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用一句歌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来说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能随随便便建立”。不少规则因小人物呕心沥血调研、奔走呼号推动而立;有的规则确立或改写则是另一种小人物付出莫大代价——包括生命代价换来的。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与规则的创建有关。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本期浓墨重彩书写一位“盲律师”,是因为他精通法律并以公益事业为己任——我们许多明眼人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只是因为司法考试没有盲文试卷,他无法通过“司考”之关,才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律师。为此,他正在振臂高呼,让司法考试为像他一样的盲者打开一扇大门!而在此…  相似文献   

2.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对发生在河北武安市的一起艾滋病官司进行报道,主人公叫王为军,今年35岁,河北武安市邑城镇三街村农民.5年前,他的妻子在医院生育时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不久被病魔夺取了生命.就在他的爱妻刚刚去世,厄运再次降临:漂亮的女儿又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4.
韩莉 《江淮法治》2011,(2):25-25
发生在丽水的“QQ相约自杀”悲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国互联网上的“死亡聊天室”.想到那个化名为“女护士”、真名叫威廉·梅查特·丁凯尔的死亡幽灵——在他的“感召”下。有数位青年自行结束了生命,而他的手法一无例外。都是通过花言巧语让时方相信:我会与你一起自杀!  相似文献   

5.
我要当英雄     
我们舍不得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题记  相似文献   

6.
《中国律师》2010,(8):54-56
“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享受着快乐、享受着幸福、享受着感动!这是我一直热切追求、而且从不放弃的生活方式。因为:我服务,我幸福;我行善,我快乐!”——这是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主任雷建威律师在第十一届“广州市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候选人的现场演讲。  相似文献   

7.
《江淮法治》2008,(14):22-22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在余震中被命令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落泪 ★“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客易啊!”——乞讨老人为地震灾区捐款105元  相似文献   

8.
声音·花絮     
声音"就算我们老两口没了,他不还有3个姐吗!家里也不能让他委屈着。现在的孩子成熟都晚,不会攒钱,慢慢成了家,过上日子就好了。"——富二代的父母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8,(6):73-73
“以后爷爷再来看你”——3岁半的罗梦夕在地震灾难中失去了母亲,睁着大眼睛静静地躺在救护人员的怀里。胡锦涛总书记满含真情地俯下身子,亲了亲她的小脸儿说道。“有没有人?底下有人吗?”“有!”——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回应。就这样,他不停地冲着废墟大喊;100小时——“喊”回来的一条生命。  相似文献   

10.
刘萍 《江淮法治》2008,(5):26-27
2007年6月10日,潜山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室。一名三四十岁的智障男子呆立一旁,而他的母亲——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妇人紧紧握住信访工作人员员的手,老泪纵横.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关心!”原来,这对母子系该县黄铺镇某村村民,前来反映生活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命诚可贵!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和生命发生冲突的事情时,相信很多人会选择退让。然而,范毓顺却用他61岁的生命作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搏击!  相似文献   

12.
潍河 《法庭内外》2008,(6):26-31
徐洪刚说:“兄弟们拿着生命换生命,我们阻止不了山石滑落、道路阻断,但我和我的兄弟们信念坚定,一定要救人!不抛弃!不放弃!” 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徐洪刚第二次生命。成为英雄的徐洪刚一直不忘四川人民的救命之恩。四川是徐洪刚第二次生命的故乡,筠连人是他最亲的亲人。 徐洪刚说:“我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13.
马进 《法制与经济》2003,(11):55-59
生意场上呼风唤雨的冀肖勇离开了妻儿,两年后他的事业“金屋变败瓦”,这时几近人财两空的他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肝癌晚期!这时,前妻不计前嫌,全面照顾他并借债为他做了换肝手术,使他的生命又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当冀肖勇得知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在感激和忏悔中,他郑重地请求前妻再次牵手,以表达生命最后的忏悔……  相似文献   

14.
他属于那种“半路出家”的土医生。然而,他却以其高超的医术,神奇的药物,加之淳淳的爱心,唤回了一个又一个肾炎患者生命的春天。随着众多治愈患者的口碑相传,张徐河——这个平凡的名字在三晋大地越传越广! 张徐河的行医之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1980年秋,张徐河年仅两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急性肾炎,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个特别的医学现象在世界上被发现——“夫妻癌”,即夫妻双方同时患上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癌症。三年前,西安市的一对夫妇就意外地被同时查出了癌症。不幸的现实让一位热望将小女儿培养成大学生的父亲在几个月内就离开了人世,而后,妻子从丈夫手中接过这份重托,带着对小女儿完成他最后的梦想……这对年轻夫妻的生死接力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于是,好心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帮助这对夫妇圆好这份生命的最后梦想……  相似文献   

16.
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已经灰飞烟灭,但烈士们从火场废墟里传出的生命绝音仍在天地间回响。当时正熊熊燃烧的八层大楼轰然倒塌,一根横梁将衡阳市消防支队石鼓中队副中队长陈桂华和他的战友江春茂压倒在废墟中。在苦等救援的20多个小时里,陈桂华忍着剧痛,不断地给江春茂打气。在江春茂获救生还前四五个钟头,陈桂华说了最后一句话:“好兄弟,你一定要坚持住,你还年轻啊!”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里装着的仍是别人啊!”一字一句破译烈士的叮咛,一步一步寻访英雄以前的生活,我们发现陈桂华与妻子曾娟的爱情同样壮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2日,他不幸离我们远去!在中国法学界,他的离去成了一件人人震惊、个个怀疑的消息;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他的离别成了一个老师痛惜、学生痛心的噩耗;在所有的亲朋师长、同学同窗中,他的离开则成了一种人生对生命的扼腕叹息,对死神的愤怒声讨……他,就是我们的朋友———周振想教授。原以为生命是很漫长的,漫长到足以阅尽三山五岳、享尽春华秋实;原以为死亡是很遥远的,遥远到就是踮起脚尖也望不到它的阴影。然而,我们的朋友周振想的悄然离去,让我们痛切地感到———生命有时竟然会如此之近地戛然而止,死亡有时竟会如此之快地不留情面!…  相似文献   

18.
屹立的倾斜     
那年,他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在比萨斜塔前,4岁多的儿子手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爸爸,这座塔像你。”他笑吟吟地说:“哦,为什么呢?这塔可是倾斜的哦!”“你也是斜的呀!”儿子说,“你和我说话,你在亲我时,不是弯着腰嘛!”儿子的话,让他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儿子自打生下来后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倾注的爱已让他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了郭明先生的著作《学术转型与话语重构:走向监狱学研究的新视域》一书。笔者有幸先睹为快。郭明先生曾在监狱基层研究所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如他自己所言,“监狱和监狱学在我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不仅依赖其饮食,而且仰仗其说话。”他以其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对于监狱学者而言,这种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和良好的学术功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风格:他既不属于富有纯粹浪漫情怀的思想者:思辨激情有余而实践理性不足;也不属于丧失个性而单纯附和实践的应声虫。  相似文献   

20.
老海 《检察风云》2006,(15):56-57
2006年6月的一天,妻子张彬静静地告诉李天:她怀孕了.李天想起自己十多年跌宕起伏的生命里程:十七岁时,他被判死刑,险些被夺取生命.今天他不仅有自己幸福的家庭,而且还会有下一代.他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