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此文为曾十余年担任美国第二巡回区上诉法院的大法官列纳·翰德(LeamedHand)于1935年所作的一篇演讲。演讲从探讨法律的概念出发,通过揭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和有限性以及立法者的有界理性,得出法官在捕捉模糊的“公共意志”时永远无法摆脱介于法律文本和个人良知的两难困境的结论。此文发表距今半世纪有余,但其中对法律文字背后的文化观念的重视以及对个人良知、理性和集体意志的深入探讨,相信对处在“变法”过程中的中国的每一位立法者、法官都有不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差异与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两种具有不同适用环境、合作机制的秩序系统,对社会个体的行为选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而两者之间复杂的替代、互补和冲突关系以及在社会变迁中作用交替的动态演化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社会转型当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论中央与地方分权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正式制度主要存在供给不足以及配套性和操作性较差等问题,应当通过立法和修法予以解决。非正式制度方面,省级行政长官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由中央政府确定候选人,最后由地方人大以"选举"方式认可的习惯。这会造成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扭曲,导致官员唯上不唯民,并阻碍了公民"偏好"真实顺畅地表达,不利于维护和保障该地方人民的合法利益。应当依法清理中央对地方的审批项目,并细化和强化相关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央官员寻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职业主义要求法官像法律家那样思维,但是按照民主主义的要求,法官应该像民众那样思维,判决应当符合民意。在中国,传统法官采用平民化、大众式的思维方式,力求判决能够体现民众的意愿。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而在法律职业发达的美国,法官在对民意的问题上既强调限制又强调开放,具有两面性。中美在判决与民意问题上的共性与差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必须切合基层实际,必须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基层。本文从法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法官制度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出发,指出应实行循序渐进模式及结合基层实际推行法官助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人们对美国法官作出的判决议论纷纷,有的人指责法官作出的判决过于宽大,有的则批评法官在作判决时滥用职权。不管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都一致提出判决制度要改革。判决改革的呼声,说明目前的判决确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是:一、判决的混乱性女演员 Claudine Longet 杀了自己的男朋友,科罗拉多州的爱司伯法院给予了她监禁30天的判决;而长岛的一个外科医生由于在一个三角恋爱中杀了自己的妻  相似文献   

7.
刘俊 《法律科学》2009,27(6):21-25
法官作出判决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价值判断,法官价值判断的前提是对所审理案件的有关价值主体关于该案件判决的价值需要的认识,法官只有对案件判决可能有那些价值需要存在比较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作出最好的价值选择,从而才能作出最好的判决。对判决价值需要的认识取决于法官的价值发现,法官审理具体案件的价值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法官对讼争各方需求价值的发现;二是法官对社会主导公正价值观念的发现;三是法官对适用该判决的法律中的价值发现;四是法官对自身需求的价值发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官制度是审判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法官队伍已基本上能够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但在法官素质、法官独立、法官选任、法官薪金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法官制度的建设,影响着法官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裁判权。审判长选任制的实施为法官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但同时也隐含着一些负面效应。因此,法官制度的改革还需要更为宏观、更具整体性的措施,包括建立更为合理的法官选任制度、法官职能分类制度、法官考评和弹劾制度,进一步扩大法官在审判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且完善法官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要确立有效的制度研究范式,首先需要对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目前,基于博弈论理解的制度有三种含义:博弈的参与者、博弈规则和博弈均衡,而后两种理解是主要的。其中,可以从两个层次和维度对制度进行界分:一者,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界分,因为两者在起源轨迹和形成原则都存在很大差异;二者,是个人习惯和社会习俗之间的界分,因为两者在影响范围和应然属性上都是不同的。显然,新制度主义热衷于使用博弈论工具将制度看成是个体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可自我维系的博弈均衡,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仅仅研究了个人习惯的形成,而没有什么制度分析。因此,对主流博弈论的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并积极将历史和社会因素引入到演绎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10.
11.
制度差异与经济绩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忽视制度的内生性特征和制度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是导致新制度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青木昌彦提出的内生博弈规则制度观,阐明了制度差异和经济绩效的关系,揭示了制度之间应当如何相互协调和配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国制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内生博弈规则制度观,应当正确选择提高我国制度效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瀚  张光南 《法律科学》2010,28(3):74-79
牢头狱霸现象在我国的监狱和看守所中长期存在,国家机关希望通过法律和政策对其进行打击,但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对于牢头狱霸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相关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尚属空白。本文通过非合作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新老囚犯的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在管制资源不足的状况下,管理者在制度选择时宁可冒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依然选择产生牢头狱霸制度的深层原因和动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非正式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我国的狱政管理提出相应的立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中,诉审双方通过多次反复的博弈,达成了现存的注重配合的非正式制度,而这种制度的稳定,依赖于双方建立在拥有博弈惩罚权基础上的相互实施。本文在剖析司法实践中诉审双方博弈惩罚权相互实施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制度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及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非正式制度带来的强化诉讼线性结构、限制正式制度实施空间等后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刑法势必重新选择对经济犯罪的控制对策,以摆脱效益与公正性的困境。根据这种对策所形成的制度安排应当在减少交易成本和保障制度创新方面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构建非刑法的经济犯罪控制体系;根据经济违法行为的不同危害性构建相应的刑法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制度建设看逻辑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制度保障,都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建设必须体现集体思维中逻辑的精神、意义和作用,以促成和谐社会的生成。在此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如何给予道义逻辑的思维必然性以现实保证;二是如何在通过制度建设,促成和谐社会生成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人文精神;三是如何在通过制度建设,促成和谐社会生成的过程中,体会任何制度创新都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任何制度创新都是为和谐社会服务的。从而体现在制度创新中的思维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信贷供需市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其均衡水平和运行效率倍受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本文总结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微观参与主体的特点,并给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对供给曲线的影响,进而认为政府的制度安排落脚点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刺激供给。  相似文献   

17.
王歌雅 《法学论坛》2020,(1):115-125
《民法典·继承编》的编纂,关乎《民法典》编纂的体系与质量,牵涉我国现行《继承法》的理念传承与制度完善。若要编纂具有本国特色与本土情怀的《民法典·继承编》,则需关注继承民俗与继承习惯,回应继承需求与继承关切,借鉴域外继承立法的规范设计与制度走向。继承立法并非仅是单纯的制度架构与模式选择,而是融合了理念、传统、希冀、情怀的价值抉择与利益博弈。故《民法典·继承编》的编纂,应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即通过编纂定位,实现功用价值、追求内在价值;通过争议抉择,拓展法定继承顺序、调整直系姻亲的继承地位;通过制度补益,修正继承行为、更新继承习惯。  相似文献   

18.
特别权力关系是行政法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此我国理论界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公立高校与教师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如何确定在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有观点认为二者是民事合同关系。本文试图从特别权力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公立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典·继承编》编纂几易其稿,民众对其抱有较大寄望与期盼。寄望其展现人文观照情愫,尊重生存价值、维护自主能力、推进实质平等;期盼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彰显继承意愿、提供救济机制、维护继承秩序。人文观照路径,在于完善继承制度与规范配置,回应社会分层现实,彰显继承宗旨,协调继承利益;制度保障路径,在于融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解决继承纠纷,回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