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振清  姜秀英 《世纪桥》2011,(11):53-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自开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令人担忧。文章对其进行分析并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和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在教学目的和任务上的定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管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即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8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联合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统一部署,今年春季,全国高校陆续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由众多名家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几经打磨,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年课程新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四门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建设问题。本文认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学科化、增强教学内容学术化、重视教学语言生动化和探索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年课程新方案,加强四门课程建设的四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学习月刊》2014,(16):65-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纲要》课教学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思政课程相比较而言,《纲要》课的特点是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历史课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现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世界政治与经济》五门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属公共课体系,由教育管理部门按教育部相关要求安排一定课时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从历史维度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的理论课①。"纲要"教学是现代中国建设在公共历史意识领域的延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具有历史维度的理论课,"纲要"是融合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供给公共历史知识的高阶形态,其学理发育具有复杂的跨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不同于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为了实现其以历史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专题化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手段上多样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协作组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共同主办的"抗日战争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论坛,于05年9月日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举行。来自上海市中共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和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共60余人参加。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历史研究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何俞汶  何景春 《湘潮》2015,(4):45-4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一个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等在针对高校学生科学历史观的教育中,各有职责、功能互补。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分工,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才能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高度抽象、理论比较枯燥,对不喜欢说教、讲究实用、自我意识强、追求自我实现、注重社会价值感的90后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确有很大的挑战性。可利用武汉革命旧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实施了实践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以日本侵华暴行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实践了研究式、载体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推进学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5)
移情的核心在于使局外人体会局中人所做选择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而使当事人对历史场景中的选择产生认同,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本文以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例,探讨移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以期丰富"纲要"课教学方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纲要"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衔接,实现从教学功能到教育功能的转变,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将大学生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曹峻 《唯实》2011,(5):54-56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样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纲要》以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使学生得以深刻地领悟: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进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然,《纲要》教学中的这种德育渗透非旦夕之功,而是具有渗透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按照国家的要求,绥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于2009年2月成为学院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机构。思政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六个教研室,承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设有历史研究所、慈孝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本应该受到师生的普遍喜爱。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却因为受到了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工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如何才能创造出丰富而又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从而使实践教学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呢?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研究个案,总结和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