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至岁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2月20日下午进行了今年最后一次 的集体学习。这次学习的内容是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必须深刻 认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 义,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推向前进。 再过几天,我国就将进入“十一 五”的开局之年。未来5年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连奎 《党政论坛》2014,(10):40-40
美国并不神秘,也不是一天变好或是变坏的,美国的历史从来就是按照“改革→发展→灾难,再改革→再发展→再灾难→再改革”的路径演进的。美国历史上共有五次大的改革浪潮,在这些大浪潮中,美国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农村综合改革与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使农民成为建设、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知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透析“三农问题”,再难找到比安徽更具说服力的“活标本”了。从发轫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到肇始于安徽、成熟于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改革的“安徽模式”一次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把坚持改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一项需要花大气力进行的工作。产生这样一个难题有其特殊的原因:第一,改革即是探索,改革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无既定章程可循,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很难找到现成答案,于是有些同志由此而产生了误解,以为马列主义“不行了”、“过时了”,从而把坚持改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第二,改革需要创新,尤其需要进行观念更新。近年来,观念更新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究竟什么叫做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随着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拉开了这场革命的帷幕。回顾建国以来,我们历次进行的机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这一次改革能否走出循环,在千年转换之际,“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次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分析,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前途命运作一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确认社会主义改革是“一种革命”,称之为“第二次革命”。因为他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统称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即“第一次革命”。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第一次革命论”改变了以往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看作两次独立的革命的传统观念。两次“革命论”的提出与确立,有助于人们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入认识“第二次革命”发生的原因,揭示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与革命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参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科学地论述了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向全党提出了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强调“从自治区到地、市、县党政一把手要始终不渝地把企业改革整顿作为‘一把手工程’,着眼全局,狠抓落实”。因此,研究和探索搞好“一把手工程”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国企改革看作“一把手工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中,国有经济又具…  相似文献   

8.
改革呼唤新观念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总是伴以观念的更新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当前的中国改革,也不例外。邓小平同志经常提醒人们,要“换脑筋”。由于自然科学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  相似文献   

9.
在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之后不久,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称东风公司)党委扎扎实实地在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开展了为期33天的“三讲”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搞好国企的信心着手,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深刻剖析班子及自我,查找出了影响东风公司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理清了思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东风公司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地方的领导注重“一”,围绕“一”字做了不少文章:某市规定,市级领导干部每月挤一次公共汽车;某地煤矿规定,矿领导每月下一次矿井;某市公安局规定,局领导当一天110巡警;…… 有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每个月才那么一次,才那么一天,这能管什么用? 用这样的视角来看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市级领导干部每月挤一次公共汽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开始对30年代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便扭转经济“濒临危机”的局面。这是苏联战后的第三次改革浪潮。 两年多来,苏联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试验,摸索改革之路。在去年2月份召开的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抛弃“陈旧过时的”、“僵化死板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和灵活的”管理体制。苏共中央和政府部门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决议和制订出一些改革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关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在深化分局全包改革教育的过程中改变那种思想教育由政工部门“独家经营”的状况,把政工干部、行政干部和工人理论骨干的三种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分局广泛开展了“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好,铁路大包干改革好”的群众性大讨论(简称“两好”讨论),使26000多名干部工人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三中全会路线的  相似文献   

13.
改行也难     
“搞经济吃香,干政工没啥意思。”这是眼下许多人都心里清楚的。吃了十多年的政工饭,对这个“好汉子不想干,赖汉子干不了”的行当,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找个机会改行吧——这个念头一直侵扰着我。可是,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降临过,我至今还在这个不安心干的岗位上。 我从工人岗位走进政工圈后,时刻提醒自己倾心地学,踏实地干,诚实地做人,当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几年下来,我在宣传干事、秘书、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摸索到了干政工要“眼勤、手勤、嘴勤、腿勤、脑勤”的工作要领。当宣传干事时,我创办了厂报;当秘书时,起草的工作报告初审通不过,我三天之后交出了上万字的第五稿;当团委书记时,为了一个不该破碎的家庭,两天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张希仁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二次   会议上指出:“要把反腐这个“长期”究竟有多“长”,小平同志具体地说:“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经济犯罪就得干多久。”这就是说,我们所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是伴随着改革...  相似文献   

15.
徐珊 《理论视野》2007,(2):28-30
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赋税制度改革,都没有跳出“黄宗羲定律”,即没有跳出制度越改农民负担越重的“怪圈”。我国现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与历史上税费改革有着本质区别,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一定能够跳出这种“怪圈”。  相似文献   

16.
一2 0年前 ,我国东南沿海诞生了深圳等四个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在为“试验场”取名时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 :“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 ,要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但怎么改 ,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邓小平的改革战略部署中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步棋绝不仅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区先行一步 ,由点带面 ,推广全国。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担当起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的“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这组专题报道详尽地记叙了石家庄市怎样以“撞击”、“反射”来推动改革,以及“撞击反射式”改革的三个回合。  相似文献   

18.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是全党同志继十多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那一次讨论,全党同志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这次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发表,则为我国当前的改革建设指明了加快发展速度的正确方向,使全党同志在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中,冲破了姓“社”姓“资”,先富与共富等的思想纠缠,重新确定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促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加速向前迈进.10多年来的改革建设实践证明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改革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很喜欢把重要的会议比作“遵义会议”。几十年来,中国不知开过多少次“第二次遵义会议”,而真正称得上“第二次遵义会议”的,只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很喜欢把自己推行的工作,包括运动,比作“第二次解放”。几十年来,中国不知有过多少次“第二次解放”,而真正称得上“第二次解放”的,只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些“牛棚”可能至今还不会拆掉。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能说话还不会怎么方便,“炮打”、“恶毒攻击”、“防扩散言论”之类的罪名说不定一天要戴二十四次。一句话,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