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安事件”是公安学理论和公安工作实践的一个重要术语。其名称、含义尚不统一。治安事件的概念可定义为 :具有同质挫折感的个体 ,在情境中由于特定因素的刺激形成群体 ,公开实施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妨碍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 ,并受有关法律法规制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2,(5):44-45
杨海坤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2期撰文《我国群体性事件之公法防治对策研究》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众多个人组成的群体所制造或形成的事件,它是一个中性概念,“违法性”并不是界定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要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群体性事件处于多发时期。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官民”关系错位.二是利益表达机制梗阻,三是权力运行机制封闭,四是权利救济渠道缺损,五是法治化应急处置机制缺失.六是善后处理制度缺位。预防群体性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顺“官民”关系,建立表决权型政府。  相似文献   

3.
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引发的,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事件,具有客观性、动态性、群体性、危害性等特征。其起因多种多样,可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插手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处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导思想是:维护稳定,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其基本原则有:依法处置原则,团结教育大多数原则,“三可三不可”原则和“三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4.
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引发的,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事件,具有客一、动态性、群体性、危害性等特征,其起因多种多样,可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插手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处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导思想是:维护稳定,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其基本原则有:依法处置原则,团结教育大多数原则,“三可三不可”原则和“三解决”  相似文献   

5.
警察谈判,也称警察战术谈判、警察临战谈判,其类型主要包括:反劫制暴战术谈判、重大群体治安事件处置现场谈判、缉捕现场谈判等。警察谈判是警察谈判人员执行法律,严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它既是警察机关在警务实战处置中“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警察谈判对象人身权利予以保护的一种手段。自美国“9.11”事件以后,我国暴力恶性案件上升,劫持人质案件数量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威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顾耀昌 《群众》2012,(4):86-86
农民工“第二代”是个特殊的群体,一般是指年龄在十几岁、二十岁左右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城市或城郊长大,主要来自两方面人员: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二是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第二代”逐渐增多,带来许多教育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行政管理而必须裁决处罚的案件。治安案件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共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消防管理和交通管理,违反户口或居民身份证管理案件。治安案件中造成危害较大或造成社会影响较坏的案件是游行、罢工、示威、集体上访、冲击党政机关的群体性事件;或聚众械斗、围攻殴打执行公务人员、哄抢公私财产的案件;或大型体育比赛如足球比赛场群体暴力性事件等。这些案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必须严肃认真处置。一、治安案件现场的特点1.治安案件现场范围比较…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社会治安虽“整体平稳”,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从治安问题的产生和治理角度看,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治安现象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消极因素。根治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途径是:加快发展经济;积极完善社会政策;调和社会关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反腐方式研究,遏止蔓延势头;加强传统人文教育,构筑文化防御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看,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趋于紧张的倾向:从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愤怒的民众直接把矛头指向官员;从“躲猫猫”到“邓玉娇”案,网民从网络走进现实,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从“天价香烟门”到“替谁说话”,民众对个别官员的不信任蔓延至对官员群体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0.
叶国兵 《公安教育》2008,(4):27-28,29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和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聚集在一起,采取非法的、极端的形式或手段向具体的国家管理者主张合法权益或表示不满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它是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方面显现的“非一致”与“非和谐”的结果,在客观上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比普通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严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笔者在此仅对如何用和谐理念认识和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紧急治安事件是治安事件中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紧急性”,因而在构成要件、性质特征等方面也有了不同的表现。在处置紧急治安事件的时候,就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点,贯彻不同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 ,农村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 ,政府的治安成本大幅度提高 ,而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与乡村地痞、宗族群体、宗教势力这三种社会力量的推波助澜紧密相关。要降低农村治安成本 ,除应加强对乡村“黑白合流型”恶势力的打击 ,摧毁其“保护伞”外 ,还应更新对宗族、宗教势力的观念 ,在团结教育的基础上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规范管理 ,允许其处理族内、教内事务 ,在礼仪层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治安工作量 ,避免政府与乡民间的正面冲突 ,还有可能减少宗族间械斗及法轮功等邪教的生存空间 ,从而降低农村的治安成本  相似文献   

13.
市县短讯     
《今日浙江》2009,(7):60-61
杭州:发放教育消费券解决大学生踏入社会最后1公里问题;萧山:“三步妙材”改善治安“老大难”;宁波:发放“旅游券”,推荐旅游线。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老年人中有一部分特殊的困难群体,在民政术语中通常简称“三无对象”。可是对“三无对象”的概念一直未有明确的解释,如民政管理干部学院1984年出版的《民政概论》对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称为“三无对象”;1988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民政概论)则将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称为*三无对象”;1996年8月29B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三无对象”的同述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持人的,或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和抚养能力的城市、农村老人。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的根本转换和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暴露出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诱发各种治安问题的因素大量涌现:一是农民利益冲突增多,社会矛盾复杂化;二是农民犯罪诱因增多,刑事犯罪严重化;三是农民人口存量增多,治安隐患多样化。完善防控体系,落实综合治理措施要进一步强化四项机制:一是以预警为内容的灵敏信息机制; 二是以110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以打击为主要形式的整治机制;四是以创安活动为载体的管理防范机制。深化农村公安工作改革,建立系统、高效的管理体制,要合理设置机构,变“倒金字塔”为“正金字塔”;改革人事制度,变“铁饭碗”为“双聘制”;实行量化管理指标,变派工式管理为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杭城六种人不下岗杭州市劳动局最近对企业职工下岗程序作出严格规定,并明确对6种人一般不得安排其下岗:企业中现役军人的配偶;残疾人;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者;非因工负伤或患病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或哺乳期内的;双职工家庭中有一方下岗的。(据《经济晚报》)保证对社会贡献大者、弱者和特殊情况考不下岗,这就是社会公平,这就是政府的责任。贵阳千余寒门学子消除“眼前优”新华社讯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尽管有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帮助,有时仍难免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中有不少是近视患者,因生活枯据或…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拦截火车事件,是指事件参与者为了反映问题和自身要求,在经过向本单位和当地政府长时间多次上访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为了寻求新的反映渠道,扩大影响,以便让更高层次的领导出面解决问题而由多人拦截火车的过激违法行为。其特点是: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参与者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有突发性和消极示范作用;事件主体多是退休职工。群体性拦截火车事件形成的原因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至亏损,不能保证职工的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险机制不健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发挥社会“减震器”、“平衡器”的作用;国家有关退休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政策在一些企业难以付诸实施,使群众对当地政府的诚意产生怀疑;一些企业和党政机关领导与群众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等。处置此类事件政策性、法律性很强,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所能单独完成的,必须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消除此类事件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西安市群体性治安事件大幅度上升。其规律为:(一)数量居高不下。(二)形式“一斗两堵”:多有打斗情节甚至有械斗性质;动辄堵门、堵路:以围堵市政府大门最为突出,堵路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四条主干道和城区主要交叉口。(三)发生时间集中于重要会议召开、重大内外事活动和改革政策及措施出台期间。(四)规模“小中孕大”:稍有疏忽、处置失当或坏人插手,任何小的事件都可能酿成大的事端。(五)成因“燃点”增多:主要引发点集中在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国企改制、拖欠工资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三个方面。西安市公安局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作法:(一)“五个强化”:即强化组织保障、法律保障、情报保障、警力保障和后勤保障。(二)做八方面工作: 1.成立“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总指挥部”,局领导牵头,24小时全方位收集处理情报信息,快速指令。2.优化总体和专项预案。3.对全局科(所)以上三级指挥员进行全员培训。4.科学配置警力。5.以 110为中枢向社会幅射,全方位捕捉社情信息。 6.完善属地处置责任制、协同处置责任制和处置责任追究制。7.加快通讯网络建设。8.装备建设向一线倾斜。  相似文献   

19.
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对象的确立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从治安管理学和治安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状况看,学术界普遍认为“治安”是治安学的逻辑起点,治安、治安秩序、社会秩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普遍承认治安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对象的论证大多以治安为核心。从多种学科对于秩序、社会秩序的研究结果判断,以“社会治安秩序”作为逻辑起点较为恰当。社会稳定与安全是社会治安秩序的两个主要的社会属性,也是治安学长期以来关注的两个研究领域。在对治安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以“社会治安秩序运行机制”作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比治安现象论、治安规律论等理论更具备特殊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可操作性。新的范式不但可以包容以往的研究,便于建构治安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而且更有利于解释治安现象、解决新的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5,(11):26-26
2001年至2004年,无论是原南宁地区还是崇左市,从“严打”整治斗争、专项整治、处理群体性事件等10个方面入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严打”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崇左市把“严打”整治斗争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抓,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在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的“严打”斗争中,全市共组织开展打黑除恶、追逃、打拐木棉花行动、打击盗抢机动车、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备和窃电犯罪等10项专项斗争。2004年,全市共立刑事案3099件,比2003年下降11.9%;受理治安案件5184起,比2003年下降38.7%;发生群体性事件62起,比2003年下降83.3%;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场所1417处,治安明显好转1412处,占99.65%,专项斗争和专项整治效果评估均为优等;全国“两会”期间无到京上访事件;群众对社会治安较为满意。防范打击与帮教管控相结合崇左市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法轮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