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并维护金融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双支柱调控框架不仅完善了传统的货币政策,还增加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宏观审慎政策,以维护金融稳定。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经济金融化现象明显,金融支撑和影响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针对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如何建立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相互反馈机制,提出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 2005年,中国经济将在完善调控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改革体制性弊端挺进。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看,经济开局平稳。整体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对于一季度经济形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为《瞭望》新闻周刊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张立群 《求知》2004,(8):17-18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正在朝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2011年国际金融持续震荡将成为新常态,5大风险威胁经济增长;不过,宏观监管更为审慎、经济与金融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再度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系统性变化。首先,房地产调控下的消费低迷导致遭遇中美贸易摩擦的微观制造企业陷入困局;其次,二元格局下的利益分化加剧使得中观垄断行业的改革动力不足;最后,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内外遭遇实质性挑战。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倒挂,以降低利息为代表的宽松型货币政策不仅无法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反而会由于虚拟经济自我强化式的循环机制而加剧实体经济的萎缩和虚拟经济的膨胀,因此,宽松型货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未来的货币政策应该以稳健中性为主,在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进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并遵循如下路径最终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短期内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冲贸易战与房地产调控的不利影响;中期内通过垄断行业改革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比较利益较高的可竞争领域;长期内通过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难:判断经济过热或投资过热的标准缺失。造成调控目标不够明确。甚至迷失。影响了调控效果 20世纪80至90年代的经济过热可以用通胀的水平来测定,通货膨胀像一个“温度计”,可以度量经济增长的热度,但现在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货膨胀这一“温度计”明显测量不到经济过热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一般以系统论为其方法论基础,现代系统论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层级性的特征。如果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的话,社会经济生态无疑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经济生态指社会经济领域中的诸要素在运行和互动中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形成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态表现为市场化推进中的利益分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仍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均衡态势,明年调控将在继续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更注重与外部经济的协调与均衡“尽管宏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但国内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稳定平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就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变化和明年走势阐述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任万军 《求知》2002,(4):30-31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但是,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看,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比如,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如预期有效;民间投资仍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1年经济工作的目标调整为在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础上,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等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央将把遏制通货膨胀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放在一个尤为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明确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下决心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这显示出政府加强调控的政策意图十分明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遏制过于充沛的流动性,管理好通胀预期将成为近期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薛小荣 《理论导刊》2002,(11):15-17
解决环境经济问题,政府的作用是主要的。政府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制定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治理和调控;二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工具进行辅助调控。本文仅就这两方面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14.
记者: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亚洲国家的经济是否比最初预期的更具活力呢?庄健:数字最有说服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将达到3.9%,高于今年3月“展望”中预测的3.4%。亚行对2010年增长率的预期也由6.0%上调至6.4%。东亚及南亚地区更强劲的增长支持了这一预期。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广阔的西部农村,西部大开发蕴涵着法治的大开发。实现西部跨越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法治开路,依法开发,使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性调控与调整。然而西部农村的法治建设因农村立法滞缓,农村经济滞后,宗族势力、非法宗教的复兴,基层官僚腐败以及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而呈现出艰巨性。西部农民对法治这种制度资源因失望而不愿投入,导致无法给西部农户带来可以预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国进民退的浪潮又扑面而来,这与正在依靠民资继续刺激中国经济的宏观大局相悖,不利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7.
政府对市场运行进行宏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使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活动置于国家监督、指导下,从而把市场运行纳入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轨道.然而,政府的调节不总是理想的.尽管政府在行使宏观管理职能时,主观上想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想使自己推出的各项经济政策适合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变化,力图使各种调控手段及调控力度适当,实现高效率调控,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局限,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出现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不力或干预过度等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8.
周强  郑钧天 《瞭望》2020,(2):40-41
2019年,在中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要求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降温而不失速。市场机构预测,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将再创历史新高,有效发挥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地方调控因城、因区、因势施策成为常态,房地产金融风险敞口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9.
黄亿红  杨杰 《理论探讨》2020,(2):109-113
现代金融理论启示我们,金融稳则经济稳。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会加大宏观杠杆率水平,从而累积系统风险因素,阻碍政策传导效能;当采取紧缩政策控制或降低社会总体债务扩张时,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引致下行压力。在现阶段我国宏观债务率逐渐企稳背景下,实现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充分平衡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领域调控的政策主线。从我国目前的宏观债务结构形态特征看,稳杠杆的关键在结构而不在水平,结构性优化策略能够有效对冲杠杆总量上的高水平,有利于实现宏观上去杠杆和稳增长的双赢,具体的政策路径选择上应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债务率结构性水平、强化监测预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4,(10):46-47
对于国家的调控由以国有企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非国有经济课题组负责人夏小林认为,调控者应随机改进调控方式,构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平台。他认为,非公有制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