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程序公正的价值--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序公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着力阐述的法学课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经典作家们将程序公正作为宪政的基本要素,只有独立的司法体制以及人民参与司法的陪审制度,才能确保宪法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作用;程序公正也是限制行为恣意的基石,它既包括对法官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限制,也包括简化诉讼环节,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主义作家还通过"同类人"审判观念的诉求、"有罪推定"的排除以及程序和平的机理,阐述了程序公正在保障实体公正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志伟 《政法学刊》2011,28(1):50-54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法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正义论的逻辑起点。无知之幕的具有程序意义,无知之幕正是程序正义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以罗尔斯对程序正义前提的论述,结合刘涌案讨论中国当下的程序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的裁判文书一直因缺乏说理而饱受批评。究其原因,并不能简单归咎于法官的腐败、无能或缺乏督促机制。影响裁判说理的因素,既有隐藏弱点、注重判断、直接沟通等普遍原因,也有其特殊原因,即特定的法民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积极法民关系下,法官的主要说理对象是当事人以及一般公众,而非专业的法律共同体成员。法民关系对裁判说理的制约影响,在德国和美国也同样适用,是一个普遍原理。因此,司法改革无论是模仿德国还是美国,只要不改变中国特殊的法民关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司法裁判文书的说理特征。法学界和实务界要把握四五司法改革的历史机遇,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法民关系的现实特点,完善中国法官的裁判说理。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的程序性公正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没有完善的诉讼立法,没有程序公正意识,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在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中只能治形式之“表”,而不能提高司法鉴定质量,确保司法公正之“实”,难以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难以满足诉讼活动的需要,难以促进司法公正。为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司法鉴定机制,应当着力于程序立法的完善和强化程序公正观念。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right to housing in Europe in public and private relations with housing providers. In light of the fundamental right to housing's meaning in the case law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we offer a new reading of the CJEU judgments that have hitherto been heralded as extend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EU (private) law. We submit that the emphasis on economic and procedural rights risks further ‘economisation’ of housing relations in Europe. While the possibilities to grant direct horizontal effect to the right to housing in EU law currently offer limited potential to counter this trend, private law provides part of the framework for a further balancing of social and economic elements in housing cases. Accordingly, we call for a debate on the specific aspects of horizontal relationships in the complex system of housing justice.  相似文献   

6.
7.
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为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所进行的活动为广义的“司法”。近来,我国(狭义)司法实践中兴起了“能动司法”的潮流。梳理古今中外包含“能动司法”因素的实践与学说后,在我国当今司法语境下从程序、证据与实体,法院审级,不同类型的诉讼等角度分层解读。审判阶段能动司法指法官拥有的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自由裁量职权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权限。从认识论、系统论、诉讼法学原理分析其理论基础。并为刑事诉讼中合理地“能动司法”寻找界限。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但是关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我们始终缺乏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引。“底限正义”理论是一种指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一方面认可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从而为以法律移植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承认法律制度移植的可选择性,从而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微观操作步骤。同时,“底限正义”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司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存在着许多区别,其最主要特征在于恢复性,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提供了一条以和平的方式、在当事人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解决刑事冲突的新途径。恢复性司法已在西方诸多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康 《河北法学》2011,29(9):129-138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其程序设计的是否合理、运作是否顺畅,对后续的刑事诉讼活动乃至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以及刑事诉讼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重要影响。确定一正当化的刑事诉讼启动模式,需要分析一国法律传统因素、价值权衡取向、相关诉讼制度等。当前,我国可吸收随机型启动模式合理因素,改革我们现行程序性启动模式,明确启动程序的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救济性原则以及期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在2002年至2006年前后对辩诉交易问题进行了极为少见的热烈讨论,并随后建立了普通程序简易审制度。我们收集了辩诉交易的许多材料但是并没有理解辩诉交易的实质,因而导致我们普通程序简易审制度仅仅表现了程序的简化却忽视了权利保护等程序正当化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推动我国普通刑事审判程序正当化改革的难度。不能仅仅只是在制度之间进行极端性的跳跃式选择,必须沿着现有的传统渐进改革,不断推动程序正当化。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若干正义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毫无疑问,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追求快速实现正义。但是,效率和正义之间的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探求一条既能保证效率同时又能保证正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杜健荣 《政法论丛》2007,18(6):13-16
程序正义是现代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而言,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进路规范性的和描述性的.规范性程序正义理论是我国程序正义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这种研究进路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也存在难以回答的问题.而法社会学对于程序正义的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并可以加深我们对程序正义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光中  郑未媚 《中国法学》2005,5(2):168-178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作者选取其中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刑事再审程序)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存在和改革的必要性、重构的理念以及改革的具体设想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刑事再审程序的存在是符合诉讼规律的,是实现司法公正所必需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效率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文章指出,现代化的刑事再审程序必须把追求公正、纠正错判和既判力理念、禁止双重危险规则结合起来。作者还就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正当法律程序下的最低限度公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当法律程序作为现代法治实践的产物,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代表了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发展的方向。正当法律程序体现了努力寻求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的理念,最低限度的公正则在于为实现这种理念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易于观察、易于感知的客观尺度。因此,应从最低限度公正的角度来设计刑事程序,只有符合最低限度的公正要求和标准的程序才是正当的法律程序。一、最低限度公正的内涵正当法律程序与所要达到的结果的正确性之间并无绝对必然的联系,在法律程序终结前,结果能否具有正当性,还要取决于程序本身以及程序以外的其他因素。而…  相似文献   

16.
“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 世纪 ’" 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为等方面具有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种族、性别的普遍性。为了对此进行解释,西方学者提出了发言权理论、团体价值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公正启发理论等模式,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程序公正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权威转移真实矛盾“欺骗”社会成员的统治策略。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带给我们的不是其具体的结论,而是告诉我们,研究公正问题时,应当抛开宏大话语,努力探寻中国人心目中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为等方面具有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种族、性别的普遍性.为了对此进行解释,西方学者提出了发言权理论、团体价值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公正启发理论等模式,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程序公正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权威转移真实矛盾“欺骗”社会成员的统治策略.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带给我们的不是其具体的结论,而是告诉我们,研究公正问题时,应当抛开宏大话语,努力探寻中国人心目中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律推理,就是裁判者依据一定方法将案件事实构成要件与刑事诉讼行为条款实现"合致"的过程.由于中国刑事诉讼裁判规范的不确定性,加上诉讼构造上的职权性色彩浓厚,往往忽视"复合型刑事诉讼行为"中的推理结构.建构"复合型刑事诉讼行为"中具有初步性、程序性的"罪刑推理"、"证据推理"、"程序推理"和"效果判断"等推理形式,有助于防止推理中的任意、不当,甚至违法情形,同时促进推理过程的精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恢复性司法理论及其引入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都有立法和司法实践,并且已经受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在基本原则、价值追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等同,我国虽不宜全盘引入恢复性司法理论,但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以完善我国现有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孔令章 《现代法学》2011,33(3):124-134
为了发挥法院诉前证据保全所具有的保全证据、确定事实关系、促成裁判外纷争解决以及促进将来诉讼和集中化审理的功能,我国将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改变传统自提起诉讼始为纷争解决的思想,借鉴德国独立证据调查程序制度,通过完善相应的证据保全类型、适用要件、实施程序以及认可诉前保全过程中与解纷相关事项协议的效力等制度,对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功能性改造,凸显其独立的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