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法论的成熟程度是判断学科独立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公共行政学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规范的、严谨的方法论的匮乏.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杰伊·D.怀特教授和密苏里大学盖·B.亚当斯教授所主编的<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一书,从方法论构建的角度对如何实现公共行政的知识增长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为我们了解公共行政研究的现状,建立研究的恰当方式、质量标准和认识论基础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依据.该书作为探讨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论的集大成之作,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方法改进和质量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公共行政学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学的危机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即学科体系的不完善、学术研究上的不成熟、公共行政研究者的不独立。危机的主要成因是中国公共行政部门对公共行政学科设置了不合理的评介标准以及公共行政学科研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之争,不仅是事关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历史思辨中看似不言自明实则言之未明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认知迷雾,迫切需要我们从范式概念的源头领悟中构建"学术共识"与"学科规范"的认知逻辑,从存在论、转换论与场景论的形式之争回到公共行政的事实本体,在本体视角解析中寻找破解范式之争的密码。并且需要以反思性、主体性、科学性的态度找到范式建构的传统基因与历史依据,从提出真问题、供给真概念、构建协同式学术生态与强化实践性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评估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行政论坛》2008,(6):7-11
中国公共行政学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公共行政学研究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皆具规模,但也存在着巨大的身份危机。通过对二十年来我国顶尖大学学报上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基金来源、作者单位、研究阶段等要素的测量与统计,以评估与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知识体系的生产与变迁,为促进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科学发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探寻出一条可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学)研究,是在扬弃(传统)公共行政(学)观念和行政改革实践的基础之上发展成为目前各国行政学理论发展的主流.具体就我国特定的历史情境而言,笔者认为由于国内行政学理论探讨中存在的"公共性"不足和"行政"研究的相对不足,以及中国行政现实的需求,"公共行政"研究应成为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对"公共管理"概念、理念、模式的引入与研究应相当慎重,公共行政学的科学价值与学术地位不容动摇.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本体特点及其危机切入,可以对学科本体论在中国的所指与所不能指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论证中国场景对公共行政理论重构的影响。政府作为公共行政学不断变化的最大公约数,在对象上框定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变与不变;而在千变万化的议题之中,"公共特质"成为公共行政议题的重要锚定点,也即一旦所研究议题与公共特质无关,则其必然也不再是公共行政学议题。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本质上是政府理论的重构(重建场景、理性和秩序),重构的关键是公共行政学如何更好地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此而言,危机即为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认真思考和探讨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道路,是公共行政学研究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01~2013年间发表于国内八本学术期刊上的4659篇公共行政学论文进行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作者的特点、研究对象、研究资助、研究分布、研究重要性、研究目的性、有无理论检验、研究方法、因果关系等方面。在评估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差异。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定位于"中层理论"的研究,关注公共价值,重视技术理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点研究现实问题,重视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中存在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问题。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关系到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前途与命运,推进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需要从我们强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本土化意识,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新,重视公共行政学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一个多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由前期公共行政学走向后期公共行政学,再发展为近期公共行政学,即公共管理学。这既是公共行政学自身逻辑展开的结果,也是为了适应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公共事务职能改革要求而做出的一些积极回应和调整。虽然就范式来说,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向,但公共管理学蕴含了公共行政学未来形态,即服务行政范式。只有服务行政范式占据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导地位,才标志公共行政学真正实现了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11.
本土化研究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诉求,乃是在扎实深广的知识学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和解释系统,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学术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实践.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力量;重视中国行政实践与学理资源,夯实研究基础;倡导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完善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全面审视的眼光,批判地吸收西方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公共行政学研究本土化问题。推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进程,一要转变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观念,这包括强化其反省-批判意识、责任意识及发展意识;二要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这包括在深入调查中催生公共行政学理论创新,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理论创新;三要强化公共行政学理论对公共行政实践的指导性作用,这包括发挥公共行政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描述与解释性功能、批判与创新性功能及规范与引导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应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公共行政的实践.重新思考公共行政研究的思想基础,重新反思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所内含范式的不足,并提出替代的方案是现实之需.以奥斯特洛姆为代表的当代政治经济学家时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所造成的范式危机提出了挑战,并且提出了官僚制理论的替代范式就是民主制行政理论.同时,民主制行政理论也对当代大都市区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方法论研究的滞后导致行政学研究处在表面的繁荣与实质的困境之中。本文回顾了行政学有关方法论研究的文献并作出评价;在基于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学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行政学研究应警惕定量、统计技术滥用,强调行政学研究应进行理论预设及重视微观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概念、理论、研究模型出现,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相关理论及概念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对公共行政的本质含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方法是学科立身之本,发展之径。中国行政学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和重建以来,经过近30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中国行政学研究却始终存在一个软肋,那就是行政学研究方法论建设的严重滞后。我国公共行政学要想走向成熟,实现科学化,必须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整合创新,实现方法论与方法、技术的整合,定性与定量的整合,本土化与外域的整合,多学科方法的整合,理性与非理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学中的诠释性研究在兴起之初借鉴了组织社会学的诠释范式,旨在倡导公共行政学从发现普遍规律转向理解特定行动意义,并重塑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诠释性研究并不等同于加强质性研究,二者有着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哲学语境差异。日常生活的优先性表明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行政实践是经验上最直观的知识生产场域。诠释性研究从行政互动个案而非行政本质出发生产公共行政知识,诠释性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并且具备默会知识的特征。日常生活现实是公共行政知识面临的实践鸿沟,默会知识的缺位是实践鸿沟的明证。伴随着地方性知识合法性的确立,公共行政知识才可能真正跨越实践鸿沟。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性、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公共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尤其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19.
何得桂 《学理论》2012,(3):165-166
学科应用性和理论外来性的特质要求公共行政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公共行政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教学案例"三多三少"现象,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程度不足以及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失衡、脱节等困境。通过提高重视程度,把握科学内涵;精心选择案例,建设好案例库;激发参与意识,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案例研究,提升案例教学等路径可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20.
工具——价值理性分野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属性,工具理性取向下的公共行政强调效率,价值理性取向下的公共行政注重公平。正是这两种属性的差异和矛盾,推动着公共行政学说的发展和变迁,并将公共行政学分为两大流派:工具理性取向下的公共行政学和价值理性取向下的公共行政学。事实上,公共行政体系应是两重属性的整合统一和完美结合,这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