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宋毅军  刘杰  冯婧 《世纪桥》2010,(14):8-13
<正>1949年7月14日,邓小平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他和刘伯承等人受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1950年起,直至他1952年8月奉调北京工作,他在西南度过了三个七一党的生日。1950年七一党的生日纪念: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关于主要讲党员作风和与党外人士合作问题的讲话1950年的七一,是邓小平在西南度过的第一个党的生日。6月13日,邓小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共西南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构成与特征刘应杰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一代伟人走完了他数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思念。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邓小平时代”——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留下了一个在世界上重新崛起并日益强...  相似文献   

3.
党风通讯1994年宣传报道要点1994年,《党风通讯》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党的一四大精神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及时传达党中...  相似文献   

4.
从1957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中期,中苏两党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1960年,26国共产党、工人党举行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即第二次莫斯科会议。会上,邓小平把赫鲁晓夫问得低着头,不再说话。会前,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邓小平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接连在克里姆林宫与苏共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如何对付邓小平。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赫鲁晓夫不止一次地在会场上站起来对他的部下说:“邓小平人那么矮,却是一个重量级拳师。我…  相似文献   

5.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4,(10):39-40
众所周知,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但要说到邓小平第一次遭打击后,是如何被重新起用的,其内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与王稼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33年,邓小平作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被博古一班人打倒后,被下放到宁都县一个边远农村劳动锻炼。王稼祥得知后,仗义执言,据理力争,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邓小平才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复出。重病中的王稼祥从李富春口中得知邓小平的艰难处境后,气愤不已邓小平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运用毛泽东的对敌斗争策略,反对“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左”倾领导者的迫害。虽然当时…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中央办公厅把"学习雷锋标兵"朱伯儒的事迹材料报送邓小平,请他题词。邓小平阅读后思索片刻,提笔写道:"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然后,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正安南凝视着邓小平的遗像,整个世界与中国同哀邓小平辞世,让全世界为之动容。全球所有重要新闻传媒均以最快速度进行报道,许多报纸为此在19日连夜撤换了报纸的头版。第二天,各大主流报纸的头版均以黑色报头面世。全世界的新闻一时间似乎只有一个关键词——"邓小平"。美国各界华人、华侨获悉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分别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悼念之情,盛赞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称他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以毛泽东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验,他完全知道,他身后的中国,非但不会是一个‘太平盛世’。还必有大的政治恶斗。  相似文献   

9.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8年下半年,邓小平(希贤)第一次来到重庆,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两年后的夏天,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即踏上留法求学,追求救国与革命真理的道路。1920年,邓小平离开重庆的时候,他年仅16岁,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29年后,45岁的邓小平再次踏上重庆的土地,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他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已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1952年邓小平奉调进京,担任中央人…  相似文献   

10.
明红 《湘潮》2006,(4):55-56
“文革”开始后,金庸创办的《明报》开辟了“北望神州”专版,每天刊登有关祖国的消息。金庸的政论文章大多是对祖国大陆政局的评述,他对“文革”的抨击非常尖锐。与此同时,金庸对邓小平又多有赞誉。特别是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后,金庸仍不改初衷,在预言林彪、江青一伙必将“死硬”的同时,断言邓小平还会东山再起。金庸在海外的评论,给落难中的邓小平带来了一定的安慰。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觉得金庸是一个值得一见的人。1981年7月18日上午,金庸在北京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金庸是香港新闻界在新时期第一个得到邓小平接见的人。金庸携夫人、儿子和…  相似文献   

11.
天儿慧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经学部教授。1997年4月,日本《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邓小平》一文,现简要译介如下。文章说,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邓小平先生成了一位历史人物。怎样评价邓小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问题,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其一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个人经历问题;其二是如何理解毛泽东逝世后出现的“邓小平时代”问题。总的说来,“邓小平时代”确立之前,他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他的理论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参加和领导革命…  相似文献   

12.
刘捷 《党的建设》2008,(12):60-60
原国家科委负责人于光远在他出版的新著《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中公布了一段秘闻:几位中共党史研究者让他找的邓小平亲自写的一篇重要讲话的起草提纲原件,找了几十年都没有找到。最近,他的夫人偶然在整理他的另一个房间时把这份原件找到了!  相似文献   

13.
198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把"学习雷锋标兵"朱伯儒的事迹材料报送邓小平,请他题词。邓小平认真阅读后,思考片刻,然后提笔在宣纸上写道:"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君不见苍天垂泪亿众悲,江河呜咽群山泣!时隔21年,万里神州又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本世纪又一位伟人——邓小平溘然长逝!邓小平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世纪伟人。他的生命伴着20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足迹踏著20世纪的潮起潮落,他的名字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在20世纪后半叶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人民象铭记毛泽东那样铭记着邓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笔者撰写《邓小平与红星报》一文时,意外地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赣南》一书中发现一条十分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线索: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时,曾经撰写过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连城的“温坊战斗”。《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瑞金,1933年夏,他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当时,由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经常报道闽西苏区红军的战斗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温坊战斗”是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指挥下,中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曾任深圳市市委书记的李灏回忆起1992年邓小平南巡一事,不无感慨地说:我认为在南巡宣传中有几个问题谈得不够。一个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对广东、对特区的关心。邓小平虽然8年没来。但他一直在关注。他为什么那么关注?特区搞得怎么样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他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路线,究竟做得成功不成功,不知道。这要检验,这要试验。深圳就是一个试验场……  相似文献   

18.
47. 邓小平南巡—— 东风吹来满眼春 神州再涌改革潮 1992年春节前,全中国人民都陶醉在节日的气氛中;然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却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南巡。   1月 19日,邓小平来到深圳,考察他亲自批准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1月 23日,邓小平乘轮船从蛇口到达珠海。   1月 29日,邓小平从珠海到达广东顺德,开始了他的广州之行。   春节前夕,邓小平结束了在广东的巡视,到达上海欢度新春佳节。   2月 21日,邓小平结束南巡,回到北京。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巡视考察中,邓小平对建设有…  相似文献   

19.
梁衡 《党史文汇》2014,(8):63-64
正邓小平认错一个时代的转型和国家的进步,是以其领袖的思想转变为标志的。当我们欢呼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时,不能不追溯到30年前的一个思想细节。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而这之前中国在极左时期一直称新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当谈到中国的对外方针时,李光耀说,中国必须停止革命输出。邓小平停顿片刻后突然问:"你要我怎么做?"这倒让李光耀吃了一惊,他就大胆地说:"停止  相似文献   

20.
冯都 《党史博览》2004,(8):45-47
1931年8月,邓小平奉党中央之命,从上海辗转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在当时肃反扩大化的危难之际,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他勤勤恳恳,工作卓有成效,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杰出贡献。时隔40年后的1972年,邓小平再次来到瑞金。瑞金县的同志亲切地对他说:“您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让邓小平感动不已。在他蒙冤遭受打击之时,老区人民还始终惦念着他。受命于危难之际1931年2月,红七军政委邓小平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王明等“左”倾中央领导人对邓小平不予理睬,半年不见他一面,不听他一次汇报。对于这种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