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这是我国在保护私有财产权问题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私有财产权在我国宪法中仅是一种经济权利、物质权利,相对公有财产权来说,它处于弱势地位,同时该权利的实现缺乏可操作性。在当前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产权思考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产权的研究与讨论中,人们不知不觉地以西方现代私有产权安排作为参照系,这有它的合理性,但却不是天经地义的。传统中国的产权安排是在物力有限的前提下展开的;传统中国社会产权状况的主要特色是政治考量第一,保护小私产者,遏制大私产者。由于制度与技术上的无能与低效,不仅不能对大私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课税,反而产生各种消极后果,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产权私有,收益共享",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是"互联网+"下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包括三个参与部分:供给端、需求端、互联网共享平台。共享经济的产权结构与三个参与部分互相对应:所有权对应供给端、管理权对应互联网共享平台、收益权共享。产权明晰是共享经济的边界,发挥激励功能,提高经济效率,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最终实现收益共享。"产权私有,收益共享"的共享经济形态对当今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经济形态是一种高效经济、生态经济、人性经济、共赢经济,可以达到管理高效化、产业生态化、服务人性化、社会和谐化的良好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往中,理性早熟的中华文化为资产阶级突破神学束缚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和强大的实践武器,中华文化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赞扬.当推翻封建专制政权成为欧洲社会的新需求时,中华文化由于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转换之需,成为欧洲社会的批判对象.这一切的发生,是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大批西方学者在中西交流受阻的环境中,在西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思维方式、精神价值缺乏深层把握、同情理解的前提下,继承了基督教的不包容传统,把支撑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逻辑建基于欧洲中心、日耳曼中心的地域、种族偏见和满足于资产阶级殖民世界的理论需求之上.这一切使黑格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真实精神形成了遮蔽.  相似文献   

5.
谭玉龙 《传承》2010,(30):134-136
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的内核,是社会组织的灵魂;是解决社会问题,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是降低政府成本,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基础。我国的志愿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是缺乏的,从而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通过与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志愿精神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国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付莉萍 《创造》2015,(11):40-41
党的十七大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的口号,让发展成果由普通人民群众共享.  相似文献   

7.
法治社会中私有财产权并不是物权 ,而是与物权有关的人权 ,是一种特殊的、基本的人权。如何认识私有财产权在我国目前法律保护的状况 ,对我国宪法修改以及私有财产权的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涛 《求索》2012,(12):247-249
财产权可划分为公共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两种财产权的并存是矫正财产分配不公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法律对两种财产权规定的倾向性应有所区别。由于公共财产权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公平,其实现形式主要是国家财产权和集体财产权,为了防止财产的浪费和权力的滥用,对于国家财产权和集体财产权应予以保护,但重在限制和监督;而私有财产权容易受到来自公权力或第三人的侵害,又很难实现自力救济,所以对私有财产权应予以限制,但重在维护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理念定位是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机制的创建过程中,必须确定理念定位的内涵及意义,澄清现实中理念定位的种种误区,明确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机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核心主线及其价值取向.实现对成果共享实现机制的理念重塑.  相似文献   

10.
许国新 《学习与实践》2000,(10):58-59,41
今年《江汉论坛》第6期发表了《重新认识私有经济》一文。文中的主要观点未敢苟同,特著此文同作者进行商榷,以正视听。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非含糊其词也非权宜之计《重新认识私有经济》的作者,不主张使用非公有制经济范畴,而偏爱私有经济范畴。在他看来:(1)非公有制经济,只不过是私有经济的另一个称谓。(2)对私有经济的性质,在我国还缺乏实质性发展的认识。(2)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