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思潮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全球化理论在学界引起诸多争论,本文对其梳理并就其内涵作出界定,提出这是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进而表明法制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 ,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在这一变革进程中所建构和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 ,应当捍卫法律主权 ,反对新的法律殖民主义 ,防止中国法律发展的“边缘化”趋势。全球性法律重构进程 ,非但没有形成全球法律发展的一体化趋势 ,反而加剧了全球社会的内在分裂 ,强化了以民族国家为构成单位的全球法律发展多样性的演进趋向。  相似文献   

3.
WTO与中国法律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从法理学和法律经济学的视角,以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深刻变化为切入口,分析了WTO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绿色化、知识化,加快公共事务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以及相应的法律变革趋势,分析了WTO对法律技术化、信息化、法律职业化和共同体化、法制现代化和法学教育全球化的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为法律发展基础工程的法学教育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趋同化”理论是法学界提出的关于法律发展趋势的两种代表性理论。“法律趋同化”理论恰好可以对“法律全球化”理论进行修正和补遗,并且能调和关于法律全球化正反双方的观点。因此,“法律趋同化”理论更具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法律趋同化”理论的价值,对于推进法律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全球化与法制现代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法律全球化"和"法制现代化"不仅是现代法理学所密切关注的理论课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法制建设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法律全球化必将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而法制现代化也将会对法律全球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者关系密切,交相互动,共同推动法治的进程。在当下中国,只有辩证地处理好"法律全球化"和"法制现代化"的关系,完善立法体系,繁荣法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良性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栾爽 《政法论丛》2001,(1):51-54
本文从权力———权利关系架构、异质文化影响、价值目标取向、出发点、法律规定、价值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诸个角度对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模式进行分析 ,着重探讨其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与实践 ,并对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性关系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法律国际化与法律全球化辨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法律国际化与法律全球化是一对容易被混淆的概念,需要加以精确地界定和区分。法律国际化表征的是各个国家在法律上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程度。法律国际化的基本标志和内容包括:国家法(国内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国家间法律(国际法)的形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互动。法律全球化表征的是全球社会法律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法律全球化的基本标志和内容包括:世界法律的多元化,世界法律的一体化,全球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来小鹏 《河北法学》2007,25(5):34-3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法律全球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能否全球化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是知识产权法学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认为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产权法全球化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识产权法的功能和作用则是其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从区域化向全球化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则为其实现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差异,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与矛盾,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利益冲突和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法律全球化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卓泽渊 《法学家》2004,(2):108-114
法律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的法律发展趋势.经济与人权成为了法律全球化的两大基点.法律的全球化的过程将是一个与法律的国家主权、法律的多元主义、法律的本土化相矛盾冲突的过程.法律的全球化也是不同法系趋同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建设工程,研究法制现代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了法制现代化的一般意义及其内涵,以期为法制现代化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对传统法理学体系结构的封闭、研究对象的狭隘和理论视角的片面提出了挑战。退宁教授提出要复兴一般法理学,为描绘世界的总体法律图景提供适当的概念工具,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法律现象选取有效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狱学刊》2002,(6):110-110
公丕祥在《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上撰文《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指出,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众多的文献分析表明,到了19世纪初叶,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尽管在质的方面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法律全球化问题,我国学者产生了有没有、要不要和如何进行的三重争议,由于这些争议是在没有对全球化做出前提性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总是陷入事实与价值两极之争的困境之中。我们引入“过程”论来理解全球化的思想,意在指出从发展路向上看全球化有不同的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内在规定性。从当下的阶段来看,全球化已经把世界联结为一个异质的整体,从性质上说这个整体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们一起对法律全球化的过程、制度和理念起着规制作用。理解这种“过程”论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换现代法的精神,即促进权利范式的发展、培育新的自由理念和参与全球法律制度竞争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全球化与法律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本质上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的佼佼者,也可能面临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从发展趋势上看,各国政府越来越注重使用法律手段维护经济安全。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立法,防范和减少风险,我们完善立法的目的是加强对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防范,而不是回避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使得商品生产交换条件遍及全球,为法律的共同性因素的增长起到了奠基作用;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明,伴随其经济、政治的扩张和“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推行,逐渐构筑起“法律殖民主义”的巢穴。因此,在全球化现象面前。我们一方面要把握住法律发展的共同性因素,创制顺应全球化社会生活条件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则应依据主权原则认同国际交往规则,防范“法律殖民主义”陷阱和“法律全球化”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17.
<正>孙国东:邓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您一起探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这一问题。我们知道,继《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和《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载于《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之后,您最近又完成了一篇题为《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一种开放性"全球化观"的建构》的十多万字论文。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为集中,我想主要和您一起探讨您的这项研究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丕祥 《法学》2009,(5):83-87
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舞台上各个国家与民族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以及一定程度的相互妥协。全球性法律重构概念的理解需在两个基本的规定性上展开,意在阐释三个层面的内容。树立全球性视野,需要我们超越法律发展问题上的狭隘的东西方主义模式观,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型法制现代化道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能够依法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权能的强大国家的存在,需要依靠政府的强有力的依法调控干预,需要更加关切社会正义与平等,以此架构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体系,有效地规制资本与市场的无节制的不公平的扩张,进而促进社会利益需求的平衡发展。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必须与我国的传统、条件相契合,能够反映中国风格与民族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法律全球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法律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知识产权法律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参与知识产权法律全球化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邸洪旗 《法制与社会》2011,(18):112+116-112,116
19世纪未20世纪初法律全球化对中国的第一次冲击使中国开始了从行政官员到司法官员,法官角色的第一次转换。中国法官要迎接法律全球化第二次冲击的考验,就必须实现法官角色的第二次转换:即由大众化法官到职业化法官,由政策实施型法官向纠纷解决型法官,由简单操作型法官向法理阐明型法官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