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娟 《法制博览》2023,(25):35-37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使合同僵局的问题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合同僵局既会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也会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合同违约方解除权是解决合同僵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已有的合同违约方解除权规定过于简单、模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从而更好地化解合同僵局问题。  相似文献   

2.
条件拟制,即在附条件法律行为理论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促成条件成就或阻碍条件成就来获得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本文结合《合同法》第45条第2款的规定及条件拟制构成要件,分析我国条件拟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使条件拟制的规定更加成熟,以期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3.
孟斌  毛艳艳 《法制博览》2022,(15):74-76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确立了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权利,但在该项权利的性质及司法适用路径上存在一定困境及争议."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说可解决前人理论未能解决的困境,更符合司法实践需求.以此为基础,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应采纳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理论,注意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条件,逐步淡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4.
唐菲菲 《法制博览》2023,(12):91-93
合同违约方是否享有解除权在学术上与实践中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颁布有效填补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立法空白,对合同解除权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正当性证成入手,分析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界限,进一步针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实现路径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办法,旨在在平衡双方利益与控制社会成本的基础上,打破合同僵局,实现合同效率。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八条(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规定了合同履行地确认规则.其中的"争议标的"不是依据原告的诉讼请求来确定,而是以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各自的义务来确定.本文通过探讨一则关于布偶猫收购、繁殖、售卖的合作事宜的《合作协议》的案例,在该案例中法院认为,案涉《合作协议》中对...  相似文献   

6.
贺昕尧 《法制博览》2013,(7):127-128
正确理解合同效力,关系到民商事合同的正常实现以及市场交易的安全和稳定。然而,对于合同效力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分,我国合同立法及学界并没达成共识,由此导致了一些合同运行成本的增加,且不能及时保护当事人利益。因此,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定义与区分,以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法官在判断合同效力时作出正确的裁判。本文通过对合同概念的分析对合同有效、生效、无效、失效等概念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便合同运行过程中,实现当事人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  相似文献   

8.
王辉 《法制博览》2013,(6):90-91
合同是一种契约,一种保证形式。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是成立合同的目的,以此来保证双方当事人交易的顺利完成。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合同如要产生效力,则其先要生效,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本文阐述合同效力的概念、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关系、格式合同的效力、预约合同的效力、不同合同类型的效力问题及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
包洋 《法制博览》2015,(5):85-86
我国《合同法》款规定了不可抗力免责制度。但是对于当事人能否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确定不可抗力的范围等具体事项,《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对实践中发生的一起商品房买卖关系涉及到的不可抗力的情形进行分析,探讨案例中双方约定的政府行为是否能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事由。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交通运输部出台新的通知,官方首次承认打车软件的合法地位。本文通过对打车软件违约责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打车软件运行中订立的客运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责任,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违约体系,使合同当事人更快速地找到违约责任主体,选择合理的违约责任形式,实现求偿权,以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打车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