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一近年来,群众涉法类上访呈现了逐年上升趋势,占上访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些涉法上访事件呈反复性和规模性,时有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的现象。涉法上访的内容主要是对执法部门行政行为、法律纠纷、民事刑事判决、经济合同纠纷和山林土地纠纷等不服或有争议。这些信访所反映的问题中有一部分是可以或者应当通过正常法律渠道解决的,但信访人不愿走司法诉讼这条路;有些是走司法途径时,有关机关又不受理;还有些是经法院一、二审判决后,当事人不服,转而到行政机关信访反映。  相似文献   

2.
《大特区党风》2001,(8):29-29
目前,琼海市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信访举报工作责任区,全市上下形成了信访举报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1999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纪检监察信访问题处理不到位而引发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新的《信访条例》对市、县、乡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起着“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在接访过程中,一举一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上访群众的情绪,关系着处理问题的效果,故应做到“四心”。  相似文献   

4.
目下,由于社会变革带来的多种利益矛盾冲突,使信访上访数量增大。但现阶段的上访形式还不成熟,上访的渠道还不够通畅,集体群访、对抗冲突性上访的情况也较多,存在着上访的非制度化和非程序化的紊乱现象。这些带来的社会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信访接待制度,为公民参与政治对话创造条件,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很有必要。 在此基础上,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开放政府信息.建立一套有利于长期稳定的“信访预警”机制,将一些群体事件、民众情绪化解在前期和萌芽状态,则是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9,(6):56-57
姚中秋在3月31日的《新京报》上撰文指出:据报道,江苏响水县残疾退伍军人王信书因为上访,被当地政府关进“学习班”,逃出后为免再次被关而在外流浪数月,不敢回家。这种现象让人们不得不思考,信访制度怎样才能为民众提供有效的救济。信访官员成了抓访者,这无疑是对信访制度的讽刺。这是因为,“上访率”已经成为一项政绩考核指标,这同样容易诱导一些基层政府官员阻止民众越级上访,于是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截访”策略。  相似文献   

6.
引发群众上访量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因素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包括政府信访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政府信访体制、信访工作方面的原因,政府发展政策、干部工作考评制度方面的原因。为了有效抑制上访量,须完善信访政策,规范信访、上访秩序;理顺信访体制,创新信访工作;做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常态解决信访、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部随想     
老枪 《党风与廉政》2000,(11):46-4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农村党员,今年 5月份,我和 100多名村民集体到省上上访,反映我村村委干部的有关问题。前不久,县纪委在处理党支部有关成员在上访中的违纪行为时,以我也参与集体上访为由,给了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很有些想不通。请问,党员为什么不能参与群众集体上访 ?读者 赵英俊 赵英俊同志:   所谓集体上访,是指有 5人以上 (含 5人 )的信访人,以走访形式结群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同一问题的信访形式。   根据宪法和党章的规定,人民群众或党员有权以信访形式向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和法律部门反映问题,但必…  相似文献   

8.
措施     
《先锋队》2011,(5):45-46
河北无极:推行信访工作“N+1”模式 为解决基层农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问题,河北省无极县纪委创新思路,探索推行信访“N+1”模式,由"N"名信访监督员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流,打造“阳光信访”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春林 《先锋队》2010,(12):48-48
一是把信访信息转变为预警防范,对可能引发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恶性事件的信访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及早介入调解,防止矛盾激化。二是把信访信息转变为廉政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任前廉政谈话、信访谈话等,做到早提醒、早帮助,防止问题蔓延或恶化,促进廉洁自律。三是把信访信息转变为专项治理,针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现。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大同市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都有较明显的上升,特别是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增长幅度较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市的信访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尤其是"三访"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信访案件都是涉法涉诉案件。涉法涉诉上访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行信访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权利救济和反官僚主义。但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理性不足,信访制度消解了司法制度的权威,同时自身也陷入了官僚化的泥潭。而这些导致了“信访洪峰”和“限制上访”的困境。因此,应理性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改造,以保证信访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和谐,以及信访制度本身内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田锋 《先锋队》2010,(10):46-46
近日,壶关县纪委将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情况在接访地点公布。来访群众可根据自身诉求“点名”要求某一位领导接访。被点领导在现场的立即接访,不在现场的由纪委信访室联系,预约时间接访,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与上访群众见面。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上访群众,让上访群众见领导不再难。此外,县纪委还实行了“开门接访”,把信访接待室搬到了机关大门外,公布了举报电话,拓宽了群众信访渠道;  相似文献   

14.
讽刺幽默     
世说新语各级官员要把上访群众看作自家人,多一些理解和同情,能帮就要实实在在地帮一把,能解决一些问题就解决一些问题。——近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教育、群众信访、唱读讲传和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会上,在针对群众信访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代中国,法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无可争议的治国主要模式,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多元、参与、协商、互动的理念。因此,信访也是一种不应放弃的有着积极作用的辅助性政治制度,在法治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信访仍然发挥着自身的灵活作用,弥补着法律僵硬性的缺陷,推动着问题的解决,维护着社会的和谐,尤其是处理一些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信访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信访部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受理了大量群众来信来访,使许多信访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为我省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省信访形势十分严峻,大规模的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逐年增多,根据我们调研和掌握的材料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处理信访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处理不好,有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局部社会动荡。因此,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做好群众信访二作,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经…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目前愈演愈烈的个人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访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一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将党委、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整体移交给人大,使各级信访机构成为人大的工作机构,依托人大职能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8,(9):69-69
长春市自去年开始开展信访攻坚战,集中解决重大疑难上访和历史遗留问题,对越级集体上访问题落实了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对非正常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组织了复查复议,对上级要结果的案件逐案督查督办。今年,长春市在坚持常委包县(区)、分管市长包战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包具体案件,建立了党政领导包案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全市的信访“老大难”问题,大大提升了信访案件办结率,收到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忻州一直是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此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干部提出"七个为什么":为什么信访案件多?为什么信访问题领导批就能解决,不批就解决不了?为什么有人认为群众上访是"刁民"闹事,有人认为是合理诉求?为什么应该解决的事解决不了?为什么一些群众要越级上访?为什么个别地方和部门信访问题多?为什  相似文献   

20.
张千帆 《廉政瞭望》2010,(12):32-32
今年是《信访条例》颁布施行5周年。上访及其引发的诸多权力滥用现象,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不是像某些专家想象的那样,只要出台一部信访法就“终结”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