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思考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一重要建设理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概念带来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理念的政治哲学基础在于政治知识化,即建构和谐的政治与知识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理念的政治哲学追求则体现为塑造政党的知识化和哲学化,最终形成政党的政治智慧.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思考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彰显了这一理念的科学性和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3.
全国监狱工作会议提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科学指明了监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路选择,理性回答了监狱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方向,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系统观和全面观的丰富内涵。正确认识五大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监狱工作新格局的逻辑起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理性追问与哲学思辨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的哲学开创理解为对人类学哲学的开创,其主要理由是:马克思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人类学转向的高端部分;马克思拒斥了一切哲学,改造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构建了关于人和人类世界的新哲学;马克思创立了从人类学视野中把握人和人类世界的人类学立场和方法论;马克思开创了从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世界的人本世界观;马克思构建了人类学哲学的一系列原则。所有这些表明,把马克思开创的哲学理解"人类学哲学"是合理的。问题在于,人们一直没从西方哲学的人类学转向中来理解马克思的这一哲学开创。  相似文献   

5.
理解马克思与近代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布斯将人的自我保存视为其最高目的,建构了以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论,而洛克则以财产权理论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改造,二者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卢梭意识到财产权所引发的不平等问题,黑格尔进一步在概念发展的辩证逻辑的意义上把握财产权概念与市民社会,并将卢梭的“公意”上升为自在自为的理性国家,从而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批判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马克思对两条思路的关系都是双重的,他既吸纳了霍布斯、洛克思路中对人的欲望、需要和感性活动的肯定,超越其对私有财产的保障而走向财产权批判,同时也批判性地超越了财产权批判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的表现,开显了政治哲学研究的新的路向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哲学反思特指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它是"不淳朴"的思维,尤其在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差异性之后,为了寻求世界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思维先行以自身作为对象审视,反省思想何以可能的条件。其运思的领域包括一切思想构成自身的根据和前提,使得哲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挥无限的批判效力。研究和探讨哲学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出地展现哲学理论思维的独特性质,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澄清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哲学反思能够最切近地理解哲学作为形而上学面向世界的特殊发问方式。  相似文献   

7.
哲学在本源的意义上就是爱智慧。这表明哲学首先是一种智慧,即对世界与人生的博大与圆融的理解,关涉着个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类的整体命运;更重要的是,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倾慕和追求。由于对智慧的追求和持守本身是困难的,所以才需要爱来支撑和激励,此乃爱智慧之真义。爱智慧不仅是理解哲学及其事业的关键,而且也决定了哲学家所具有的品格以及一般人学习研究哲学所应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美育哲学是关于人的技术、欲望和智慧的教育论说,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盛行着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三大思潮,因此美育哲学要解决好"人才"及其与"技术"的融合问题、解决好人的人格与人的信仰问题以及人文精神的重塑问题,以此履行自己的时代使命。也就是美育哲学要通过由技到艺、化欲为情和转识成智这三个转化促进人心的改造、净化和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对政治有三种最基本的理解范式,即政治理解的国家说、权力说和价值说。通过对国家、权力与价值三者关系的重新梳理,既能反映对政治理解的历史阶段性,又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政治理解的共时性层级架构,从而帮助我们打破在政治理解上追求整体性、还原性的思维惯性。而这种对政治理解的思维方式转换无疑对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曾将自己的哲学革命以隐喻的方式归结为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因此,为了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要义,便不能不理解"颠倒"的真实意蕴。在传统理解中,"颠倒"被理解为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内部所实现的"倒置",即从精神至上或唯心主义翻转为物质至上或唯物主义。此种简单化的理解由于疏离了"颠倒"的真实意蕴,以致无可避免地使得马克思如费尔巴哈般地最终归属于黑格尔哲学。实际上,马克思颠倒黑格尔哲学的实质表现为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颠倒"为有限的现实的个人,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才得以真正从传统形而上学的"上下"对峙结构中"转变出来",确立了"感性世界—个人—精神世界"的全新阐释路径,进而实现了一条既肯定感性世界又肯定精神世界的新道路,并由此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真正改造为唯物辩证法,最终达于"改造世界"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实践哲学进行研究,有三个前提性的问题是绕不开的:一是马克思对哲学本身的理解问题,二是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问题,三是马克思对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问题。为不断推进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的纵深化,我们需要明确,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域中,哲学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精致化的理论体系,而是要为现实的革命实践服务的,哲学是介入现实的实践力量;实践并不是哲学的实践,而是感性的实践,是"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所依靠的并不是哲学的实践力量,而是感性的实践力量,是现实的主体("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属人的社会活动,"界定人性内涵"和"符合人性规定"直接构成了政治生活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政治人性因而成为政治生活的鲜亮底色与政治哲学的内在根基。从历史来看,颇具代表性的政治人性理论是古典政治时期崇尚德性的"公共人"设定和近代以来追求自利的"自然人"设定,从政治维度来看这两种范式的政治人性理论都具有浓厚的先验色彩和目的论叙事方法,故而既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陷入一种虚幻的道德论证。所以,当前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政治人性理论,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性理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推进旨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哲学由于其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使大多学生不易理解,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是政治教师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点。因此,政治教师纷纷采用讲寓言、讲生活故事等,以求浅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中,常以"吃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作为批驳不可知论,证明实践出真知的例子。但"吃梨子"本身只是生理活动,因而不属于实践。以"吃"作为比喻源出于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其被用于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中政治批判的需要。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如何证明人的思维感知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是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的重点问题,它是一个逻辑问题而非经验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也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从学理上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第一课第二框,其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本课讲授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确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为之后哲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宏观性。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这其中既有西方哲学也有中国哲学,既有古代哲学也有近现代哲学。课堂内容需要对不同阵营、不同形态的哲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学习它的首要目的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之与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变化的客观实际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怎样在学习哲学中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这需要从几方面努力。一是坚持理论与思想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最忌讳的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如果理论脱离实际(包括自己的思想实际),就理论学理论,就方法学方法,不在改造世界观上下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是近些年来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还很薄弱。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性,要从时代的高度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需要、回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挑战的需要、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传统哲学相契合的需要以及保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超越性的需要。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政治生活的认识功能、价值观功能、教育以及实践作用,我们需要运用重读、对话、反思的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实践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李泽厚关注到了广义层面的实践,但在其哲学和美学中,他仍然坚持把实践狭义地界定为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不同意把实践范畴扩大化。这是由当时的历史语境和其哲学美学的元问题所共同决定的。与以往哲学和美学不同,李泽厚哲学和美学的元问题分别是"人类如何可能"和"美何以可能",即追问人类和美的根源。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才能在哲学层面回答这两个根源。其之前、之后的实践都不能回答美的根源。且其之后的种种实践形态,根源仍在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理解了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逻辑优先,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中国当代其他美学思想与李泽厚实践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哲学自觉意味着思维思想的主动性、整体性、辩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自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并以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来观察思想政治教育事物、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通过哲学自觉,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更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宏观理解、系统把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自觉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度不强、理论彻底性不够、理论解释力说服力欠缺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性问题。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是哲学思考的三个重要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需要紧密结合这三个论域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自觉。  相似文献   

20.
对信任赖以存在的思想根据进行理论阐释,有利于深化人们对信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信任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哲学根据,从本体论角度出发,信任形成的前提是人类对"同一性"的承认与追求;从生存论视角出发,信任的形成源于人类在个体的孤独存在状态中的必然选择;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信任的形成与人类自我的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