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群栋 《求索》2010,(4):162-164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文选》成书以来,对《文选》的研究代不乏人。隋唐时期,是《文选》研究的繁盛期,研究《文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清代,《文选》研究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以1988年第一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文选》研究再次活跃起来。近20年来,《文选》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第三次高潮。当前的《文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选》的编纂背景、《文选》的编纂者、《文选》的编纂及成书时间、《文选》的选本来源以及《文选》的文体分类等五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与"不写"。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演出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残联6月17日举办了"心中的歌献给党"文艺演出。我社演出的节目是"红歌联唱":《南泥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解放区的天》。这三首歌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6.
"吊销登记证书"和"撤销登记"是民政部门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实践中常见的行政行为,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民政部门执法依据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三部行政法规(以下简称三个条例)却未对二者加以区分,而是混同使用,造成了法律认识和管理实践上的混乱。本文认为,有必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将二者加以甄别,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与员工除了建立受到《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标准劳动关系外,还会建立受到《民法》与《合同法》调整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本文就非标准劳动关系在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一个阐述,供参考。非标准劳动关系是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而言,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有关系有劳动",非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没关系有劳动",  相似文献   

8.
《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地下铁》、《森林唱游》、《蓝石头》……,随着一本本精美的绘本作品在大陆出版,台湾绘本画家几米的名字在大陆读者中已深入人心,拥有不少年轻的"粉丝"。新年来临之际,"几米星空特展"在北京时尚之地三里屯VILLAGE展出。这是几米首次在北京办展,展出60件绘本《星空》的原画作品及14位艺术家的跨界艺术品,给以青春、时尚著称的三里屯增添了些许文艺气息与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9.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0.
张崇礼 《青年论坛》2010,(6):121-123
《景公疟》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的一篇。作为重要的出土文献资料,《景公疟》一出土即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对其内容进行过很热烈的探析。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景公疟》的疑难字词和文句作进一步的解释和疏通,希望对更好地理解文意有所帮助:1.读"(土尃)"为"敷",训为"陈";"情"训为"实情";读"愈"为"偷",训为"苟且"。认为"敷情不偷"的意思是向君上报告实情而不敢不循礼法。2.读"蔑"为"篾",训为"竹片";读"端"为"篿",即"楚人名结草折竹以卜曰篿"。认为"制蔑端折"说的是折竹占卜的方法。3.读"堣"为"偶",认为"偶言"义同于"偶语",是指私下相聚议论。  相似文献   

11.
赵俊玲 《前沿》2011,(20):180-184
"箴"可分为"官箴""私箴"两类。依箴谏对象的不同,官箴又可被分为君主箴、皇族箴、百官箴三类;依表达方式的不同,私箴可分为咏物箴、言志箴两类,这样的次类划分较全面科学地概括和反映了官箴、私箴创作的实际。而产生年代颇早的箴体,之所以到了明代才有了官箴、私箴的分类方法,是因为两类箴文既有统一的主题——箴诫,又有统一的底蕴——儒家思想。《文心雕龙》只认同"官箴王阙"类箴文,论述颇不全面,但却可见出刘勰辨体的努力;《文选》列"箴"一体,只选张华《女史箴》一篇,则与政治环境的变化、萧统的身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书香 《创造》2010,(11):80-80
推荐语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的诞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世界永远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无不易之理,《易经》从阴阳这一破获一切现象的密码开始,以"生"代"变",将天地万物统一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生不息之中,所以它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在阶段、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张琴 《求索》2010,(9):126-128
关于《中庸》之"未发"与"已发"问题的理解是理学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学说的理论走向及学派归属。道南一派与湖湘学派的思想分野也以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为基础。朱熹对此问题的观点原与胡宏相契,后则产生疑问而发"中和新说",终以"心统性情"为此问题之结论。朱熹作《知言疑义》,胡宏"心为已发"之说正为其疑义之一。在理学的视野中,"未发"、"已发"问题又与《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句、《乐记》"人生而静"句相牵涉,以至于引起诸多争端。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实以对该问题的认识发展为枢纽,而胡宏的学说则对朱熹心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勤 《前沿》2011,(6):76-79
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  相似文献   

15.
张明花 《求索》2013,(11):74-76
钱澄之《田间诗学》从体例上看以"《序》曰"、"《谱》曰"、"朱注"为标注,将毛、郑、朱三家相提并论,择善而从;从阐释特点来看则以名物、训诂为阐释经文的基础,具有考据特点;阐释诗旨时以尊"古序"为立场,或申说《序》说,或据《序》说而另作发明,或对《序》说存疑,或直接否定《序》说对诗篇作文学解读。《田间诗学》的这些特点在清初汉学派的《诗经》研究中具有普遍性,它反映出了清初汉学派在治经方法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奉献和坚守叫乡村医生。在"CCTV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9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重庆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残疾乡村医生周月华。她二十余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一信念,依靠一副拐杖和丈夫坚实的后背,克服无数困难和挫折,用自己残疾的身体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她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人民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等媒体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7.
高恒忠 《求索》2010,(5):219-221
"游"是《庄子》的核心范畴之一。《庄子》全书以《逍遥游》为开端,且以"游"贯其始终。游的过程有游玩、游戏之游,有隐逸、自适之游,有胸次洒然的精神畅游。游的理想境界,是建立在"道"之上的理想人格,即"逍遥"的人格,神人、真人——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游的要义,是倡导对精神桎梏的破除,对身心局限的超越、对扭曲天性的匡正、对自然的回归、对自由的张扬。只有通过游,人才能够超越世俗,进入一种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18.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系辞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白译: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每天还要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相似文献   

19.
张轶 《前沿》2010,(14):40-43
梁武帝萧衍的《易》学呈现多种思想并存的特点。南朝时,王弼《易》学影响巨大,萧衍《易》学思想主要宗于王弼,在与东魏李业兴的学术辩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萧衍本人学术兴趣广泛,对天象、律历等都非常关注。萧衍曾作《天象论》,认同"太极生两仪"是元气化生天地的宇宙生成过程,这是汉代《易》学的思路。不过萧衍又创建了有本体意味的"大体"概念,并且运用"体""用"的观点来解释万物运作,明显受到玄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萧衍重视京房《易》学的纳甲筮法,不但据此来批评郑玄的爻辰说,也以此来占筮。萧衍《易》学思想来源复杂,学术风格开放,多有创见,是南朝学术比较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注定成为这部法律的争议焦点,相对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做了重大改变,导致了实施前后用人单位一系列的"反抗"行为,一时间"辞职门"、"清退门"、"工龄归零门"接踵而来,导致劳资关系一度紧张。为此,我们将在最近两期"律师点津"栏目中,从实务角度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一番全面分析,希望能够给用人单位、劳动者以及从事劳动法业务的法律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