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正平  赵园园 《群众》2023,(10):13-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养的核心,新时代新征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也是全党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理论学习具有总领性、先导性,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就应把“学思想”放在主题教育首位,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务必突出主题、深化教育,从“为什么学”中找动力,从“学什么”中找方向,从“怎么学”中找方法,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2.
笔者发现,一些民主生活会虽然强调一定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希望”和变相的“表扬”的现象。一旦批评走了调,这批评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人说,时下有些批评已成了“奉承式”和“阿谀式”,被批评者不仅不会“冒汗”和“幡然悔过”,相反却面对着批评而怡然自得。有些人之所以屡屡犯错误甚至走向腐败,当然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但是长期听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失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倘若有人满耳听到的都是“您何必亲自……”“您也是…  相似文献   

3.
重论湖南之名的始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范弟 《湖湘论坛》2001,14(1):90-91
湖南,作为一个地名,最早出现在何时,恐怕是难以指实的,但要谈湖南的历史,对这个问题又不得不加以考察。  在唐代中期以前的各种文献中,还找不到一处作为地名(当然这里是指与今日湖南地域相关的)出现的“湖南”之名,如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人,都曾写下了有关湖南的不少诗篇,但其中找不到一处“湖南”的字眼,倒是“衡湘”、“潇湘”、“荆湖”之类指称今日湖南地域的字眼在唐中期以前的文献中常常出现。到了唐中后期诗人如刘长卿、顾况等人有关湖南的诗作中,“湖南”这个名称就频频出现了。如此看来,“湖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陕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突飞猛进,可供企业选择的后备人才越来越多,而企业能够获得的人才信息也是多如牛毛。一个招聘广告发布出去,应者云集的场面屡见不鲜。按理说,企业的招聘经理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企业的人才问题已经不再是“找不到人”,而变成“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因为企业的选择再多也不等同于“合适的人”就会更多。  相似文献   

5.
邓心强 《前沿》2008,(8):F0003-F0003
2007年金秋,李建中教授主持的同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一《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终于问世,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和理论探索意义的选题,前前后后做了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著作问世后我一睹为快,文字的芬芳沁人心脾.思想的魅力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科学思维的结晶。学习研究“三个代表”思想中的战略思维、理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维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得以大力推进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研究平台建设、研究队伍和研究主题的多元化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方法论意识不足;学术独立性不强;理论创新乏力。而研究的进步体现在尽管有关创新的形式、理论名称及来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赞同"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还是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开始了理论创新的尝试。其实,赞同和否定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存在与理论创新的形式、思想来源层面,而不在于创新本身。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发展,亟需解答的问题是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问题及对国际体系的认同问题。另外,理论有不同的层次,回答这一问题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代表的仅仅是某一层次的理论发展,并不能代表在其它层次上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 ,对于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蓬勃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 ,统一战线理论创新 ,必须认真研究统一战线与“三个代表”的关系 ,并在推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若干方面积极进行探索 ;必须把握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关键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战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创新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曾经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是,一个政党也是这样,在千年更替、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一系列新问题的理论指南。从提出“三个代表”到实践“三个代表”虽然不到两年时间,但却经历了点题、诠释、解题三个紧密联系的阶段。这充分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这一思想的高度重视以及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同时,这三个阶段也表明了“三个代表”从理论创新到制度创新的伟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