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千余年发展进步的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精邃的理念深深地征服着后世各国民法学者,被称作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为法律行为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和客观条件,探究罗马法在法律制度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领会和理解法律行为制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原著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精髓,也凝结在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译出版,为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权威教材和基本文本。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文本。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文本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研读去理解。要站在时代高度和立足当代课题,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从原著中探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立场去分析中国现实,指导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代国际法体系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其中,罗马法为近代国际法的成长奠定了理论、制度和法律精神上的深厚基础。首先,近代国际法的概念和范畴与罗马“万民法”息息相关;其次,罗马法中民事权利主体平等、契约自由、保护私产、侵权责任等重要的私法原则和制度经由格劳秀斯等近代国际法学家的移植、解释与演绎逐渐演变为近代国际法中的重要规则;更为重要的是,源自罗马法的平等、公平正义等重要法律理念和法律精神在罗马法和国际法的互动影响中,引领着近代国际法在数百年间向着文明与和平的主题不断进化和发展。探讨罗马法对近代国际法成长历程中的多元影响,对于理解国内国际法律秩序,丰富国际法话语体系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方向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作为古代最发达完备的法律体系,从早期《十二表法》的原始粗陋到《国法大全》的博大精深,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法学家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与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杰出贡献相比,裁判官对罗马法的完备发达亦功不可没。裁判官通过多种衡平方法,使罗马法摆脱了形式主义的束缚而获得长足发展;同时也使原有封闭、严格的罗马法日趋开放、公平和理性。从某种程度而言,裁判官的活动尤其是对旧有市民法的衡平,为罗马法日后的复兴及其世界性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权利问题是法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权利重要内容之一的诉权在黑格尔的权利思想中并未展开论述,分析罗马法到德国近代诉权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对诉权内涵和特征历史性把握以化解在理解黑格尔权利思想时的疑问。黑格尔之后诉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暗合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思维进路,即通过正反合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进程去探讨权利如何得以实现,自由如何成为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罗马法地役权制度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中的地役权制度成熟而完备,其建立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渐进的历史进程,是与罗马社会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相伴而行的,是人役权、现代用益物权体系的基础和渊源,对其进行考察与分析,有利于增进对现代不动产物权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吕芳 《工会论坛》2008,14(5):108-109
文体分析学认为,风格乃是对常规的变异。以诗歌为例,用偏离的方法进行诗歌的分析简单易行,而且不受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先人为主的影响,能更加客观、更加多角度地去分析理解诗歌,解读诗歌文本内外的多重含义,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民法通则》已明显滞后,民事单行法的相继出台,又使民法本身缺乏系统性。在全国上下尽快制定完整统一的民法典的呼声中,追根溯源,探寻现代民法的历史渊源——罗马法,把握民法的本源及其发展轨迹,对于制定中国民法典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早期市场经济的经典法律——罗马法 西方学者认为,古代罗马社会传给我们有形的精神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是两项,一项是《圣经》,另一项就是罗马法。罗马法既是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也构成了近现代民法的历史基础。罗马法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观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法律的概念》这一经典的解读必须回到文本本身,而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空发议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致梳理,本文发现,哈特的“三提示”对于我们理解其思想的主题有重要意义。从方法论上来讲,解读哈特的要旨在于:J.L,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实质上究竟是如何与哈特的问题意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文本的“意义”?——对一种文本意义观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解释学理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文本“意义”观:文本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存在,它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文本的意义不是作品的原意而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原意是不能把握的;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而是由读者赋予的,因而是历史地变动的。这种文本“意义”观是和人们的理解实践相矛盾的,在理论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的矛盾。文本的意义不是任何存在物,它是作品能够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本一经产生,意义不变,文本的意义能为读者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法律制度,西方两大法系则是我们主要着眼点。研究西方两大法系离不开罗马法,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或多或少受到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不是某一部法律文献的名称,而是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的总称,包括从公元前6世纪罗马奴隶制国家形成至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土丁尼编纂法典为止所有的法律。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查土丁尼的《国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也是后世研究罗马法的主要依据。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古代世界最发达的法律制度,被恩格斯称为“简单…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入手,分析归纳其文本中关于国家理论的具体论述,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抛开文本或者在文本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演绎都是精致的唯心主义的体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为基础,全面集中解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理论的具体论述,主要包括国家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四个方面,进一步厘清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本原,以期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神秘感或复杂感,使人们更加简单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我国宪法学欠缺实证主义的研究精神 ,对宪法文本的研究停留于字面理解 ,不但不够深入和全面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落后于我国的宪法实践。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宪法地位的变化过程 ,得出的结论是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脱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 ,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市场经济主体所拥有的一种财产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思想就是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地研究邓小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掌握与理解邓小平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到“效果历史”,就是提醒我们要在理解本身中摆脱偏见,显示对象的历史实在性;历史分析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之一,强调要结合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所处历史背景具体地分析对象,任何以偏概全、任何盲目抬高都不是正确认识对象的态度。我们不能苛求马克思,要具体地、历史地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认为,各自民族的文学文本在输入地区能够有持久的影响并落地生根,通常是由于对该作家的理解,特别是对其文学文本的理解,较为符合输入地区读者的审美期待,这种理解贯穿在输入翻译过程中,而且始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有意的误读,使外来的文学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罗马法之博大精深是迄今任何一个法系都难以企及的。我国民事立法应该借鉴罗马法的精华。在民法法典化、物权法、债法、继承法等方面罗马法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论保证制度的功能和价值曲润富保证制度是一种古老的债的担保方式,罗马法中对债的保证已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债的保证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债的担保的重要制度,在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制度在民事活动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如何评价其价值和...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罗马法基本精神中包含了私法本位、自然法思想、契约自由、所有权保障等观念。罗马法中许多基本精神被近代国家立法所采用,尤其是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如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等。物权中所有权的获得与转让、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以及债权中的约定之债等制度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均具有深远意义。从宏观角度讲,罗马法对于民法典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可以说,民法典的私法基本精神、物权、债权、人格权及继承权等内容均对罗马法相关内容给予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