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宣部理论局2009年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明确指出: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不断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内涵,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薇 《党的文献》2007,3(6):45-49
自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以来,对于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们众说纷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还是一种制度.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一要把握好一个核心环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基本国情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科学的估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之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选择了改革开放战略举措,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立足基本国情和坚持基本路线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尊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促使认识与实践实现辩证统一;二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引领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人民利益和人的发展是主体的最高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十个方面来把握:坚持以不断解放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稳步推进建设发展;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视人民群众为推动历史前进真正动力;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断开拓进取;坚持实践第一,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闯出一片新天地;坚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不断探索,拓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坚持构建内外和谐环境,着力和平发展;坚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初级阶段和当代文明的视角,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廓清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峰 《世纪桥》2010,(3):26-27
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构建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构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本文在追溯黑格尔及马恩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理论探讨前提下,运用实事求是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符合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的同时,还应该能体现中国人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阶段,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7.
张晓林 《前线》2017,(9):4-8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实际出发,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作出了"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根基、立足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时代根基、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思想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施芝鸿 《求是》2012,(23):16-23
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历史和理论贡献党的十八大,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大会能否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基础上,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之所在,是国人、世人共同关注的。党的十八大不负众望,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  相似文献   

9.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辩正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又将走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自己的“世界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庄严宣告,其首要的依据,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实力逆转的主因;而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种变化又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再论文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05,21(5):34-36
不同文明类型的社会,其社会结构各有特色,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它经历了宗法社会———专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大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构想的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是政治主导型文明发展过程中,用来代替专制制度的社会制度。它与经济主导型文明中的资本主义处于大体相同的历史阶段,不构成对资本主义的代替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安平 《新视野》2002,(2):16-18
一、宣言书和新阶段记者: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我们想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请您谈谈看法。李忠杰: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10个年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就,南方谈话的意义日益深刻地显露出来,我们对于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也可以看得更清楚了。记者: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表现在哪里呢?李忠杰:党中央的有关文献作过一些规范的表述。1992年3月,就在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合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社会形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初期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突出,这种客观现实带来的是历发展进程中各种异时态的公正问题渗透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中,且相互影响。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公正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政府与市场的耦合,从本源到现实再到实践逻辑上层层递进,是中国当前复杂公正问题图谱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8,(12):11-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的社会和谐开拓了新途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和谐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王书昆 《新视野》2003,(3):10-1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为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中国来讲,发展还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要快速发展。因此,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主题就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以调整和改革为主要内容,但是其进行的调整和改革却使其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根本没有摆脱其长期面临的深层危机,反而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矛盾状态。与社会民主主义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创新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俞景华 《新视野》2002,(1):16-17
晏智杰是研究西方经济学的专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晏智杰关注并集中研究分配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他认为,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不断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分配理论的确立。在这个领域,晏智杰逐渐地形成了他的一些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前不久,本刊记者采访了晏智杰,请他谈了关于分配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和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都有过深刻的经验与教训。两个国家对政策调整的思路与办法不一样,其所取得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从近百年来苏联和瑞典的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看,我国当前的关键问题,不应该是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地去抽象争论要不要坚持“公有制标志”、要不要搞国有企业的问题,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去研究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公有制,国有企业应该保持到什么程度和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公有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效率效益,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的问题。目前最要害的是必须在科学界定国有企业的职能,合理缩小国有企业的范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方面取得共识,并且相应地认真推进和搞好国有制企业的深化改革,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既不同于以国有制为主的苏联模式,又不同于以私有制为主的瑞典模式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并较好地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