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台声》2008,(11):80-80
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强大的王朝,被称为商朝。这一王朝延续了近600年,是具备统一国家形态的中华久远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成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伊尹是他的得力助手。成汤死后,伊尹还为商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诸侯归殷,百姓以宁”,商朝进入极盛时期。故,《中国将相辞典》收录自夏至清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878位将相,《中国历代名师》记述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52位名师,伊尹均名冠  相似文献   

3.
贾迎亮 《前沿》2014,(3):212-215
从诺曼征服到近代早期,英国宫廷在英国历史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诺曼底王朝时期王室宫廷与政府等同,被称为“王室政府”;到了金雀花和约克王朝时期,宫廷逐渐与政府相分离,但仍具有相当重要的政治地位;到了近代早期,宫廷与政府分离,但宫廷却成为政治、外交和赞助的中心,宫廷贵族则处于社会阶梯的最高层。  相似文献   

4.
吴稼祥 《创造》2013,(1):114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创造了伟大文明,但也一直没有走出一个困境:要不要中央集权?最早受这个困境折磨的政治家,是商朝末年的周部落首领姬伯;思想家,则是孔子. 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里提出一个基本命题:最好的政治体制是"天下为公",造成的社会名曰"大同".我们把这个命题称为"公天下之理",在后世儒家那里,此理被表述为"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 他在《春秋三传》里提出了另一个基本命题:最值得维护的政治体制是"大一统",该体制名曰"春秋".我们把这个命题称为"大一统之义".  相似文献   

5.
一“仁政”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西周。在与商朝对峙与斗争的过程中,周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个王朝单凭“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不可能长治久安,“皇天无亲,惟德是  相似文献   

6.
盘龙城商城的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商朝为掠夺南方铜资源而建,是商朝的诸侯国、方国和军事据点。此文不同意这些说法,认为商朝对诸侯方国统治的基本趋势是:东土逐渐退缩,西土关系复杂,北土较为巩固,南土重点扩展;商朝的扩展重点在南土,需要在南土建立统治机构,盘龙城是商王建立南方基地的理想之地,考古成果揭示盘龙城是商朝设在南土的行都。  相似文献   

7.
赵玫 《天津人大》2014,(9):44-45
过去一直以为莫卧儿是一个古老的王朝,离我们很遥远。想不到这个王朝的尾声,竟连接上了印度被殖民的历史。莫卧儿王朝的拱手相送,使得印度沦为英殖民地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50年才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却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英联邦的控制。后来翻读有关印度的资料,才发现马克思曾对印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说:"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吴心 《黄埔》2008,(4):56-57
帝王陵墓及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建国至最后一个封建制王朝清代灭亡,历时3000余年,其问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500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有100多座(处),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省区。帝王陵寝和陵寝制度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不但反映意识形态上的礼制习俗,而且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后人全方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重要而生动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摘要:近代中国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历史的惯性作用其间,对其特性及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思考,十分必要。历史惯性总是在长时段下形成并塑造着下一个时代的基本面孔,这被称为“世俗的面相”。以“大一统”为核心政治诉求形成的“多元一统”民族—国家格局,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惯性,它与传统“早熟”文明衍生而来的文化惰性,成为分析、把握世俗面相的基点。中国在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得之于现代民族国家之“形”,而失之于民族文化自信之“憾”。  相似文献   

10.
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多措并举制止奢侈浪费,努力使党风政风民风获得根本性好转,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顾古今中外历史不难发现,“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特别出名的败家帝王。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在执政期间,爱吃山珍海味,平时所食必须是西北产的蔬菜,东海捕的鲸鱼;调味的佐料是南姜北盐,并有上千人为他种菜、捕鱼、运输、烹饪。他的倒行逆施终于引起天下人的不满,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夏朝覆亡。隋炀帝杨广即位日久逐渐纵情声色,政事日荒。他大兴土木,滥设御宴,国库日益吃紧,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隋朝政权终被推翻。西晋被称为“最拜金”王朝,皇帝卖官鬻爵、奢侈成性,官员攀比炫富、崇尚空谈,社会腐败不堪。西晋王朝的奢侈糜烂不仅导致了本王朝的灭亡,而且将中国历史带入了长期的纷争战乱,将当时的无数百姓拖入苦难深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上若干重要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作用,历史工作者对他们作出了比较实事求是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其中有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曾经有过起落和反复,但很少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然而,近年影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却大起大落,例如<走向共和>中的慈禧、李鸿章等,<乾隆王朝>中的和珅等.  相似文献   

12.
萨法尔王朝是继塔希尔王朝之后东伊朗人在中亚建立的又一个独立的伊斯兰王朝。由于某些必然的原因,它与阿拔斯王朝至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敌对关系,这是9世纪末10世纪初中亚历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作为团结自己、团结同盟军、战胜敌人的一种策略或武器,在我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举几个例子来说: 首先说说周灭商过程中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据历史记载,商朝到纣王时,荒淫暴虐,达于极点,大失民心。在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纣王不纳忠谏,反而杀了王子比干,囚大贵族箕子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掠夺,使得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广大民众为维护其基本的生存权与统治阶级进行过生死博弈,但新王朝不但承袭了旧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往往对广大农民实施着残酷的封建剥削,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5.
徐娜 《中国减灾》2004,(5):58-59
1915年的中国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四年前,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把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拉下马来;三年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仅仅几个月后,他就被迫辞职.把政权让给了窃国的袁世凯;此后,相继发生宋教仁被刺  相似文献   

16.
一、左、右江流城的自然条件左、右江地区位于华南第一大河珠江的上游,相当于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一带.唐宋时期,由于云南脱离中央王朝的控制,左、右江地区很自然成为中央王朝的边陲地区.这里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时称为“瘴疠之地”.“邕州两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自然环境山多地少,平原面积较小,只是在南宁到左、右江下游,太平、安平、养利、宁明、龙州及右江中游田东、百色一带,分布着一些分散的小面积的平原盆地,历史上称之为“洞”或“峒”.“洞”的自然特征大多是在四面高山环绕,形成一个孤立隔绝小范围的平原地带.所以,直接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聚居特点,人口数量较为稀少.“大州峒  相似文献   

17.
邹衍是阴阳五行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五德终始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邹衍认为历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往复的,这个顺序就是"五行相胜".新王朝代替旧王朝是上天意志的体现.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王静婷 《前沿》2003,(12):175-177
元世祖忽必烈(一二一五--一二九四年),是元王朝的创建者,在中国历史和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上都是一个影响比较深远的人物.他即位以后,实行"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扭转了长期的动乱局面,使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大统一.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忽必烈的"祖述变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藏族史学界对吐蕃的历史分段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如“吐蕃王朝”、“吐蕃时期”、“吐蕃”等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和时空界定,导致很难把握整个吐蕃王朝在具体时间范围内的历史进程,出现某一时段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分段内有不同的结论.对这些概念梳理不清,难免给吐蕃史学科建设及藏族古代史的理论研究造成诸多不便.根据藏汉文历史文献的记载及藏族古代社会历史具体发展进程及纵向分析,“吐蕃”一词的时间概念即可分为前吐蕃时期、吐蕃王朝(大蕃)时期及后吐蕃时期三个时段.  相似文献   

20.
被西方称为“苏哈托王朝”的顷刻瓦解,早在若干年前就被有远见的政治家言中了。今年5月21日上午9时,苏哈托在雅加达豪华的总统府向全国发表了简短的辞职演说,当他吃力地说出辞职二字,整个印尼城乡一片欢腾。他面容呆滞、动作迟缓地离开了话筒,其往日辉煌也随之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