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两家企业在清产核资中落了个情理之外的结局,再一次尖锐地凸显出历次企业改革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政策能否褪尽“竭泽而渔”的色彩?能否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形成一个令好企业神清气爽的评价机制?要成功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须为此提供一个解。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5):32-32,33-34
2013年,上海市政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美丽上海”为主题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现有36家直属基层工会,工会会员35088人。2009年,集团工会紧紧围绕企业“抓市场、保增长、强基础、促发展”12字工作方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抓手,继续大力推进立功竞赛、“安康杯”竞赛和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  相似文献   

4.
时下,不少地方热衷于办节.名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巨.本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借助本地历史文化特点办节以扬名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无可厚非.但凡事须适时适度.以办节为名,行摊派之实,组织灯会展戏剧展,将门票以行政手段向城乡单位摊派;办这节那节四处“化缘”,拉赞助找捐赠、收红包要礼金;广告、布景、推位无一不收费,然而钱到手后又不知用到何处,致使百姓负担加重叫苦不迭.办节成了扰民之举.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有领航、民营及中小文化企业成为“走出去”新的生力军,发达地区和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占比较大,发达国家依然是“走出去”首选目的国和地区,而新兴业态类文化企业“走出去”成为亮点,出口模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存在诸多问题,如:“走出去”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渠道狭窄、平台薄弱;“走出去”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及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应对国际争端、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要在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文化企业对外贸易的涉外桥梁,提升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与文化企业“走出去”相关的政策、法制、人才等支持体系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很多企业家都知道“金三角”企业家俱乐部,并且乐于成为它的成员,因为这个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很对企业家的“胃口”。一些厂长说,除了家庭、企业之外,“金三角”是我们第三个“家”。 为企业家服务的宗旨 这家俱乐部是上海最早几个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社会活动组织之一。两年多来,共吸收会员800多名,来自700多个工商企业。上海209个大中型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7.
“改名现象” 从1992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省、市、行业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类刊物纷纷更名,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不大不小的“改名热”。 改向哪里?从已经改名的刊物看,出现了众多的诸如“企业瞭望”、“企业大世界”、“企业经济与文化”等名称,但更多的改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导刊(报)”。改名的一个共同走向是尽量将原来刊名中“思想政治工作”字样去掉。 这种“改名现象”,在思想政治工作刊物领域产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开始,我们十里泉发电厂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在探索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为家立身、为厂立业、为国立本”的“三立”文化。 为家立身。为家立身是个人立身的基本取向,也是企业立身的源泉,更是家庭美德的基本准则。生活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工业“十五”发展规划,按照上海工业党委的要求,上海化工、医药和建材3个产业工会组成了“关于企业在发展与调整过程中职工利益分化问题”课题组,对所属行业的部分企业和职工进行了调查。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共调查90家企业,发出3000份职工调查问卷,回收2872份,回收率为95.7%。在被调查的职工中,工人比例占48.2%,管理、技术人员占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开辟自由港是振兴上海、实现四化的迫切需要中央要求“上海必须充分发挥其口岸和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其经济、科技、文化基地的功能,作全国四化的开路先锋。刀上海是中国经济和实现四化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结合部”。  相似文献   

12.
周毅 《瞭望》1994,(15)
引出一个“大话” 上海提出在201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在金融意识刚刚复苏的中国,不少人可能说这是说大话。 但这个“大话”,不仅激起了国人的热情,也牵动了世界的目光。自1991年第一批外资银行被批准进驻上海开设分行,至1993年已迅速增加到26家。 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也在他们心里引起一些疑问,他们在上海到底怎么样?他们能赚钱吗?他们怎么看待上海及上海的金融前景?但有一个问题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外资银行非要急匆匆地往中国、往上海拥挤?这不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当今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也明确上海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我们认为,先进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这里,本文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对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浦东开发、开放,国营大中型企业大批进入改革序列,上海股市与国际股市的接轨;上海的动作全国瞩目。为加强对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跟踪,将新态势、新经验、新发展以及新思路及时传达给广大读者,本刊从这期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看上海”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5.
刘伟 《瞭望》2002,(35)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逐步放开食糖配额限制,至2004年,将全部放开,最终关税由30%降至15%。面对价格低、质量高的“洋糖”的咄咄逼人攻势,成本居高不下的我国制糖业该如何应对? 在刚刚结束的本榨季,亏损严重的广西上思糖厂通过与上海糖业烟酒集团资产重组获得新生,成功实现企业、蔗农和政府的“三赢”局面。业内人士认为,“上上模式”的成功昭示着我国糖业完全有能力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可谓风起云涌,国外各种管理思潮不断影响着国内企业。优先考虑“定位”,还是优先考虑“执行力”?是系统引进别人的文化,还是着眼于自己的创造?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必须着眼于建设自己的“本质文化”。所谓“本质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本质文化”必须是内生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步生成、逐步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任何一个卓越的企业,都不可能通过全盘照搬和全盘引进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个卓越的企业,企…  相似文献   

17.
唐敏 《瞭望》2001,(42)
翻开各类报刊,这样“节”、那样“会”的广告目不暇接,看着热情的邀请和如此众多的名目,禁不住有些担心,“文化搭台”真正实现了“经贸唱戏”的有多少?商家、企业对如此的活动还有多少积极性?而“搭台的”一方到底是出于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运作? 挟“北通宛洛,西带秦川,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交通优势的襄樊,曾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令正在打造成商家力争之地。2001年中国湖北襄樊诸葛亮文化节暨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经贸洽谈会的举行即意在于此。尽管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但在名目众多的节会中是流于俗套,还是独树一帜,招来“金凤凰”,达到预期的目标?还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北京日报海燕电视杯国际男篮邀请赛上,中、美、苏、捷等国劲旅角逐激烈,北京观众大饱眼福,称赞这次国际男篮邀请赛是一次高水平的比赛。人们于兴奋之余,不由地感谢北京日报和西安无线电二厂,是他们赞助发起和组织了这次国际比赛。 最近,由武汉晚报等企业、团体赞助的国际业余拳击邀请赛又在武汉拉开战幕。 以上种种,都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场上出现的新鲜事——企业、团体赞助运动队和体育竞赛。人们给这些有别于体委一家办体育的各种社会办体育的形式一  相似文献   

19.
“梅山”是上海在江苏省境内的一块“领地”,是全国大型的企业。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中发展起来的“大一”企业,是怎样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的?笔者对其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北 《侨园》2003,(1):22-23
世博会选择上海,世界看好中国。被誉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林匹克”,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会给我国带来什么?谁能与世博经济共享繁荣呢? 为中国发展再装一个“加速器”世博会不仅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上海申博成功,既是对举办国经济实力的考验,也是对举办国举办能力的考验,它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3万多亿美元,人均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