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坚持、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障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问题。笔者试就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机制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一、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机制建设迫在眉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列主义民族问题基本原则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特点相结合创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成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构建民族区…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姜平 《理论研究》2005,(3):F003-F0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明智的制度选择和伟大创举。50多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如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使这一制度在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是各级政府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好人民政府职能的保障和需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4.
周廷芳 《实践》2009,(10):13-1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性成就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60年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我国基本完成了民族的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工作。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及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融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自治问题,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从抗战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建立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将其载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并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产生了冲击。至“文革时期”民族区域自治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也遭到践踏和否定。党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特点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重要国情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非民族自治地方在行政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探索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对于加强和改进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从而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于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环境的特点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现阶段科学管理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行政事务的指导思想。探讨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对提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效率 ,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一、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 ,理论形成阶段。 1 938年 1 0月党基本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提出各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 ,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 ,作为…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权中的财政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所拥有的一项基本的自治权,它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由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依法所享有的关于民族区域财政的权力.从目前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中的财政权在现实操作中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需要将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政策制度化、法律化,通过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权中财政权的法律保障,使民族经济优惠政策得到具体规范及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其基本点就是在单一制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既行使自治权也履行相应一级地方国家政权的职能,既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又管理本地区的国家事务。它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项基本制度时指出:“又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  相似文献   

10.
宋月红 《前线》2017,(8):39-4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之所以在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其思想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其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历史上国家长期统一、中华各民族相依并存,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基本格局,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8)
正1947年5月1日,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在内蒙古诞生,从此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道路,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一、70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作出的解决民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在筹建新中国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六章“民族政策”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从此,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确定下来。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新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一整套相应的民族政策,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既体现了国家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完整准确地领会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核心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加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法治建设,主要是落实民族立法自治权、行政管理自治权和完善自治权落实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苗奇 《理论研究》2022,(6):53-61
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功探索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的百年探索可划分为初步探索、奠基时期、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四个时期,为探究我国坚持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经验作理论性总结。  相似文献   

16.
闫健美 《实践》2006,(6):16-1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的运用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国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  相似文献   

17.
黄木 《学习月刊》2010,(4):35-36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是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种民族立法自治权。它是由法律法规确认、保障和制约的权利,是民族本身固有的权利,也是宪法和法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是实现各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价值获得正当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区处于连接中央国家机关和基层民族自治地方的承上启下的位置,是民族区域制度完善的重点环节。以自治区为代表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立法体制上的具体体现。完善民族自治区立法自治权,应在立法过程中坚持民族平等、自治权、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合法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也是我国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第48个年头。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不能放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57页)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过去,民族区域自治曾经发挥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积极性.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自治地方和全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现在,她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日益完善、巩固和发展,并…  相似文献   

20.
<正>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由此,新疆开始了具体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试点工作。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从此揭开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在自治区境内,还存在着其他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全区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个民族的5个自治州,以及哈萨克、回、蒙古、塔吉克、锡伯等5个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