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自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对加拿大亚伯达省《精神卫生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萧 《检察风云》2011,(13):38-38
历时26年,数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对精神疾患从诊断到治疗以及出院等多方面作出详尽规定,以确保患者权益,防止出现"被精神病"。(《新京报》6月11日)  相似文献   

3.
精神健康是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卫生工作是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公民的精神健康。我国对这方面的工作也相当重视,1985年8月,卫生部指示四川、湖南两省卫生厅派出5人专家小组,起草《精神卫生法》,到1991年,《精神卫生法》已经起草孕育10稿,但都一直没有与公众见面。直到2009年6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草案征求意见稿。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官网全文公布了新一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2年  相似文献   

4.
历时26年,数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对精神疾患从诊断到治疗以及出院等多方面作出详尽规定,以确保患者权益,防止出现"被精神病"。(《新京报》6月11日)  相似文献   

5.
《精神卫生法》渐行渐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十年之前着手起草,十五易其稿,时至今日《精神卫生法》草案才浮出水面。二十年间,有关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和伤人的消息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因此,这部法律草案一问世便被社会各界广泛寄予厚望。然而,在一些精神卫生专家看来,要想真正做到保障与促进公民精神健康,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精神病人的治疗、就业等合法权益,远不是出台一部《精神卫生法》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6月10日,备受关注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历经26年漫长孕育终艰难面世。国务院法制办就草案向社会开展的首次意见征集截止,社会各界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讨论,另有多家专业机构递交了修改建议书。  相似文献   

7.
强制医疗程序的实施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医疗程序"的"社会防卫功能",不仅受到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和接受过治疗精神病人社会危害性的抑制,还会因"被精神病"现象而打折扣。破解此困境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参照《精神卫生法》,将涉嫌犯罪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纳入"非自愿性住院治疗"范围;二是增加精神病治疗资源投入,强化"强制医疗"适用与解除的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堵塞《精神卫生法》中"非自愿性住院治疗"的漏洞,防止其成为"被精神病"新生代的寄生区。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 医疗看护制度“医疗看护”对我国内地而言是个新鲜事物。在日本精神卫生法和我国台湾省的“精神卫生法”中均可见类似规定。我国目前对于“医疗看护”问题的理论探讨并不广泛 ,也不深入 ,再加上“医疗看护”在非自愿就医问题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 ,所以笔者设专章对其进行讨论。《上海条例》和《草案》均对“医疗看护”问题设专章加以规定 (《上海条例》为第 3章 ,《草案》为第 4章 ) ,原文不赘述。笔者将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医疗看护”适用于严重精神障碍者 ,但同时须附以其他条件 ,在《上海条例》中是“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知力”…  相似文献   

9.
潘琦 《政府法制》2012,(34):24-25
“终于通过了!”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不少网友在得知这一?肖息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社会意见,必要而及时。反复修改后的草案在结构和内容上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非自愿住院和强制住院产生异议的有关救济程序不完善;未涉及在监狱等特殊场所设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护人”等名词使用欠周全;部分条款的结构及用语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以国务院最近公布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中与鉴定有关的条款为基础,结合司法鉴定学理论与实践,针对术语选用、基础理论与制度设计等问题展开评述与分析,最后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精神卫生法》实施后,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先行制定并实施的七部地方性精神(心理)卫生条例面临着合法性问题,与上位法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并应及时的修改或废止。一方面七部条例"相抵触的规定"不仅包含具体条款,还涉及立法理念和原则的变化;另一方面七部条例的性质突变后带来的与其原有形式的矛盾,建议七部条例在《精神卫生法》配套法规完成后采用修订或立新废旧的方式予以修正,使之从创制性法规变为实施性法规;或者对没有存在必要的地方采取单项废止。  相似文献   

13.
王岳 《海峡法学》2012,14(2):25-34
通过介绍美国自殖民地时期至今精神病治疗的发展历史,归纳了大部分通过立法而特别保障的精神疾患之各项"权利",进而结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提出《草案》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各项权利的修改建议。这包括建立入院权利告知制度,并应补充或细化精神障碍患者通信和探视的权利、知情同意的权利、劳动及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治疗中受最少限制的权利、拒绝治疗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参与选举的权利、隐私权和定期得到审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申红燕 《法治纵横》2011,(14):19-21
频发的“被精神病”案例和一幕幕飞越疯人院场景深刻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饱受诟病的精神病人收治现状引发诸多讨论。最终专家学者们无不将问题归结于法律和制度的缺失。《精神卫生法(草案)》这份酝酿26年未出的法规,能否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引发了争议。  相似文献   

15.
《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意见是我国卫生法治的一大进步,其有关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内容还存在与鉴定规律、证据制度、诉讼制度相矛盾、冲突的地方,需要在立法中进一步完善与调整,保障其与现有的司法鉴定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的变化,以及医护人员、社区居民、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等相关人员对精神卫生热点问题的看法,为制定媒体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省和广东省对115人进行了12组小组访谈,包括医务人员6组、社区居民4组、患者及其家属2组。结果:有近一半的访谈对象没有听说过《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更加规范,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更加重视精神障碍的康复和管理。有42人认为社会上依然存在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的现象,歧视的原因为"担心受到伤害"。关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强制就医"问题,有4人表示不应该强制就医;5人认为必须强制就医;30人认为要区别对待。大部分访谈对象对心理咨询机构持肯定态度。大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医生应该为精神疾病患者保密,31人认为应视病情而定。结论:《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对推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精神卫生法》的宣传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强化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报道,正确引导公众认知;完善配套政策,促进《精神卫生法》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最终出台的法律文本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其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非常高,而与中国的现实严重脱节。《精神卫生法》立法的三大理想中,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并希望立法来解决包括被精神病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是,立法脱离现实,相关的内容甚至出现了错误,表现在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实施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急诊急救、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卫生保障等方面。由于存在不切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定,《精神卫生法》在我国的实施将会大打折扣。建议《精神卫生法》重点关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治疗、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强制医疗的现象,关注财政投入不足、强制收治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称精神卫生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作为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对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精神卫生法》作为我国精神卫生法治领域的基本法,自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该法亦存在法律漏洞及规则欠合理的现象。为顺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精神卫生法》修订工作势在必行。通过修订,应明确《精神卫生法》以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为中心的社会法属性,同时应平衡好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精神障碍患者与社会公众安全的利益平衡、精神障碍患者与监护人的利益平衡、家庭监护人与国家监护人的利益平衡、精神障碍患者与医院(医护人员)的利益平衡等。  相似文献   

20.
酝酿了2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获得了原则性的通过,其中涉及的杜绝"被精神病"的内容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对于"强行收治"、"非自愿入院"等争议多年的焦点议题,三审稿保留了一审稿、二审稿所作出的突破。其中规定,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制;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以医疗机构作出的"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