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0多名原告同时状告一家公司,在我国诉讼史上是空前的一次。作为诉讼代表人的五名投资者,将有幸写入中国证券民事侵权制度建立的历史中。从这起案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转轨中普通民众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2.
杨雪 《法制博览》2024,(9):37-39
对于行政纠纷的处理来讲,代表人诉讼属于一种重要的机制,《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缺乏对集体行动困境的关注。立法方面针对代表人诉讼的规定较为粗疏,关于代表人怎样获取法院确认的规定标准性不强。实践过程中,适用案件较少,诉讼制度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有的司法机关尝试转换适用,转变为重视案件的代表性。为了防止各行其是的弊端,要强化制度统一构建。当完善制度设置时,要注意这些问题:确定标准诉讼定位,把其当作补充性机制;基于立法固化,区分适用共同诉讼以防止权力扩张;基于强化案件管理,以确保快速、妥善处理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3.
陈帮琼 《法制博览》2022,(8):124-126
随着中国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第一案——K企业造假案一审判决落地,五名独立董事被判决承担5~20%不等的连带赔偿责任,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再次走入大众视野.董责险自2002年引入我国,虽然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但是一直不温不火,购买率极低.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以及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建立,上市公司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立法理念上出现了重大的偏差。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所存在的责任追究功能与辅助参加制度设计内在冲突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移植所致,同时也受到我国传统的非程序化纠纷解决方式和观念的影响。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重构应该建立在从诉讼经济和诉讼公正的多重价值差异权重诉讼理念上,在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设置中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尽量在不损及诉讼公正的情况下实现诉讼经济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骞 《法制博览》2014,(2):82-83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它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完善我国诉讼法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在阐述了公益诉讼的一般理论和制度价值之后也对我国现行公益诉讼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此来帮助这项诉讼模式逐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杨莉 《工会博览》2009,(9):31-32
中国证券法律存在许多法律和制度问题,因而是我们的证券市场的发展衍生放多难题,导致了证券市场发展的委靡,因此有效的证券责任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对比国外及中国香港先进成熟的证券法律体系,主要来自于英国的普通法和衡平法体系,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比较健全,并处于法律的严密监管之下,相比之下,内地的证券法律体系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怠于或拒绝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手段。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世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新《公司法》在第152条中明确规定了此种制度,但是该条规定太过原则性,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从现行《公司法》第152条规定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容和诉讼程序以及实践中的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股东派生诉讼在中国的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8.
蔡宇梦 《法制博览》2022,(4):127-12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群体利益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单个消费者个体诉讼维权成本大、收益小,通过个人的私益诉讼即使提起惩罚性赔偿,也难以有效控制经营者的不法行为.为解决消费纠纷这一问题,我国确立了消费公益诉讼制度.但是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通过研析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李昊 《法制博览》2015,(6):102-103
公益诉讼,从字意上理解而言就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是指相关的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提出的司法诉讼。笔者基于《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原则以及实施框架,分析公益诉讼的制度规定,并深入了解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情况,并围绕民事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诉讼类型以及诉讼原则、诉讼范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实施流程,从而加强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罗琼 《法制博览》2023,(26):39-4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生态文明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是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法治防线。2023年是自2013年《民事诉讼法》立法确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第十年,回顾过去十年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以司法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司法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更顺畅,公益诉讼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需要积极关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变化,不断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作用,形成以检察机关为主要力量的环境民事公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公司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保护小股东利益,维护公司的正常经营具有重大意义,但该制度虽然明确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却未对公司这一与股东代表诉讼有着密切联系的主体加以准确的定位,这使得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境遇变得十分尴尬,给公司利益的保护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董丁铱 《法制博览》2015,(1):105-106,104
股东派生诉讼这一制度发端于1843年英国的Foss V.Harbottle案,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一制度可以切实的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受控股股东侵蚀。我国在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原因在于前置程序过于僵化、诉讼机制并没有激发中小股东维权的热情。本文将从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突出问题:僵化的前置程序和过高的诉讼负担进行研究,旨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制度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邹小峪 《法制博览》2015,(5):100-101
目前理论界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范围展开广泛探讨。一方面环境利益的主体多元化且具有交叉性,另一方面环境利益与其他经济利益等具有冲突性。因此,对我国环境及行政制度现状而言,找到最适合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能全方位、有效发挥原告主体的优势地位,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宪法诉讼制度是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一种救济方式,是宪法监督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宪法要想真正得以实施,起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就必须要让宪法进入诉讼,并且随着公民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的增强将催生中国的宪法诉讼,促使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15.
戴超 《法制博览》2015,(6):246+241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公益救济制度因其"公共性"、"社会性",应该引发我国行政法学界的思考,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发展缓慢,制度成果稀少。  相似文献   

16.
郑淦元 《法制博览》2015,(4):198+185
公民诉讼起源于美国,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接近四十年,美国的公民诉讼判例对该制度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该制度对于环境法律的全面实施,公民积极参见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深入理解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国外的环境公益诉讼及对我国公益诉讼的改善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颖 《法制博览》2015,(5):69-70
本文以小额诉讼的概念、建立小额诉讼的必要性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现简易程序的利弊,总结制度实行中面临的困难和窘境、以及我国民事诉讼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进一步分析了民事小额诉讼程序在各个方面应当改进或变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阮兴文 《法制博览》2023,(25):151-153
近年来,法定代表人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的案件不断增多。因法定代表人与任职公司存在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冲突,根据诉讼的对抗性原理,应将法定代表人列为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被告,公司列为第三人。但我国法律并未明确禁止法定代表人同时代表第三人公司参加诉讼,导致实务中同案不同判,有损司法公正和权威。无论在侵权责任实体法上,抑或股东代表诉讼程序法上,法定代表人都应无权代表第三人公司与自己对抗,否则明显有悖设置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目的。因此,在利益冲突时,应揭开法定代表人唯一诉讼代表权面纱,构建公司诉讼代表替代制度,合理解决股东代表诉讼案件中公司的诉讼代表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有其内在不可避免的困难性,法律援助与公益诉讼在法益的追求上又有其相似和共通之处,本文试图从法律援助的角度,通过对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现状分析,找出二者的联系点,将其有效结合,从而对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尊琪 《法制博览》2022,(9):108-111
实践中行政机关不作为或违法作为使公共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其他主体无法通过诉讼保护自身权益.鉴于此,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还存在受案范围狭窄、案件线索来源单一、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规定不完善、检察建议制度规定不完善、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