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即渗透在建筑美景和仪器藏书中;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即融入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中;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即丰富社会实践途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四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即加强课程管理、社团管理和宿舍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同时指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何谓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具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讨。1 .政治文明的内涵“文明”含义有二 :一曰文化 ;二曰人类社会的进步成果 ,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 ,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 ;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 ,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社会精神生活的进…  相似文献   

3.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进入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等综合互动的整体体现。贯彻和落实“三全育人”,必须充分发挥各构成主体的综合协同作用,形成系统科学的主体结构和动力结构,这样才能实现“三全育人”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连君 《新长征》2011,(12):14-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文化即“人化”,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体现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而统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灵魂便是核心价值观。贯穿《决定》全文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它从物质、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及思想意识观念等层次和形态,综合地反映人类的进步状态;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性的观念形态的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这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去,也面向着未来。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江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①,这指明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方向。一、文化的本质和价值当我们深入文化深处时,就能体验到,文化里面有一层内核,即价值,也就是文化所包含的对人们需要的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人们按一定意义、价值而创造、而展开的生活。由此人们把所有的人类创造都含括在文化之中,亦被称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②它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即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又被人们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交往文化(亦有人称之为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现代大学校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即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治学积淀及队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育人意蕴。因此,一所高校要持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酒泉市国家税务局坚持党建统领、文化育人、铸魂提能,引导各县(市、区)国税局大力传承航天精神、铁人精神、胡杨精神、红柳精神等“四种精神”,弘扬“汉武文化”“石窟文化”“蒙古族和谐文化”“草原文化”等“四种文化”,汲取精髓养分,确立台进目标,形成了“根基—灵魂—目标”为一体的系统性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 既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建设的锐 要着眼于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利思想武器。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树立科学的发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展观,才能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建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设之路。 面发展,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 生活,而且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 一 …  相似文献   

10.
完善经济体制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创建体制环境的目标和落脚点。社会主义制度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社会最高发展目标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达到这个目标的办法就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受社会主义最高目标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必须沿着“以人为本”的目标推进。根据以人为本的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  相似文献   

11.
提升学校文化 提高办学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学校文化不是个体化的,而是群体化的,是一种组织文化,包括学风、教风、班风、校风等。学校文化往往表现在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制度和物质环境等方面;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人,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高职校园文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又是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二者辩证统一。当前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重技能轻人文素养培育等问题,只有坚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五位一体"协同建设,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内化规范意识、提升文化品位、优化校园环境、营造优良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职院校全员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意趣深长,其定义目前约有200种左右.因此,我们很难择定其一为万无一失的界说.但“文化意境”涵纳的自然“与社会的人化”、“人类活动与生活的文明化”,却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内容.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展开其理论路向的.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此处,“环境的改变”也即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创造”的韵致标示了它并非一般的物质生活活动,而是文化创造活动——“使环境人化”的活动.“人的活动”体现着人的文明发展,也即人不断地“向文而化”,使自身不断地脱却原始性和野蛮性而向越来越高级的人性水平发展.二者的一致性表征着人的价值,而“革命的实践”又是该价值的命脉所系.由此可见,“革命的实践”就是文化创造,或者说是在一定文化意义指导下的实践.离开了文化创造就不是人的社会实践,而是动物的活动了.正是在这个视界下,我们可将马克思“实践观”的文化内涵厘定为“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对象化活动”.把“创造”同“人的价值”关联起来,这在实际上确定了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并为“文化”指示了一种“人为”而“为人”——亦即人的自我成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内涵的积淀,又是学校竞争的优势所在。要发挥企业、学校的双重育人职能,全方位、系统化地把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通过塑造物质文化的职业内涵、提高制度文化的实效性、优化行为文化的发展引领、提升精神文化的职业感染力,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相融合,培育大学生"准职业人"的角色意识,帮助大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文化,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创业文化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先进文化,它体现为一个人或群体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的特定文化范畴。创业文化是在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16.
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体现,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自身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文章从发挥环境育人、价值导向、思想引领和能力提升功能,加强创新创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诚然,物质贫穷固然可悲,但更为可悲的则是精神贫穷。人们欣慰地看到,在物质扶贫蓬勃开展的今天,精神扶贫也作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崭新课题,历史地摆到了面前。时下,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即是精神扶贫的体现。但是,与物质扶贫相比,对精神扶贫缺乏系统研究、工作力度薄弱、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个加大力度进行扶贫的问题。 首先,搞好精神扶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既强调了物质文明建设,也提出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贫穷”的含义作了全面、深刻的概括,即: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按照小平同志的思想,对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也应作如是观。如果物质扶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9,(11)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所凝聚成的深厚精神和物质遗产,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增强人民的爱国观念和爱国情操。随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是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认知度不高、教育不够广泛、及应用方式单一等等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中值得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精神还处于不充分状态。为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汲取其精髓为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9.
董颖  陈君 《世纪桥》2022,(9):94-96
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了抗联战士的坚强意志、理想信念、革命情怀和价值追求。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当代青年具有价值引领和政治教育意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学科支撑、专业融入、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大格局六大体系协同建设,构建“六维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各维度之间既相互承接又相对独立,从而优化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