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光宗 《协商论坛》2011,(11):53-56
在20世纪中国人口思想史上,有一位铁骨铮铮卓然而立的人物,他就是明知寡不敌众,依然单枪匹马誓死坚持“新人口论”的马寅初先生。  相似文献   

2.
邵力子(1881-1967),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国 民党元老。1949年4月国共谈判破裂后,他留于北平, 同年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后任全国人大常委、 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呼吁"计划生育"第一人 说起计划生育,谁都知道有马寅初。但许多人都 不知道,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邵力子就提出中国要 控制人口,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公开呼吁计划生 育的第一人。在马寅初遭受不公正的批判时,他还是 坚持自己的主张,没有见风转舵。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是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并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全国马寅初人口科学奖学金获得者刘家强民革党员刘家强,今年40岁,四川新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人口学博士、教授,西南财大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外经学会副秘书长,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代表。1995年,刘家强获得全国马寅初人口科学奖学金(博士生类),这是四...  相似文献   

5.
关于抗战时期“马寅初被捕案”的流行说法是 ,马寅初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被特务绑架 ,投入集中营 ,后来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从集中营释放 ,但仍将其长期软禁在重庆家中。笔者认为此说不确 ,马寅初的基本态度是拥护蒋介石来反对孔祥熙、宋子文等“大贪污” ,蒋介石为了保住孔祥熙 ,将马寅初逮捕。正因为马寅初“拥蒋反孔”的立场 ,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 ,蒋介石对“马案”采取了特殊处置 ,即以“立法委员奉派考察”的名义进行秘密软禁。马寅初 1 942年 8月获释后 ,很快参加立法院的会议、讲课、公开讲演等各种社会活动 ,此时他又被“软禁于重庆家中”之说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批了一个马寅初,中国多生二亿五。”就是这个马寅初,90岁时患了直肠癌,那时正是文革期间。以铮铮铁骨和冰洁之心抵拒着外界险恶与污浊的老人,偌大年纪,还能搪住生理的挑战,跨过这条索命的铁门坎吗?关心他的人都捏了一把汗。然而,马老是位“福将”,他有迎战癌魔的意志和勇气,又幸而得助于天津的金显宅等名医,终于战胜恶疾,以百岁寿翁迎来真理的胜利,亲饮了庆贺平反正名的琼浆。马寅初以引高龄接受手术,根治癌症;并且痊愈,无疑创造了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1971年春,马老便血。初以为痔,并未在意。一年后,病情迁延,北…  相似文献   

7.
北大,是蔡元培和马寅初成就事业的摇篮。挥之不去的北大情缘,也成为他俩深厚情谊和北大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寅初 ,世人一般只知道他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新人口论》遭到政治大批判 ,但这位倔犟的学者 ,在万炮齐轰中 ,坚持自己认定的学术真理 ,曾掷地有声地对外宣布 :“我虽年近八十 ,明知寡不敌众 ,自当单身匹马 ,出来应战 ,直到战死为止 ,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要坚持真理 ,即于个人私利甚至于自己宝贵的性命有所不利 ,亦应担当一切后果。”他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留下了一则经典话题 ,或者说为那一代知识分子耸起了一道值得后人景仰的脊梁。马寅初在乌云压顶的关键时刻有此硬骨头 ,并不是偶然的。早在1938年11…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经济学会成立于1950年8月,那是由一批热心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家与著名人士如马寅初、许涤新、孙冶方、陈虞逊等39人签名发起成立的.当时的名称为中国新经济学研究会上海分会,选举马寅初为理事长、许涤新为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杨聪 《传承》2009,(13):38-39
马寅初,20世纪中国经济学泰斗。早年留学美国,以一篇《纽约市财政》赢得了声誉,归国后即参与了对权势与腐败的斗争。可以说,当时中国多是识时务的"俊杰",却少有敢怒敢言的勇士。马寅初是一名勇士:他敢言,面对枪口毫不畏惧;他能言,令国民党反动派惊慌不已。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政协公报》2001,(5):48-48
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人生的旅程上走过整整100个春秋的一位老人,他的卓著的学术成就,曾经赢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敬佩。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教授(1882-1982年)。  相似文献   

12.
奇文妙语     
马寅初一语双关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倡导者,1958年他的《新人口论》问世即遭批判。有人对马老说:“你的忠言逆耳,竟有人泼冷水。”马老谈谐地说:“我是最不怕冷水的。近50年来我坚持洗冷水,一日两次,冬夏不分。”一语双关,铿锵有力,显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相似文献   

13.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从16岁从事新闻工作直到89岁,对于对外传播有丰富的经验,他经常问编辑记者,你们所写的文章、拍的照片给谁看,是外国读者当中什么样的群体,他们对你的题目有无兴趣,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他知道多少,有无疑问,最想知道什么,然后再下笔。他写《西藏的变迁》一书时,不仅四次进入西藏,通过艰苦而扎实的采访获得了翔实的资料,而且研究西方读者对西藏问题的关注点。由于有着丰富的阅历,并经过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波 《前沿》2014,(5):214-216
马寅初是民国时期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不仅能够汲取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新的经济理论,更能学以致用,在财税和金融方面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见解。与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相比,他更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他的许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为马寅初老先生人口论平反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对马老那个时代人口数量激增以及马老人口观的误读误解,比如当年媒体对马老平反概括最流行的一句“错批一人,多增三亿”;再比如,把马老的人口观与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论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2月19日,马寅初在杭州北大同学会组织的校庆集会上,高调发表题为"北大之精神"的演讲:"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铖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8,(4):48-48
2008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大写之年。这一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举行,通过奥运会的“窗口效应”,中华文明将前所未有地为世界各国所了解。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将以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来庆祝这个民族改革开放30年的丰功伟绩。这一年,还是中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元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元年。  相似文献   

18.
倡导清新文风赵志林党员论坛时下,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一些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复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在这些问题中,有两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一是随着各种传媒的...  相似文献   

19.
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朱祥瑞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大力倡导和维护好社会公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主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视改进会风,把它当做克服官僚主义的一条措施来抓,并率先垂范,做出了榜样,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列宁一贯主张,要尽量少开会,非开不可的会也要短开。他提出: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的会议每周各一次,每次两小时。列宁曾高度评价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写的《开会迷》一诗。这首诗写道:群众要求接见,得到的回答却是“××同志开会去了,研究戏剧处和饲马局的合并”,或者“让你一小时以后再来,现在正在开会,议题是省合作总社打算买瓶墨水”。当列宁在报上看到这首诗时说:“我不知道诗怎么样,可是在政治上我包管这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