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  代胜文 《法制博览》2013,(11):195-196
世界刑罚轻缓化、社会化、人道化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作为我国唯一非监禁主刑的管制刑在我国刑法学界的存废之争确无必要。管制刑弥补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有利于犯罪分子的社会化改造,具有监禁刑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符合刑罚轻缓化的发展方向,也符合当今非刑罚化发展理念的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引入社区矫正和禁止令改革了管制刑的执行方式和监管措施,司法实践中管制刑的适用率仍极低。如何通过完善立法提高管制刑的适用率,使其发挥更大的刑罚效能?本文试加以粗浅探讨之。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涉少条款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的一大亮点是完善了对未成年罪犯的从宽规定,相对而言,这些从宽规定是抽象的,必须细化修正案的规定,解读“未成年犯不构成累犯、被判五年以下未成年犯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适用以及视情可宣告禁止令”等修正案的精神,探讨与解析未成年犯累犯排除规定是否包括特别累犯和毒品再犯。而禁止令作为新的一项措施,必须从必要性、针对性、可行性、不得重复禁止等角度明确禁制令的内涵,同时,结合司法实务,通过正当程序严格禁止令在宣告、变更、法律文书表述过程中的操作,从而增强禁止令的法律适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彭娟  戴彩霞 《法制博览》2013,(2):191-192
近年来我国刑事制度不断更新与改革,《刑法修正案八》强调的宽严相济和《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刑事和解制度"都表明,我国刑法从以前"报应性司法"的刑事处罚模式在不断的向"恢复性司法"转变。"赔钱减刑"作为一种量刑考虑的情形,在一方面,能够在被害人受到谅解的前提下,得到物资的赔偿,也给被告人一个悔罪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没有被规范适用时,容易导致司法人员滥用权力,损害刑法的威严性。赔钱减刑要在实践中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辅助。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前提是要确定"刑法中的未成年人",虽然刑法领域的"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刑法的规定中不同,但均依赖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得以确立。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基本上确定了什么范围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什么范围的人适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特殊制度。从宽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担当的全部领域,该原则既是未成年人特殊性在刑事法领域确认的基本标志,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区别于普通司法制度的基本前提。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立场是侧重于保护还是侧重于惩罚,直接决定了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累犯制度、刑罚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构。在有所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潮流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与提高未成年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并存,预示着惩罚和保护双向强化的趋势。单向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立场并不彻底的基本态势,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直接与世界潮流对接提供空间和机会。应当立足于我国在刑事领域全面推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背景,再审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直接构建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昭才 《法制博览》2014,(1):134+74
为了保障国家、公共和个人的合法利益,且对所保护的权益进行评价衡量,对于生命权等重要的权利,刑法又合法的将对抗侵害此类法益犯罪行为进行了扩大化,构成了"特殊防卫制度",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此进行了概括式规定。正因为是概括式规定,刑法有着明确的"罪刑法定"等原则,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适用便成为"特殊防卫制度"的重要课题,本文便是深入探析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剖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难题。  相似文献   

6.
自《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法律化、明确化后,坦白制度便被广泛适用于司法实践中。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对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坦白所维护的实体公正并不能真正实现。因此,对于坦白的司法适用标准,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确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之一,但是司法实践中,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擦边球"的做法,甚至是形成了"变相羁押",因此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来考察,监视居住制度都有必要性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没有颁布过任何一部独立的与劳动教养有关的法律法规。前苏联时期的劳动教养制度,比如吸毒、醉酒人员劳动教养的法律已经全部废止。根据人权人道自由的准则,《俄罗斯刑法典》规定了教育感化强制措施,但不是刑罚而是刑罚之外的特殊方式。若要和我国现存的劳动教养制度比较,二者仅形式上较为接近。俄罗斯教育感化强制措施的对象仅适用于未成年人,更多体现了教育性,并以实现矫正之目的,只不过在执行上更具有强制性。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法院有权做出教育感化强制措施的判决,其采取的措施除了警告、移交给监护人进行教育监督管理、责令损害赔偿外,还有发布禁止令等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适用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刑法第69条、70条和第71条中,对于一些不同的数罪并罚情形的出现,由于没有系统规定,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的操作难度较大。本文从数罪并罚制度主要特征及实施意义入手,简要分析了数罪并罚的原则,针对数罪并罚实践运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立法对公民性自由权利的保护存在不全面、不协调的"碎片化"问题。猥亵犯罪及其关联罪名在司法适用中也常常出现冲突,存在"猥亵"与"强奸"的关系不明确、"猥亵"与"侮辱"的界限不清晰等问题,难以有效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从维护刑法的稳定性角度,解决上述问题不必通过修改法律的方式,司法者可以在现有理论框架内,灵活运用体系解释方法,在刑法规范体系内部处理猥亵关联罪名的竞合问题,在刑法体系外部协调刑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的适用冲突,从而实现"碎片化"到"体系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