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静 《内蒙古检察》2007,(4):21-22,12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因为如此,司法公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多年来,各级司法机关为促进和维护司法公正不断努力,“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更是检察工作的一贯主题。然而,由于多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司法不公作为个别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司法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调查了解,对当前刑事诉讼环节所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特点及趋势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佳 《法制与社会》2010,(33):123-124
本文从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创新和完善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机制,加大对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更好的体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权威维系的两大支柱力量--公正与强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实现情况看,认为司法不公造成司法权威流失,即"司法因不公而无威"的主流观点,在相当程度上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方式;相反,司 法强制力软弱造成司法权威流失.即"司法因无力而无威",在相当程度上却是一客观事实.因此,在坚持"司法因公正而权威"之实践价值取向的同时,主张"司法因强制而权威"更具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金才 《法制与社会》2010,(10):113-114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司法的行政化,地方化及司法腐败等现状令人堪忧,为维护司法的尊严和权威,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赖感,就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充分保障司法独立;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提高公正司法能力;加快司法运作效率,维护公平正义;加强司法监督机制建设,增强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5.
司法监督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目标的积极迈进,诉至人民法院的各类案件明显增加,人民法院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来自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公正执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改革和完善对法院审判的监督机制,也成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少人认为,要解决当前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问题,应该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我国当前存在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的监督、检察院对法院审判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法院审判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多种监督机制。各式各样的监督对法院审判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助于司法公正?对法院审判监督机制是否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司法经费供给制度将地方司法机关的经费供给权交由同级地方政府行使,这种供给制度的弊端在于给行政权不当干预司法,以致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不公预留了机会。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司法独立这一法治原则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将地方司法经费由地方政府供给的这种横向关系改为由全国人大将司法经费按照单列经费进行统一审议和批准的垂直供给关系,以确保构建审判独立与检察独立制度的经济基础不依附地方行政权。  相似文献   

7.
8.
邓若迅 《法制与社会》2010,(30):103-104
司法良知是司法官员在其法律职业实践中审慎地趋向司法公正的品质,为司法官员群体所特有,对社会生活有一定开放性,并具有道德实践性。司法良知在司法公正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促进司法官员职业人格的发展完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就追求司法公正,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采取了相关措施。同时,中国古代又无法杜绝司法不公,其背后还存在深刻的原因。中国古代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司法公正理论,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一理论还与时俱进。早在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10.
司法功能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达到解决纠纷、稳定社会的司法目的 ,首先要依靠司法公正。而作为实体公正的司法公正与作为程序公正的公正司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成为导致司法不信任的口实 ,从而影响人们对司法判决的信从。克服这一局限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树立和强化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现阶段我国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缺失的现状几乎到了可怕的境地。必须正确认识制度权威、法律权威与法院权威、法官权威之间的关系 ,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确保司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不公现象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隐藏在其背后的职务犯罪更是社会关注的腐败热点问题.司法人员利用行使司法权的职务之便实施的职务犯罪是引发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深入分析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特点以及查办的难点,尊重司法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查办机制,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确保司法系统独立和保障法官独立是实践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存在发现难、查处难、判决难等方面问题,制约了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应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整合侦查资源、树立精确理念及赋予特别侦查权等方式,重构我国的查办机制。  相似文献   

14.
明确司法不公的内涵,廓清司法不公的客观评价标准,对于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确立司法权威和树立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法、独立、公正--我国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平 《法学论坛》2003,18(5):33-35
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 ,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依法是实现独立、公正的前提和基础 ,独立是手段和方式 ,公正是司法的内在价值追求。实现上述目标 ,必须改革政治体制 ,完善司法制度 ,健全制约机制 ,强化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佑平  万毅 《中国法学》2002,(5):129-139
司法公正涵括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涵义。程序公正指在整个司法过程中公正地对待作为当事人的冲突主体 ,保证冲突主体能足够和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主张和请求的手段及其行为的空间。而实体公正则是指判决结果对案件真实情况的准确再现以及法律适用的正确无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性缺陷正在于公正的缺失。而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正是为了重塑司法公正。为此 ,在改革的动力资源上 ,必须依赖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改革的路径选择上 ,需要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创新型制度移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
论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司法改革的核心问题。司法公正要求司法主体在处理案件时只服从法律正义, 保障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 司法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司法机关行使权力的质量,实现司法公正必先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难免滥用权力, 完善监督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两大重要价值取向,然而两者在现实社会中,却会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是摆在新闻学界和法学界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决难题的关键,是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尤其是《新闻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司法的公正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制度保证一是政治民主,即任何行使国家权力的人首先应该向民众负责,而不是向上级负责,普通民众不仅享有将各种权力者请上台的权利,而且也必须享有将那些不对他们负责的官员拉下马的权利;二是司法民主,在强化司法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同时,必须使司法权的行使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必须让普通民众有序参与决定案件基本事实、性质、措施等司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