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勇 《南风窗》2013,(8):40-43
"中国梦"必须化为政府纠正不平等的资源、权利、机会分配,还有利益分配的行动。3月17日,星期天。龙华金仍在广州花都区一间充斥噪音的工厂里上班。工余,他与工友聊天,聊起"中国梦"的话题。在像他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眼里",中国梦"不仅仅是描画"愿景",更是一种国家的承诺:每一个人,无论他爸是不是李刚,都能机会平等地通过努力实现梦想,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典型的权威主义特征,表现在执政党主导国家的治理活动、国家对社会的强力控制、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等方面。权威治理对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构建了完整而相对严密的"社会控制之网",有效地化解了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对政治稳定的冲击,蕴含着分散执政风险和自发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功能,在国家与民众之间、中央权威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等向度上发挥了维护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它主要依托组织而不是制度作为其核心媒介,维稳的制度化设计缺失,导致压力型维稳常态化;它抑制了社会的成长,维稳的主体过于单一,基层政府的负荷过大,加剧了社会矛盾向政府的集中;它没有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关联机制,导致政府间行政博弈泛滥,地方政府的"变通"行为时常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大学生政治心态调查的数据,运用ANOVA分析与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法,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亚群体之间的政治态度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爱国主义政治情感的形成来自多重政治社会化媒介;社会媒体对政治支持与政府信任的影响存在差异;"学校公共渠道"是影响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社会公正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而且,实现社会公正本身就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社会上还存在贫富悬殊、权利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平衡等不公正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进程。因此,应采取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来维护社会公正,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校园贷"不良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同比例分层抽样出的463份实证调查报告分析得知:上海市与河南省大学生对"校园贷"风险的认知与防范意识普遍较弱,其中上海大学生相对较高;使用校园贷的大学生户籍地多来自于农村;学历高低和家庭经济条件与使用校园贷呈反比;多数大学生期待政府严格监管;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校园贷持中立态度等。针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从"校园贷"问题出发,笔者建议: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加强风险沟通;推进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法律构建;提高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及创业等专项基金的可及性;加强普法教育与宣传,提高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校园贷"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法律监管和责任落实;健全中部地区倾斜性帮扶政策。通过多方参与,促进大学校园贷现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其法律信仰关系建设成败。然其法律信仰却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法律教育缺位和社会法治现实洗礼的冲击,其法治漠视和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性审视其法律信仰现状,从诠释、认同、践行诸多方面探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帮助其跨越法律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相似文献   

7.
正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掘新的理论观点,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经典作家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著作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违纪违法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不能够脱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因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增多,不仅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大学生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与高等教育的现实和发展紧密相关。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必须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大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通过高等教育的改革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的相互促进,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法治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存量外部性"全球公共产品,多元主体往往引发"集体行动的困境"。欧盟公共产品的供给逻辑却超越了传统的主权国家模式,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治理"特性。它超国家、国家与次国家三层治理的有机整合,一度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者。正是超国家、国家与次国家的三层镶嵌,欧盟气候治理网络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社会资本就是凝聚各方合力的关键变量。根据制度型社会资本与关系型社会资本的组合差异,可以揭示出欧盟跨层治理的运作机理。欧盟气候治理的成功源于社会资本的跨层次整合:欧盟与成员国之间构成"制度强连带",欧盟与次国家行为体之间构成"关系强连带",以及欧洲国家与次国家之间则构成"双重强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