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华松 《理论月刊》2007,(3):134-137
对有限语言手段的无限运用导致了歧义的产生。歧义按交际效应可分为蓄意歧义和无意歧义。蓄意歧义是对话中的任意一方巧妙地利用某些语言现象,对语句所传达信息的刻意曲解,以达到其主观上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一种积极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可以缔造出人意料的含蓄美、音韵美、形象美、模糊美以及谐趣美。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否定都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用于表达意思、表明态度或做出判断时常用的表达手段和陈述方式。但英汉两种语言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是有所差别的。本文拟就英汉否定句的异同、英语各种否定句的译法等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汉译英语否定句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公正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概念,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客观的社会差异现象,二是探讨差异的原因、对于社会差异的主观评价。“公平”、“平等”等概念容易产生歧义。在表述纯粹客观上的差异现象时,应尽量使用“均等不均等”、“平均不平均”这样的概念;在表现主观上对差异现象的评价时,应尽量使用没有歧义的术语,比如“公正不公正”、“合理不合理”、“正当不正当”等概念,以使学术表达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今报刊引用语特点杨晓红引用,通常是指摘引前人或现实生活中精辟生动的语句来表达己意。被摘引的语句即为引用语,这是一种人们比较喜用的独特而有效的表达手段。例如:(1)他第一次坐上车,满脸的喜悦,没说一句话。大概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5.
汉语歧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主要成就有:重视语言主体和歧义之间的关系,以语用分析为指导,歧义和语用、歧义与认知的研究成为歧义研究的重点内容;引进并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增强了歧义研究的应用性,使歧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文章阐述了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歧义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歧义的加工以及计算机领域对歧义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主要侧重点,跨学科研究也是歧义未来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研部的分工,我承担《避免由消防队自身引致的"混乱"》的英文校正工作.校正工作的本质是在语句准确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地将原著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在李宏老师翻译稿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与原著作者兰特院长比较熟悉的便利,针对有歧义的地方多次和他沟通,尽最大可能的表达出他在书里想要表达的原意.兰特院长作为一名专业消防指挥官,非常敬业和严谨,他的这本书凝集着他20多年来消防专业生涯的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公安文书中的语言歧义现象的分类、举例,分析了歧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了语言歧义现象在公安文书中的笔录类、报告类、书表类文书中的分布规律并指出了对其修改和预防的主要方法。该文章对公安文书写作教学和实践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常用方法,是一种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现象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可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接受新概念新事物,认识事物的规律。我常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英语完全属于不同的两种语系,各自的语义表达和构词方法都不相同。通过对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的词缀进行对比研究,在英汉两种语系中,词缀的构词方法存在着异同之处。就词缀的性质而言,英语和汉语两种语系具有相同的构词性等特点,但就词缀的数量和来源等方面又存在差异。词缀是从西方语言学概念中引入的,所谓词缀,在汉语中也称辅助成分,具体表示一个词汇意义的词根和某一附加意义的语素词缀。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方法不同,英语和汉语词缀拥有相同之处,都是依附于词根的语素成分,就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语系间的词缀特点、词缀的语法功能、词缀的性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赵岩 《前沿》2011,(24):192-193,247
外语学习及使用的过程正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在英语作为中介语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导入,但由于对文化导入的片面理解,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本文正是从"文化失语"现象出发,究其原因,挖掘"文化失语"和"本土文化缺失"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克服"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无被害人犯罪,由于其具有不易被人发现、当事人不具有被害人意识,甚至像安乐死以及聚众淫乱罪等这样的犯罪由于是双方协议自愿的,很容易让当事人钻了法律漏洞。其影响之大,参与的行为人之多,极易激发其他犯罪的发生。从理论、实务多角度分析无被害人犯罪的罪与非罪的界定,并拓展对非犯罪化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无疑有着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Andrew Chubb 《当代中国》2015,24(92):260-27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road spread of shanzhai culture in 2008, exploring the central question: what is it that brings such disparate phenomena together under one label? Shanzhai things have typically emerged from new spaces for participation in production beyond the control of formerly monopolistic authorities. But things are not necessarily shanzhai by birth, for it is also an identity affixed to things by consumers. The shanzhai identity's inherent ambiguity—almost the same but not quite—brings with it a dimension of disruption of authority (cf. Bhabha), but its political standpoints are elusive. Using insights from hybridity theory, this article characterizes shanzhai as a contemporary successor to what Lu Xun termed Grabism: the active reappropriation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authority for diverse local purposes, which have themselves been shaped and redefined by those same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4.
Jia Qingguo 《当代中国》2005,14(42):11-21
With the rise of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creases. Assessing Chinese nationalism, many people claim that it has grown stronger and more intense in recent years. Some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case beca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eliberately promotes nationalism to serve its own purpos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ality with Chinese nationalism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many assume. It has grown stronger in some respects but weaker in others.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t best mixed. In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one needs to look at external as well as internal and historical causes. Only by doing so can one gain a fuller and more bal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intriguing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5.
公安政策作为公安机关的行为规范,是党和国家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其中,严禁逼供信政策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不得刑讯逼供。而近年来,在公安机关办案过程中,刑讯逼供现象屡有发生。文章拟从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公安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正确落实公安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偷渡活动是一种跨国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成因比较复杂.综合了社会外界因素和个人自身的因素,而口岸偷渡活动是其中较为频繁出现的形式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口岸偷渡的成因以及口岸偷渡人员心理,发现口岸偷渡人员在实施偷渡过程中所具备的行为特点,为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打击偷渡活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Zhang Yiwu 《当代中国》2008,17(57):733-746
Globalization is an inescapable fact that conditions daily life in China today. To squarely confront this fact, two mythologies regarding globalization and China must be avoided. The first is the romanticization of globalization, which turns the trend into an all-purpose solution to China's problems that will introduce ‘universal’ values to the Chinese people. In fact, Chinese people should maintain a critical distance from the phenomenon and realize that so-called ‘universal’ values often turn out to be self-serving ‘Western’ value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lso the mythology that globalization is not happening in China at all, but is rather a process occurring elsewhere that does not affect the daily life of the Chinese people. Various examples from contemporary fiction and film prove this observation to be wrong. Moreover, they point the way to a possible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a community ethic that keeps the Chinese people grounded in their local environment and dependent upon each other to face and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globalization together.  相似文献   

18.
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中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整体恶化趋势仍在延续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由近现代工业飞跃式发展而引起的孤立性问题,而是与某些世界观、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有着深刻的联系。在当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宗教文化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种宗教关于仁爱万物、泽被草木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述等等,都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促进着宗教活动的生态保护实践,并对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难题,其发生频率之高、受害人数之多无不使人感到恐惧。传统的解决模式主要是集惩罚、教育和培训于一体的措施,但收效甚微。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了一系列的恢复性措施,允许学校成员积极参与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和解会议并发表意见,着重补偿损失、修复社会关系,具有解决校园欺凌的天然优势,且符合学校的设立初衷,能很好修复受损的同学关系。虽然面临众多质疑,但恢复性司法理念在解决校园欺凌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解决校园欺凌也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立法作为调控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不仅仅是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同生产其它社会生产资料一样。一部新的法律的产生也需要投入成本。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立法成本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立法工作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有利于确立立法效益观。优化立法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