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绛州澄泥砚     
《前进》2017,(9)
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明名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由于历史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 新绛县版画艺术家蔺永茂与其子蔺涛经过潜心开发挖掘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使得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2.
正砚,即砚台,研墨工具,中国"文房四宝"之首。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泗水的鲁拓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古代文人墨客巧借诗句给砚起了不少有趣的别称,颇有玩味。砚池。有一种凹形的砚,称作砚池。砚池,也指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  相似文献   

3.
端砚和易水砚均是中国名砚,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南端北易"之誉。通过对端砚和易水砚的起源与历史、雕刻题材、地域特色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比较,得出新时代"南端北易"融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打破南北两大砚系的传统分类格局,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11)
<正>制砚,是艺术里的冷门。但在制砚艺术家刘克唐看来,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笔墨纸砚之中,砚乃文房四宝之首。而"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历史上柳公权、苏易简、唐彦猷都对红丝石给予很高的评价;宋代欧  相似文献   

5.
位于豫西的新安县素有"七岭两山一分川"之称,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严重滞后。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该县由一个工业小县、国家级贫困县变成河南省工业大县、河南省经济十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物先进县、中国澄泥砚之乡、中国门球之乡、河南省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如何抓住机遇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5月29日,由运城市妇联举办的"河东巧姐"手工创业创新大赛进入决赛,通过河东妇女制作的一件件手工精品展示巾帼风采,打造"河东巧姐""妇"字号品牌,实现对河东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大赛参赛作品众多,有雕刻类,如绛州澄泥砚、石雕、木版年画、叶雕;有漆器类,如稷山螺钿漆器,新绛云雕漆器;  相似文献   

7.
还记得你与我共有的梦吗?她是穿透黑暗走向未来的力量。还记得我对你的承诺吗?万物可以消亡,而爱情是生命永恒的旋律……2002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报道了郑州黄河游览区张存生夫妇重新发掘失传已久的黄河澄泥砚的故事及他们的艺术成就。然而,张存生此时已离开人世两年多了,他的妻子王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节目早已泪流满面。在人们赞叹声背后,这对夫妻不仅用黄河泥锻造了美好的人生梦想,也用它演绎出了一场生死与共的爱情……夫唱妇随立志发掘失传的“黄河澄泥砚”1988年7月,郑州黄河游览区工作人员张存生接待了一位身份不寻…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因素讲,河洛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以河洛文化为中心的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历久弥坚的"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强劲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多元一体的和合精神。认识这些特征,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砚的称谓     
《松州》2014,(3)
<正>砚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一日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由,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宋朝王迈有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二日万石君。宋朝苏轼作有《万石君罗文传》,他以优美的文笔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被封为"万石君"。万石君的名字从此传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泉的河洛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内涵博大精深.源于河洛文化的周易文化,就其人文精神而言,其核心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了河洛文化的人文精神,为河南创业文化的重新塑造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政协天地》2014,(7):12-12
6月11日至12日在厦门召开的以“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两百名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参加。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中,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岭南文化和赣鄱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客家文化、台湾文化、华侨文化血肉相连,有着源和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联合月报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揭牌本刊讯经过近3年时间的申请、筹备,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经由文化部、民政部登记、核准,近日在郑州揭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致信祝贺,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贺信说,河洛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流,不惟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深入研究河洛文化的起源、内涵与流播等问题,必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世界华人起到独特的作用。王全书在讲话中说,河南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文化大省…  相似文献   

13.
以睦邻、安邻、富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万邦协和"的博大胸怀.中国传统的"中和"哲学思想中,彰显了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质,是中华文化时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传统"中和"哲学思想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理念,构成了中国当代安全战略理论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砚之所以为文人所重,是因为以砚为标志的"文房"代表的是文人的地位,以及文人的价值取向。古时,无论是秀才情的"诗词歌赋",还是上书朝廷的奏章、审判犯人的文书,都是用"文房四宝"来写。打天下时"枪杆子里边出政权",治国安邦却要砚台里细磨慢研。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枪杆子"。"砚"通"研"。砚是磨墨的学问,而研则是治国的方针。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文房四宝"的推崇,其实就是对自己合法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李树义 《台声》2002,(12):39-41
旨在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关系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一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台联策划发起,全国台联与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联共同举办。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台湾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姓氏、民俗、信仰等方面发表论文与演讲。大家认为,河洛文化指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洛水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宝儿话端砚     
唐振香,号宝儿,广东肇庆人。广东肇庆端溪,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产地。宝儿家富收藏,受父辈影响,也喜欢收集各类古物。宝儿自幼习画,每日与笔墨纸砚为伴,收藏也以文房四宝为多,对砚尤其钟爱。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经评选出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受关注的状态.文章在对民族8省区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选取了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对象,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文化名镇在"传统-现代"的转型中可以能动地产生新的功能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并作用于古镇的发展之中.同时,在古镇的发展中要认清文化遗产在"传统-现代"转型中出现的多种关系,兼顾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创新性保护才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现代"转型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8.
历次入闽的河洛人,大部分聚居在彰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所以台湾人称闽南迁居台湾而祖籍在河洛的人为“河洛人”或“河洛郎”。实际上,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的人却很少自称为“河洛人”,“河洛人”是由台湾传回来的称谓。福建厦门大学著名方言专家黄典诚教授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探讨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就在于寻找血缘之根和文化之根,返本开新,推动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其实,河洛文化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黄河与洛水流域的文化,二是指始于晋代以来,不断从以河南固始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传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特别是闽南区域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就是很相近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江泽民的新安全突破了传统的安全观,凸显出经济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具有涵盖领域广的综合安全观的特征,这既符合我国面对现实国际环境,又顺应世界潮流的大安全观;而且将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冷战思维针锋相对,是和平的、合作的安全观念.江泽民倡导的新安全观为我们在21世纪抓住机遇,维护并创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