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其法律信仰关系建设成败。然其法律信仰却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法律教育缺位和社会法治现实洗礼的冲击,其法治漠视和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性审视其法律信仰现状,从诠释、认同、践行诸多方面探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帮助其跨越法律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相似文献   

2.
索国兴 《法制博览》2014,(2):138-139
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对法治的信仰。"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为实现法治提供了科学详尽的理论支持,主观上,如何实现民众由被动接受到主观认同的转变,从而引领整个社会走向法治,日益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较之于外在约束,发挥着更独特、有效的作用。针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境况,该文将通过分析现存问题,进行学术考量,阐释确立法律信仰的可行性和途径,以期为最终实现法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人员的法律职业道德缺失而使得我国人民对法律的不信任。公平正义是法律职业道德最重要的要素,重视对法律职业者的公平正义思想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提升法律职业者的法律职业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应以提高司法人员的法律职业道德来带动人民群众的法律信仰,从而最终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正义追求的高尚情怀。当然只有良法才能产生公信力和认同感,良法必须满足功利性、符合正义要求以及具有权利内容。梳理信仰与法治的关系是法律信仰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环节。最后,笔者分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存在传统法律观念限制、立法膨胀、司法体制弊端、法律工具主义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优位理念。  相似文献   

5.
宋勇梁  高崇慧 《法制博览》2015,(7):131-132,130
"法律信仰"是一个舶来概念,来自于西方,而"信仰"这个词也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的背景,可"法律信仰"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就陷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信仰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价值体系注定使中国无法照搬西方的原有概念,寻求中国法律信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我国研究法律信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法哲学是关于法的最高形式的理论思维,是对法的基本问题的最高抽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直面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回答法的一般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法哲学观。这就是:中国法治必须立足国情走对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厘清德与法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必须把握好党与法的关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法治;必须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坚持法大于权、依法用权;必须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须把握好良法与善治的关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必须把握好公正与法治的关系,公正是法治的生命,法治是公正的护卫。  相似文献   

7.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4):27-29
在当前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形势下,法治的政治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在中国前所未有地统一在了一起。法治理想因此具备了现实推动力,也因此和改革逻辑相结合,成为深化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当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走入第四个10年之时,改革话语和法治话语同时向"全面"的层次升级,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遥相呼应。陈云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提出了"笼中之鸟"的比喻,来界定搞活经济和计划指导的关系。鸟得让它飞,捏在手里会死掉,但也不能没有笼子,否则鸟就飞跑了。最理想的状态是根据小鸟成长的情况,逐步扩大笼子的空间。这个精妙的比喻也被法学者用来形容过去30年中国的法治发展:法治之  相似文献   

8.
王苛军 《法制博览》2024,(11):142-144
大学生群体的法治观念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关注了法治观念的基本概念及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大学生对法治社会建设认知不到位、法治观念理解不充分、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和依法治校水平受限等问题,建议各高校通过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营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并搭建法律教育实践平台等方式,提升法律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健全,然而,诚如休谟的分离命题所阐释的那样,"是"与"应该"是无法划等号的。法律制度的健全不代表整个社会的井然有序,而法律信仰的构建将促进法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对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客观上存在着法律接纳能力不足、法律系统的封闭性、法律实证主义影响等阻碍性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须设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推进。我国立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各项立法,统摄立法的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健全立法机制,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制度,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