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何失败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凤荣 《南风窗》2011,(9):52-56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间比苏联短得多,当时懂得商品、市场为何物的人还健在。苏联则不同,搞了60多年计划,涵盖了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懂得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人几乎不存在了,因此,其改革只能围绕如何完善计划工作搞,自然难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使一切有关国家命运的大政方针由新的议会机构决定 ,苏联的权力重心开始转离苏共。权力重心的转移并没有确立起新的权威 ,苏联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于是戈尔巴乔夫又决定设立总统制 ,但总统制也没有使苏联变得稳定和有秩序。苏共的威信和权力迅速丧失。过于急促的政治改革 ,摧毁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3.
雷日科夫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时期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中,大部分仍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从各自的立场对苏联发生的巨大历史变化发表自己的看法,雷日科夫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于5月5日至6日联合举办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系、所教师写的论文10篇,已毕业校友提交的论文5篇。我系兼职教授李正文、陈忠经、李新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陶炳蔚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指导。来自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行政学院、四川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等院校的校友同本系、所的教师、研究生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正在北大和我系访问讲学的民主德国洪堡大学教授费路、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郑宇硕也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还有苏联、民主德国和非洲的几位留学生也自动前来参加会议。因而这次的学术研讨会具有相当的公开性。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分三个主题进行:(一)新思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当前国际关系;(二)新思维与苏联当前的国内改革;(三)新思维与战争和和平问题。刘金质、黄宗  相似文献   

5.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决定性影响。苏联的每次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体制的效率,但各个时期改革的目标不同,效果不同,结果也不同。从冒进的赫鲁晓夫到保守的勃列日涅夫,再到过渡性的安德罗波夫,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正以不同的心情注视着苏联改革的进展。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起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来,苏联改革的成败的影响要大得多。不管苏联咄咄逼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恶习多么令人厌恶,苏联作为年龄最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为雄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地位,使人不能不承认这一点。主要由于上述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一、决定苏联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从客观形势上说,苏联社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形势是不可逆转的。苏联目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以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例,八五计划期间是7.7%,九五计划降为5.7%,十五计划(1976-1980)又降为3.7%。81年为3.2%,82年只有2.6%。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从经济本身上看,原因在于苏联长期以粗放经营为主,科技的发展抓得不得力。当苏联人津津乐道其科技发明占世界的1/3,其科学家占世界  相似文献   

7.
曾经以《第三次浪潮》和《未来的震荡》轰动了世界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前不久接到了一封发自克里姆林宫的邀请信。于是他们夫妇来到苏联参加一次未来学者的聚会。当他登上飞机时,还不曾料到,这次欧洲之行的高潮竟是和掌握着苏联命运的铁腕式人物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会晤。谈笑风生话世界戈尔巴乔夫的言谈,很快就证明外国报纸的恭维没有错。他反应机敏,为人和善,知识渊博。而隐藏在此后面的,却是政治家坚韧、果断的气质。正如外界所评价的:“他的笑很和善,但他的牙齿是钢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位钟爱回忆与反思的老人。在这位老人的心目中,前苏联、东欧的巨变真是够让他回味的了!1991年“8·19”事件发生时,苏联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成为“福罗斯囚徒”(他当时正在福罗斯度假,在那里曾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给苏联的内外政策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对内问题上,他提出了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纲领;在对外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世界上的新问题不能按照过去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了。"核时代要求克服对现实世界理解的陈旧模式,制定适合于时代的崭新的政治思维,用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如果说改革是苏联经济生活的革命的话,那末,新的政治思维是苏联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和国际问题上同以往形成的观念的决裂,也是在观念上的革命。新思维固然是苏联国内经济改革推动的结果,是为国内的进步发展创造正常的国际条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新思维也是"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经过痛苦思考产生的新思维同以往苏联的理论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型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相似文献   

11.
12.
[译者按]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m),伦敦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是一位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生于19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36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56年因反对苏联入侵匈牙利而退出英共,后加入意大利共产党.著有论述19世纪历史的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与<帝国的年代>,论述20世纪历史的<极端的年代(1914-1991)>等著作.2004年8月,87岁的霍布斯鲍姆在伦敦接受了俄国<自由思想-21世纪>杂志主编弗·伊诺泽姆采夫的采访,阐述了他对一系列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看法.他在访谈中说:"马克思至今仍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人物","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普遍适用的",…第三'世界对西方文明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它们没有美国那样的全球政治野心,"甚至可能成为伟大世界强国的中国也没有这样的野心".当然,他的有些观点可能是有争议的,有待进一步探讨.霍布斯鲍姆的访谈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前景等问题的各种观点.现将<自由思想--21世纪>2004年第9期刊登的访谈录(原文标题是:<后共产主义灾难的规模之大在俄国境之外是不了解的>)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年,本刊特开辟专栏,约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6.
The author analyzes Slovakia's road to democracy since the Velvet Revolution of 1989 and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women's position in the society. In the first section, she outlines crucial transition challenges and milestones. The second section, central to the study, shows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gender perspective. It starts by explaining women's lukewarm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issues both during socialism and at the threshold of the new era. The chapter discusses women's persistent marginalization in politics, contrasting this with their active role in civil society. It cites enduring inequalities in the labor market as well as the lingering patriarchal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families and outlines changes in the patterns of family and private life. Although women in Slovakia as well as men have become more aware of gender inequalities, politicians have remained reluctant to embrace a “gender agenda.” A typical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Slovakia is the gap between official documents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pproved under pressur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practice. The main actor attempting to close this gap is the pluralist sector of women'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at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 All these elements and processes constitute the setting in which the 2009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ok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in Slovakia's history, an incumbent president was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a popular female politician.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study analyzes the gender dimensions of this unique race.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学界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具体区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所具有的研究特点及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19.
戈尔巴乔夫与德国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年,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0.
In light of the fact—despite a widespread impression to the contrary—that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the fall of 1989 did not happen overnigh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kind of gradual societal work that had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democratic polities in Central Europe but that had generally escaped the notice not only of policy makers and the leaders of the “free world” but also of theorists.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s of performative democracy as it manifested itself in the period of late Communism (1970s–1989), but also in South Africa at the dusk of apartheid, and the conditions for political performativity, as well as its main features, are th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