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受命告张遇险黄安1931年7月,为了参加如火如条的国内革命斗争,成仿吾毅然离开了德国柏林,秘密回到了白色恐怖的上海。由于他曾是20年代上海创造社的要员,在上海名气很大。中共中央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离开上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关切地对成仿吾说:“上海很紧张,你不能待,你熟人太多,为了你的安全,希望你离开上海。”成仿吾十分感谢党中央的关怀,表示愿意去艰苦的鄂豫皖苏区。张闻天欣然允准。于是,成仿吾经过化装,秘密来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省苏维埃文委主席、省教委主任以及红安中心县…  相似文献   

2.
成仿吾在中央苏区李安葆,郭淼1934年1月,为了寻找党中央,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突围辗转到了江西瑞金,随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火热的革命斗争。他在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百折不挠,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精神和坚强的品质。一、鄂豫皖突围,参加六届五中全会...  相似文献   

3.
闻天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给子女谋取各种方便,他常说:“干部的亲属只有多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比普通老百姓更多和更优厚的权利。”早在1955年,国家机关实行精简人员,张闻天便主动要求把在外交部当打字员的女儿精简下来,让她回原籍上海。后来,这位高干子女一直在上海的一家工厂当普通工人。张虹生是张闻天惟一的儿子。平时,张闻天在工作之余,总要和儿子谈天,谈政治、历史、文学,并检查他的作业。庐山会议以后,张闻天受到错误的批判,深感压抑、苦闷,儿子能在身边,对他在精神上是极大的安慰。可是,当1961年党号召青…  相似文献   

4.
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1931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并兼任省苏维埃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黄安(今红安)县委书记.1933年11月,他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赴中央汇报工作.1982年5月,他重访大别山故地.当他走进当年的办公地点时,泪流满面,当即赋诗:"三年征战在此地,劫后重来无故人.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  相似文献   

5.
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令他魂牵梦绕1934年10月,因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共临时中央决定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此时,成仿吾在中央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巾央党校的前身)任教。因久患疟疾初愈,他身体相当虚弱。他能否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呢?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特地征求他的意见。“你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能走,就留在苏区。”成仿吾不顾赢弱的身体,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走,我跟部队走惯了,我能走。”中央组织局很快批准了他的要求,把他编人了干部休养连,随中央军委纵队…  相似文献   

6.
张国焘推行错误路线成仿吾历尽艰险上告1931年9月,成仿吾秘密来到崇山峻岭的鄂豫皖根据地,出任省委宣传部长、省苏维埃文委主席、省教委主任及红安中心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又名洛甫。他1900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逝世。张闻天从1931年开始担任重要职务,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外交工作,先任驻苏大使,继任外交部副部长。1958年4月,张闻天响应中央关于干部要到下面,“走马看花”调查研究的号召,到上海、杭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通过对4O个工、农、商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参观,对已经开始露头的某些不健康苗头有所警觉。随后,对“大跃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耳闻目睹,使张闻天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修养撷英     
《前线》1998,(10)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反“左”的意见受到了严厉批判。张闻天对此持有异议。有人劝他少说为佳,可张闻天却答道:“‘物不平则鸣’!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讲真话!”于是,在会上他大胆发言:“……我讲一下党内民主作风问题。毛主席常说,要敢...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和博古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到过莫斯科留学,归国后都曾经在中共党内负总责;他们都曾经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又先后觉悟,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自己新的一页。莫斯科:张闻天和博古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一个以学识渊博著称,一个以能言善辩闻名。张闻天,1900年生,上海南汇人。青年张闻天经历十分曲折、丰富。1915年,张闻天高小毕业后曾先后在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海河工程专科学校、上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学习,加入过少年中国学会,实验过工读互助的“新生活”。1920年7月,张闻天东渡日本游学,次年1月返…  相似文献   

10.
张闻天对亲属、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他常说:“革命者的后代应该象人民一样的生活。”他平时就对裙带风深恶痛绝,经常告诫子女亲戚:“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要求他们千万不要卷到这种歪风中去。1959年,他儿子张虹生报考大学时,曾要求父亲打招呼,张闻天不仅不同意,反而批评说:“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1962年张虹生大学毕业时,张闻天即鼓励儿子去新疆建设兵团。张虹生一去就是15年,在那里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党中央恢复了张闻天的工资级别,并补发他以前被扣的工资。当他儿子从新疆到广东肇庆来看望他和刘英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张培森所撰《刘晓何时到上海任地下党负责人》一文,根据张闻天、刘晓当时所发电报,判断刘晓动身赴沪的时间当是1937年7月11日至16日之间,抵沪时间最迟不会晚于17日。读后很有启发,引人思考。笔者近日又查阅了一些史料,感到此说还值得推敲。我判断,张闻天三份有日无年、月的电报,第一封“十一日”致上海冯雪峰及第二封“十六日”致上海潘汉年、冯雪峰的电报,均系1937年6月发出。第三封“十九日”的电报则为1937年7月发出。刘晓到达上海时间大致为6月中旬末、下旬初。理由如下:一、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刘晓…  相似文献   

12.
在我十二三岁时,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一二年,我开始知道“张闻天”这个名字。那时,我哥哥和他的少数进步同学们似乎有一个非正式的读书会,出钱买书的是他的一个家中很有钱但思想很进步的同学。书刊全是革命进步的,文学作品也有,全都放在我们家中。这些书中也有一些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出版的,后者中有张闻天择的书,我似乎翻看过,但我的文学气质太弱,连书名也忘记了。但从此我知道张闻天是个文学家。大概是在1936年冬,我从同一个途径读到了范长江同志的通讯报告集──《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不知是其中的哪一本…  相似文献   

13.
芦花会议     
《党课》2006,(10):90-91
两河口会议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张国焘虽然表示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但行动上却借口所谓“组织问题”没解决,按兵不动,故意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动。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松潘战役计划”中第一步计划未能实现,使胡宗南军先于我军集结松潘地区,造成我军攻打松潘的被动局面。此时,迫切需要加强一、四方面军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团结,以便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步伐。为此,中央政治局利用部署松潘战役第二步行动计划的间隙,于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芦花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陈昌浩、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凯丰、邓发、李富春、徐向前、刘伯承等13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的历史经验教训。会上,张国焘首先作了关于红四方面军发展历史的报告,接着徐向前、陈昌浩分别就红四方面军军事方面的情况和政治工作情况作了补充报告。会议对3个报告进行了讨论。邓发、朱德、凯丰、甩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等先后发言,对红四方面军在巩固和发展、提拔工农干部、壮大红军、遵守纪律、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创建通南巴新根据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红四方面军在退出鄂豫皖和通南巴根据地以及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错误和战略上的失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沈泽民在鄂豫皖苏区的功过是非后认为,沈泽民实现从教条主义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转变,是在1933年10月16日召开的省委第三次扩大会议上,其标志是他根据这次会议所写的<鄂豫皖苏区省委报告>.这比张闻天、王稼祥的转变要早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张闻天在台历上写下了列宁的一句箴言:“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这句座右铭,对张闻天说来,既是一种自勉,也是一个自我写照。张闻天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从投身五四运动到“文革”中去世,他的一生,正是坚持独立思考、不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一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生。五四运动中的来索张闻天是20世纪同龄人,1900年8月30日生于江苏南汇县(今属上海浦东新区)张家宅的一…  相似文献   

16.
“我亲爱的妈妈,你的长虹,将认真的要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找求者了。他将把那一点光明拿来,高举在无穷的黑暗中间。妈妈,他更将借你的精神的帮助,使自己变做光明, 照澈这黑暗如漆的世界 !”   这是 1925年张闻天入党时创作的书信体抒情小说《飘零的黄叶》中,小说主人公长虹对他母亲说的一段话,这蕴含了母子情深的话语正是张闻天对党立下的铮铮誓言 !  正是这样的誓言,支撑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苦苦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 !这是信仰,是忠诚,更是奉献 !但命运有时也是不公平的,当我们回想起“文革”那段极不寻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生前的全部存款4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他没有给唯一的儿子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为儿子留下的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张闻天对孩子从小教育很严格。解放初期,儿子还很小,有一次,他钻进了爸爸的小汽车里,想风光一番。张闻天发现后要儿子下车,儿子不肯,并央求说:“爸爸,我没坐一次小汽车,就让我坐这一次吧,就这一次!”张闻天教育儿子说:“这车是党和国家给我工作用的,小孩子不能沾光,就是一次也不行。你要坐车,可以坐公共汽车去。”孩子执意不肯,就赖在车里哭。张闻天无奈,就步行去参加会议,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提坐小汽车的事了。  相似文献   

18.
刘珍珍 《党史文汇》2013,(11):38-42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名任命的。通知下达前,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召见出生于湖南会同县、时年47岁的粟裕。一阵寒喧过后,毛泽东说:“这次找你谈谈,是要向你传达中共中央最新决定,要你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很吃惊,马上表示:“主席,我不能胜任!”毛泽东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是近代中国的先知先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我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百年前的8月3O日,张闻天同志生于上海.他光辉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典型.本文叙述张闻天由新文化运动战士向中国共产党员转变的革命历程,谨作为他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的一个缩影.“向旧社会宣战”五四爱国运动的大潮退落后,身为“河海”最活跃的学生代表之一的张闻天,开始经历了一段“向光明地方摸索”的时期.在这之前,张闻天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大量地接触了欧美政治思想与文化思想,受到了民主与自由的熏陶.特别是《新青年》杂志和外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对他的思想觉醒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年后,张闻天还颇有感触地回顾说:“五四前《新青年》的出版给我影响很大,我的思想从那时起起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对中国旧社会的一切发生了怀疑与反抗,而景仰欧美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与生活.”  相似文献   

20.
(五)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表现在重大事件中。 1968年3月,在整个局势稍为稳定之下,突然爆发出“杨余傅事件”。在此事件中,江青与林彪再次紧密地进行合作。 3月9日晚上,叶群紧急约见江青;一见面,就说:“杨成武和余立金勾结起来,要夺吴法宪的权。林总叫我来向你报告,看怎么办?”还表示:“林总很为难,他不好直接找主席,问题又很严重!”江青一听,劲头就来了,立即去见毛泽东。她除了提出杨成武“要夺空军的权”之外,又说:“杨成武跟傅祟碧勾结,要夺北京市委的权。” 这些罪名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