作,而且他们中的某些人无疑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头衔,是民间反腐者。  相似文献   

20.
自由评弹     
官员超市兜售的是傲慢的权力邯郸市精简机构后官员反而增加,一次任命89名局长、副局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竟然有11名副局长,被网友调侃为官员超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