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以来,日本一直以政府开发援助(以下简称ODA)为杠杆,促进商品出口、资本输出和确保外来资源供应,ODA实际上成为战后日本政府“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ODA的数额不断增加。80年代末期以来,ODA又成为日本政府推行“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日本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日本外交迅速向“价值本位”倾斜,宣扬“人类普遍价值”和日本价值观的“价值观外交”成为其新特点之一。日本外交的新变化,反映出日本对国际关系中“软权力”的重视。为了推行“价值观外交”,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外宣”工作。日本外交正在迎来对外宣传的转折点。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有明显针对中国的一面,日本试图以此牵制中国,进而主导未来亚洲的发展格局。今后日本与中国在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时,在形象和观念领域难免会有竞争。  相似文献   

3.
周永生 《东北亚研究》2003,(4):31-35,4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不协调发展,阻碍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归纳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失败的教训。这特别值得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安倍上台后,大力推行"主张型外交"。从战略层面看,"主张型外交"的政策出发点是追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意在表明日本不甘居于二战后长期形成的国际政治地位,要让世界听到日本的声音和主张。从政策层面看,"主张型外交"旨在改变对美"一边倒"模式,增强日本外交政策的感召力,突出安倍外交特色,其中也有对华牵制成分。日本外交的新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和改革思想,与日本对国际形势判断以及安倍本人的保守理念有关。但是,"主张型外交"过分突出价值观因素,与地区一体化的大趋势相悖,而且具有很大的政策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外交的突破口.在援助、贸易、贷款“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策略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日本与亚洲国家开拓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对越南的ODA援助成为日越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康成文 《国际观察》2016,(1):147-157
日蒙EPA是日蒙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其深化双边交流的重要平台。日蒙EPA对两国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的影响和意义根据双方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对EPA的动机不同而各异。对日本而言,日蒙EPA是其价值观外交、资源外交战略的延伸,是日本扩大对蒙投资和两国经贸合作、深化双边交流的重要的战略机制性保障,但是,从日本对蒙的贸易依存度和蒙古国的经济规模看,其对日本的政治外交以及经济贸易影响有限。对蒙古国而言,由于受本国经济规模、传统的地缘政治等重要因素的制约,日蒙EPA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影响和意义大于在政治外交领域的影响及意义。鉴于日本的FTA/EPA战略中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相当明显,中国应因地因事制宜地调整经济外交战略,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经济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有协定的经济一体化阶段.作为长期排斥"协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的转身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令人瞩目.鉴于日本在东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它对东盟的这场新经济外交的背景、特点和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后对东南亚地区开展了积极的安全外交,从外交观念和外交行动上对日本与东南亚的安全外交进行了重构,并以"海洋安全"和"中国威胁"为抓手,使双方的安全合作更为广泛和深入。这种安全外交政策的推行与日本国内加快重整军备步伐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美国、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一安全外交的影响下,日本的防卫力量将得以增强,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有加剧之虞。因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确保周边局势与地区安全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1960-1963年,中日两国对缅甸开展了具有竞争性质的经济援助。中国国力虽弱,但政治优先,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同时,经济外交中不考量相关收益,而是尽其所能,极力维持缅甸的中立地位并增进双方友好。而由于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它在美国的要求下承担起以对东南亚各国提供援助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责任。然而,对缅经济外交中,日本注重经济利益,锱铢必较,以期借援助分化中缅关系,争取使缅甸倒向西方阵营。从当时的缅甸政局和中缅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对缅经济外交达到了预期目的,而日本对缅经济外交却未能如愿以偿。中国对缅经济外交的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外交或具有某种值得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作者叙述了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具体措施,分析了中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不足以影响中俄关系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中道"外交构想源于战后吉田路线,2l世纪初随着自由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兴起,该构想逐步走向了政策前台.定位为"中道"外交的日本外交新战略,其核心是解决对美对亚政策的平衡,最终实现日本的"自主外交"目标,从而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大国",实现"普通国家"战略.新当选的日本鸠山政府作为"中道左派"政权,正在进行"中道"外交的实践,以求重新树立日本的新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外交理念中具有鲜明的机会主义性格,主要特征表现为原则性的缺失与利益至上、"变色龙"式的投机性格和务实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日本外交及时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随风转向推行于己有利的举措,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的"双重性"不仅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同时反映在日本的外交上.日本外交语言的隐晦性与多义性以及其外交姿态与走势的多变和不可琢磨的特点,应是其外交两面性的外在表现.在日本的外交中,两种对立的极端可以共存一体,表现为一明一暗,一表一里,并会在演进中互换着位置.准确地解读和认清日本外交的"两张脸",对于我们制定对日外交方针,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分析日本和东盟的外交关系时,大多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人手,而对于双方的文化关系,以及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的论述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全面了解日本的东盟外交战略,并探讨其对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战后初期的外交基本围绕美国展开,南亚由于经济落后,战略重要性较低,未能进入日本的外交视野。1990年代后,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印度国际地位提升,印巴核试验及后来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等激起了日本对南亚的重视。南亚国家也希望能从日本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经济援助。日本在双边外交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南盟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多边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6.
自2020年以来,人权议题在日本外交政策讨论中备受重视。人权派议员团体以及执政党高层着力推动相关立法和制度准备。岸田文雄上台后不仅设置人权问题首相辅佐官,还在外务省专门设置负责人权外交机构。在日本人权外交叙事中,通过人权外交补齐日本外交的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地区以及国际影响力是其主观动因,而以人权问题为抓手配合美国开展全方位对华战略竞争则是其外交战略布局的应有之意。日本所推行的人权外交不仅无视自身国内的人权问题,同时将其作为外交政策手段选择性地应用,以此牵制中国的政治意图。日本输入人权规范的双重标准以及输出人权外交的区别对待,显然已经偏离了普遍人权理念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是距离日本最遥远的大陆之一,从15世纪至今日本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过了漫长的400多年。进入21世纪后,作为构成日本大国主义政治理想的外交战略处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从小泉政权到两届安倍政权的15年里,日本对拉美外交由着眼资源、能源的经济外交朝着紧盯大国博弈的政治战略方向倾斜。对今天的安倍政府来说,笼络拉美国家寻求联合国改革中对日本的全面支持。已成为对拉美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而日本与拉美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关系,也因注入了"抗衡中国"的复杂要素而脱离了日拉之间经济往来的原有意义。这种变迁既包含着国际格局变化造成的外部牵引,更是当今日本强国、强军战略在日拉关系中的间接折射和直接体现。日本的拉美外交走向值得进一步观察,日本对拉美外交上的利弊得失也值得我们汲取成功经验或规避其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世界能源市场的行情变化直接影响着伊朗经济走势。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伊朗推行“石油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上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石油牌”成为新时期伊朗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伊朗能源外交的主要特点有:支持本国能源巨头开展境外活动来扩大伊朗的影响和捍卫伊朗的利益;加强与近邻合作,稳定区域局势,为自身安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与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政治实体发展能源合作,以达到深化合作、保持能源外交的多种选择和抗衡美国全面遏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大国”战略是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其战略目标主要有三,提出了形成以“美日欧”三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以重点推行“大国外交”和欧亚大陆外交。推行政治改革、向军事大国迈进、巩固经济大国地位、向世界推行“文化输出”战略等为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日本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易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印度“东向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印度调整了其对外政策 ,突出外交为经济服务 ,推行“全方位”外交 ,除继续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合作 ,加强同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外 ,开始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并提出了“东向政策”(LookingEast)。“东向政策”的执行 ,推动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印度“东向政策”的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在此之上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前景作一简要分析。一、“东向政策”的主要目标 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为印度国内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