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支持,政府要完善法治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减少贫富差距,把人们的收入格局进行调整,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因此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安居乐业,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 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执行,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稳定的保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加强,需要人民法制意识的加强和提高。 社会主义经济是法制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个人财产收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产性收入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财产性收入的涵义也是伴随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而逐渐完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实质和社会主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监狱机关必须坚持把教育人、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衔接机制,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运用法制、经济、社会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群防群治,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朱贺 《法制与社会》2013,(5):297-29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发展进程逐步展现出其基本成果,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时代据面前,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就成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义,要想使这个发展主义能够切实的、良好的体现出其良好的稳定性效果,法治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法制制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越具体的法治要求摆在我们面前,其中在全球风险社会意识的强烈冲击下,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也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如何使刑法向着功能化方向发展,使之更能匹配社会的发展形势使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另一方面,小平同志又非常重视法制的价值。他认为,法律和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②因而“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③并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7.
蒋晓伟 《法学论坛》2006,21(6):18-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宪法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实现,其前提或基础就是人民主权的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正确途径,其中法制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制。和谐法制的标志是: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充分体现人民主权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强调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并注重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各区域之间、全体人民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加强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坚持全面发展,立足以人为本,平衡经济发展,完善政治体制,强化诚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中国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法制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特征都包含着对法制的需要,并对国家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权利保障为支点,以官民和谐为重心,力图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制作一宏观勾勒。  相似文献   

10.
言论广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到二○二○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重建的30年中人民检察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稳步快速发展,检察人为国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检察机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落实正确的执法观和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全局;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完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法制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中.法治必须贯穿始终。只有不断健全完善法制,严格依法行政,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人民文明进步。可以说,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也是行政管理方法的一大变革。因此,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有序地发展,必须要严格执法.而严格执法则必须在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原则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3.
彭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服务和实行改革开放;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而且要依法办事,实行治国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掌握法律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大程 《中国司法》2005,(10):18-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推进法制建  相似文献   

15.
四、金融危机防范的法制对策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应的危机防范对策措施,已经相当紧迫。江泽民总书记在主持党中央举办的第七次法制讲座时指出:“要健全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完善金融机构内部...  相似文献   

16.
费杰 《行政与法》2013,(3):37-41
在外需持续低迷、内需长期不振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经济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有效扩大内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是消费拉动,因此,只有建立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各项社保、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让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敢花,从而使扩大内需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对经济运行法制监督的涵义及其基本任务经济运行,是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再生产的表现。法制监督,是调整经济运行,保证经济机体协调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对经济运行实行法制监督,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计划、方针、政策、法律为依据,对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与经济活动进行监察与督导。这里所说的法制监督,不仅指对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还包括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内的所有参与经济关系和从事经济活动的都要接受监督。在社  相似文献   

18.
余玖玖 《行政与法》2007,(12):10-12
收入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根本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在城乡、地区、行业、社会群体之间及其内部普遍存在;收入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会产生不利影响,容易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当前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落实收入公平分配措施,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08,(5):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民主法治,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协调,而行政契约在法制协调中具有比较优势。故要完善行政契约保障机制,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